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543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包括第一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及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所述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包括第一反射型偏光片和第二反射型偏光片,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之间,所述第二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前方;所述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包括如下三种工作模式:透射模式、反射模式、减光模式。在眩光入射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的情况下启动减光模式,各模式切换响应时间短,可调节的透射及反射范围大,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电致变色装置可降低液晶显示屏的一半左右的亮度;减光模式为GH型液晶组件配合感光元件使用,实现自动化,并可控制减光的幅度。

A Light-Controlled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光装置,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显示设备的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面光反射装置,比如说在一般显示屏上加入反光设计,使用户能够在透射功能与镜反射功能之间转换,有关加入反光设计的现有技术中还使用一层半透射半反射的材料(例如使用比正常镜子设计减半的高反射的金属镀膜层或反射膜材)加在显示屏上,使从显示屏出来的光线可以透过该装置的同时也可以反射面光,使其可作为液晶显示屏使用,同时也可作为镜子使用。在这个设计中,有时会加上控制光线的光学组件,例如电致变色装置。但这种设计存在缺点,包括:(1)半透射半反射层降低了液晶显示屏的光线亮度;(2)面光反射比率比普遍镜子低很多;(3)可调节的透射及反射范围小;(4)电致变色装置响应时间长;(5)使TFT液晶显示屏的光学性能变差,尤其是颜色上。以现有技术在市场上的汽车后视镜为例,其用途除了传统上用来观察车辆后方情况外,还会加上液晶显示屏来作为汽车行驶记录仪。这类产品一般会在后方设有TFT液晶显示屏,并在其上加上致电变色镜。由于致变色装置的透过率最高只能达到45%,这就导致TFT液晶显示屏的后视镜作为行车记录仪显示时,背光源的亮度在设计时的要求需要比原来无致变色装置高120%以上;而后视镜作为镜子使用时,其反射率约为35-45%,当根据需要打开致变色装置时,基反射率会降低至约5-10%。而且致变色装置的反应时间约为7秒,在减少强反射光线时效果不理想,同时,致电变色镜后的TFT显示器的颜色会有很大改变,影响其光学效果。因此,研发设计出一种具有良好的反射和透射率并且能够防止出现眩光的原件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更高光学性能的可调节的透射及反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及提升用户的体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包括第一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及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所述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包括第一反射型偏光片和第二反射型偏光片,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之间,所述第二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前方。所述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包括如下三种工作模式:一种是透射模式,第二种是反射模式,最后一种是减光模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本技术装置设置成通过开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使本技术装置在透射模式与反射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透射模式中,允许光透射本技术装置,可从本技术装置较接近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那面看到从本技术装置的另一面透射的光。在所述反射模式中,本技术装置反射外来光,其中外来光中的第一偏振方向光在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上反射,外来光中的第二偏振方向光通过第一反射型偏光片,并在所述第二反射型偏光片上反射,可从本技术装置较接近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那面看到由所述第二光学组件那面入射继而被本技术装置反射的光。在所述第二光学组件通电下,该装置处于减光模式,使光的透射和反射减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在所述透射模式中,透射光可以是外来光或者是显示光,并且在显示光的情况下本技术装置在所述第二反射型偏光片那面设有显示设备;在所述反射模式中,反射光是外来光。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连接于一个电压源,所述第二光学组件连接于另一个独立的电压源。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反射型偏光片设置成通过相同偏振方向的光,在透射模式中,所述第一光学组件通电,不改变经过的光的偏振方向,在反射模式中,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不通电,改变经过的光的偏振方向。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根据施加到其中的电压,使通过的光的偏振方向在0到90度之间改变。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第二光学组件为GH型液晶组件,其设置成在减光模式中吸收至少部分的光,所述GH型液晶组件通电,部分地吸收第一偏振方向光和/或第二偏振方向光。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根据施加到其中的电压,使光的通过率相应改变。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GH型液晶组件还包括第一GH型液晶元件和第二GH型液晶元件,所述第一GH型液晶元件设置成至少部分地吸收第一偏振方向光,所述第二GH型液晶元件设置成至少部分地吸收第二偏振方向光。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GH型液晶组件为混合式GH型液晶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本技术装置还包括感光元件和处理器,所述感光元件感测光强度,本技术装置在感测到的光强度高于预定阈值时启动减光模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本技术装置还分为多个区域,所述感光元件判断眩光落入该区域,使该区域进入减光模式。进一步地,本技术装置可设置成其中部分处于减光模式,其他部分处于显示或反射模式。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包括:通过光学组件的配置使本技术装置在一般情况下在透射模式与反射模式之间切换,并且在眩光入射本技术装置的情况下启动减光模式。优选地,本技术装置在常态下为反射模式,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不通电,表现一般镜子功能。本技术装置的配置使在透射模式中的透射率和在反射模式中的反射率保持较高水平,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启动减光功能,例如当使用在车辆中的后视镜时遇上眩光。在所述减光模式下,加上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设计,本技术装置能减少显示光和外来光,无论光是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哪面通过,都有减光效果,而且减光幅度是可控的,并能通过装置感光元件将过程自动化。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独立运作,增加装置的可控性和适应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优势明显:(1)本技术相比电致变色装置来说可降低液晶显示屏的光线亮度一半左右;(2)本技术不同工作模式的设置,透射模式与反射模式之间切换,并且在眩光入射在本技术装置的情况下启动减光模式,模式切换响应时间短,在1s以内,可调节的透射及反射范围大,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3)减光模式为GH型液晶组件配合感光元件使用,实现自动化,并可控制减光的幅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在透射模式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在反射模式下的示意图。图中:100、透射及反射装置,101、第一反射型偏光片,102、第二反射型偏光片,200、第一光学组件,201、第二光学组件,300、TFT液晶显示屏或其他偏振光输出显示,400、偏振光,401、外来光,401a、外来光第二偏振方向光,401b、外来光第一偏振方向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包括第一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以及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这基本上能实现在透射模式与反射模式之间切换以及在需要时启动减光模式的功能。在实际操作上,本技术还追求更多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要。本技术装置的用途广泛,可以用于具有不同功能需求的平面信息显示设备上,例如电子衣橱、汽车后视镜、镜子显示器等。将本技术装置应用于车辆上时(比如应用于后视镜上),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及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所述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包括第一反射型偏光片和第二反射型偏光片,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之间,所述第二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前方;所述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包括如下三种工作模式:一种是透射模式,第二种是反射模式,最后一种是减光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及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所述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包括第一反射型偏光片和第二反射型偏光片,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反射型偏光片之间,所述第二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前方;所述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包括如下三种工作模式:一种是透射模式,第二种是反射模式,最后一种是减光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成通过开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使所述装置在透射模式与反射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透射模式中,允许光透射所述装置,可从所述装置较接近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那面看到从所述装置的另一面透射的光;在所述反射模式中,所述装置反射外来光,其中外来光中的第一偏振方向光在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上反射,外来光中的第二偏振方向光通过第一反射型偏光片,并在所述第二反射型偏光片上反射,可从所述装置较接近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那面看到由所述第二光学组件那面入射继而被所述装置反射的光;在所述第二光学组件通电下,该装置处于减光模式,使光的透射和反射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射模式中,透射光可以是外来光或者是显示光,并且在显示光的情况下所述装置在所述第二反射型偏光片那面设有显示设备;在所述反射模式中,反射光是外来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连接于一个电压源,所述第二光学组件连接于另一个独立的电压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控光的透射及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反射型偏光片设置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展宏尹大根陈耀文王艳卿
申请(专利权)人: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