一种内外设置散热器的电脑电源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481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外设置散热器的电脑电源壳,包括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下壳体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和底板围成开口向上的容置腔,所述下壳体容置腔内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所述下壳体外壁底部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热管;该内外设置散热器的电脑电源壳具有结构合理、散热效率高的优点。

A Computer Power Shell with Radiator Inside and Out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设置散热器的电脑电源壳
本技术涉及电脑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内外设置散热器的电脑电源壳。
技术介绍
电脑电源是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电脑各部件供电的枢纽。电脑的电源在工作过程中电源的功率部件,如开关管和肖特基管的发热量巨大,因此为了保证电源的稳定可靠的工作需要在电路板上安装散热片,并与安装在电源壳内的风扇相互配合,对发热量大的电子器件进行散热;但是现在电脑的配置越来越高,很多玩家为了追求更高的游戏性能或进行视频处理,往往将两块或更多块的高性能显卡进行桥接,并进行协同运算,因此需要配备大功率的电源,但是电脑电源在大功率负载下的发热量往往更大,现有的传统散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电脑电源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散热效率高的内外设置散热器的电脑电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外设置散热器的电脑电源壳,包括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下壳体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和底板围成开口向上的容置腔,所述下壳体容置腔内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与侧板相连接,所述下壳体外壁底部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与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热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块和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一散热块呈倒L形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鳍片设置有一片以上,且第一散热鳍片呈等距分布在第一散热块的顶部,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与第一散热块一体成型,有助于与发热量大的电子元器件相固定,并进行初步散热。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块和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二散热块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鳍片设置有一片以上,且第二散热鳍片呈等距分布在第二散热块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与第二散热块一体成型,有助于将热管导出的热量进一步散发,提高散热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热管的一端嵌设在第一散热块的内侧壁上,且热管与第一散热块的内侧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有助于将电子元器件的热量导出到第二散热鳍片上。作为优选,所述热管的另一端向下贯穿下壳体的底板,并呈横向贯穿所有第二散热鳍片,有助于电子元器件热量的进一步散发。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块与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热硅胶片,所述第二散热块与底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导热胿胶片,有助于将热量传导给电源壳体,以进一步加强散热的效果。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在下壳体的内侧壁上和外壁的下方分别设置了与发热电子元器相连接的第一散热组件,以及第二散热组件,且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皆与下壳体固定,有助于在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进行散热的同时将热量传导到外壳上,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的效果;由于在第二散热组件和第一散热组件之间设置了热管,可以发热电子元器件的热量进一步传导给第二散热组件,且第二散热组件的下方靠近CPU风扇处,可以利用CPU风扇产生的气流进一步增强第二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因此大大提高了电源壳的散热效果,保证了电源在高负荷下的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内外设置散热器的电脑电源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如附图1所示,一种内外设置散热器的电脑电源壳,包括下壳体1,以及设置在下壳体1上方的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1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下壳体1包括侧板11和底板12,所述侧板11和底板12围成开口向上的容置腔13,所述下壳体1内容置腔13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3,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与侧板11相连接,所述下壳体1外壁底部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二散热组件4,所述第二散热组件4与底板12相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和第二散热组件4之间还设置有热管5。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包括第一散热块31和第一散热鳍片32,所述第一散热块31呈倒L形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鳍片32设置有一片以上,且第一散热鳍片32呈等距分布在第一散热块31的顶部,所述第一散热鳍片32与第一散热块31一体成型,有助于与下壳体1内发热量大的电子元器件相固定,并进行初步散热。所述第二散热组件4包括第二散热块41和第二散热鳍片42,所述第二散热块42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鳍片42设置有一片以上,且第二散热鳍片42呈等距分布在第二散热块41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42与第二散热块41一体成型,有助于将热管5导出的热量进一步散发,提高散热效率。所述热管5的一端嵌设在第一散热块31的内侧壁上,且热管5与第一散热块31的内侧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有助于将电子元器件的热量导出到第二散热鳍片42上。所述热管5的另一端向下贯穿下壳体1的底板12,并呈横向贯穿所有第二散热鳍片42,有助于电子元器件热量的进一步散发。所述第一散热块31与侧板11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热硅胶片6,所述第二散热块41与底板1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导热胿胶片7,有助于将热量传导给电源壳体,以进一步加强散热的效果。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在下壳体的内侧壁上和外壁的下方分别设置了与发热电子元器相连接的第一散热组件,以及第二散热组件,且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皆与下壳体固定,有助于在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进行散热的同时将热量传导到外壳上,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的效果;由于在第二散热组件和第一散热组件之间设置了热管,可以发热电子元器件的热量进一步传导给第二散热组件,且第二散热组件的下方靠近CPU风扇处,可以利用CPU风扇产生的气流进一步增强第二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因此大大提高了电源壳的散热效果,保证了电源在高负荷下的稳定运行。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外设置散热器的电脑电源壳,包括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下壳体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和底板围成开口向上的容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容置腔内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与侧板相连接,所述下壳体外壁底部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与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热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设置散热器的电脑电源壳,包括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下壳体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和底板围成开口向上的容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容置腔内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与侧板相连接,所述下壳体外壁底部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与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热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设置散热器的电脑电源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块和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一散热块呈倒L形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鳍片设置有一片以上,且第一散热鳍片呈等距分布在第一散热块的顶部,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与第一散热块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可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广海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