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泳明专利>正文

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436 阅读:6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其包含:一扭簧组,所述扭簧组包含有一盖体、一弹簧、一扭簧轴心及一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设有一第一透孔,所述扭簧轴心设有一限位孔,又所述扭簧轴心固设于第一固定架的第一透孔,所述弹簧一端置设于扭簧轴心的限位孔,又所述弹簧另一端固设于盖体;一扭力组,所述扭力组包含有一母轴、一扭力套、一公轴及一第二固定架,所述母轴设有一中空部,所述扭力套置设于母轴的中空部内,且通过所述公轴设有一轴心套设于扭力套内可产生扭力;同时再通过所述弹簧的弹力连动盖体转动,进而带动装置的面板可自动弹开一角度,进而达到可供使用者稳定调整面板角度及面板自动弹开的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使装置的面板自 动弹开一角度、且可供使用者稳定调整面板角度的一种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专利公报证书第M309323号, 一种具自动闭合的转轴结构其包括: 一固定件,其一端具有一连接部,并轴向延伸一套筒,其内轴向具有一由多个弧 缘所组成的轴孔,所述轴孔是由互呈相对设置的两短弧缘及两长弧缘围组而成, 并于所述等长、短弧缘的交接处形成一顿点,且轴孔后段连通一孔径大于两短弧 缘间距离的阶形部; 一活动件,其具有一衔接部,另端则轴向延伸一轴柱,所述 轴柱相对设置一对柱弧及一对平削面,其中,所述两柱弧间距离略大于两短弧缘 间距离,而小于两长弧缘间距离,而所述轴柱自由端设有一尺寸略大于阶形部的 突缘部;然而,上述的技术,其虽可使装置自动闭合的转轴,然却无法使装置稳定调 整角度,而当欲使用所述装置时,往往因转轴无法使面板自动弹开一角度,导致 使用者需使一力量将装置打开,因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是故,如何将上述等缺失加以摒除,并提供一种可使装置的面板自动弹开一 角度的同时,进可供使用者稳定调整面板角度,即为本案专利技术人所欲解决的技术 困难点的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可使装置的面板自动 弹开一角度、且可供使用者稳定调整面板角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其包含一 扭簧组,所述扭簧组包含有一盖体、 一弹簧、 一扭簧轴心及一第一固定架,所述 第一固定架设有一第一透孔,所述扭簧轴心设有一限位孔,又所述扭簧轴心固设于第一固定架的第一透孔,所述弹簧一端置设于扭黉轴心的限位孔,所述盖体设 有一螺孔,又所述弹簧另一端固设于盖体; 一扭力组,所述扭力组包含有一母轴、 一扭力套、 一公轴及一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一第二透孔,所述母轴 设有一中空部,所述扭力套置设于母轴的中空部内,且通过所述公轴设有一轴心 套设于扭力套内可产生扭力。本技术具有的优点通过所述弹簧的弹力连动盖体转动,进而带动装置 的面板可自动弹开一角度,进而达到可供使用者稳定调整面板角度及面板自动弹 开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图2a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一; 图2b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二; 图3为本技术的动作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2..扭簧组;21..盖体;22..弹簧;221..—端;222..另一端;23.. 扭簧轴心;24..限位孔;25..螺孔;3..扭力组;31..母轴;311..中空部;32..扭力套; 33..公轴;331..—端;34..定位孔;35..轴心;36..凸肋;37..透孔;38..凸部;41.. 第一固定架;42..第二固定架;43..第一透孔;44..第一固定孔;45..第二透孔;46.. 第二固定孔;51..底座;52..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简捷了解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 更为显现,现将本技术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 2a、 2b所示,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其 包含一扭簧组2,所述扭簧组2包含有一盖体21、 一弹簧22、 一扭簧轴心23及 一第一固定架41,所述第一固定架41设有一第一透孔43及一个以上第一固定孔 44,所述第一固定孔44供固设于装置基座,所述扭簧轴心23设有一限位孔24, 又所述扭簧轴心23固设于第一固定架41的第一透孔43,所述弹簧22 —端221置设于扭簧轴心23的限位孔24,所述盖体21设有一螺孔25,又所述弹簧22另 一端222固设于盖体21,通过所述螺孔25供螺丝螺固所述弹簧22,又所述盖体 21是可供面板固定;通过所述扭簧轴心23的限位孔24,使弹簧22活动于限位孔24内,同时通 过弹簧22的弹力连动盖体21转动,进而带动装置的面板自动弹开一角度;一扭力组3,所述扭力组3包含有一母轴31、 一扭力套32、 一公轴33及一 第二固定架42,所述第二固定架42设有一第二透孔45及一个以上的第二固定孔 46,所述母轴31设有一定位孔34及一中空部311,所述扭力套32设有一透孔37、 一凸肋36及一个以上的凸部38,所述扭力套32置设于母轴31的中空部311内, 且通过所述凸肋36穿设于母轴31的定位孔34并嵌设于透孔37内,所述公轴33 设有一轴心35,所述轴心35套设于扭力套32内,通过扭力套32的凸部38可增 加与公轴33的轴心35摩擦力以产生扭力,又所述公轴33 —端331固设于第二固 定架42的第二透孔45,所述第二固定孔46供固设于装置底座51,又所述母轴 31是可供面板固定;请配合参阅图3、 4所示,是本技术实施动作的情形,因此本技术通 过所述弹簧22的弹力连动盖体21转动,进而带动装置的面板自动弹开一角度, 且另通过扭力套32的凸部38可增加与公轴33的轴心35摩擦力以产生扭力,使 本技术可供使用者稳定调整面板52与底座51的角度,因而具实用性及进步 性。为使本技术更加显现出其进步性与实用性,兹与现有作一比较分析如下: 现有技术1、 无法自动弹开一角度。2、 无法稳定调整角度。 本技术优点1、 可自动弹开一角度。2、 可供装置稳定调整角度。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扭簧组,所述扭簧组包含有一盖体、一弹簧、一扭簧轴心及一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设有一第一透孔,所述扭簧轴心设有一限位孔,又所述扭簧轴心固设于第一固定架的第一透孔,所述弹簧一端置设于扭簧轴心的限位孔,又所述弹簧另一端固设于盖体;一扭力组,所述扭力组包含有一母轴、一扭力套、一公轴及一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一第二透孔,所述母轴设有一中空部,所述扭力套置设于母轴的中空部内,所述公轴设有一轴心,所述轴心套设于扭力套内,又所述公轴一端固设于第二固定架的第二透孔。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有一 螺孔。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轴设有一 定位孔。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套设有一透孔、 一凸肋及一个以上的凸部。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固定孔。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架 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二固定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其包含一扭簧组,所述扭簧组包含有一盖体、一弹簧、一扭簧轴心及一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设有一第一透孔,所述扭簧轴心设有一限位孔,又所述扭簧轴心固设于第一固定架的第一透孔,所述弹簧一端置设于扭簧轴心的限位孔,又所述弹簧另一端固设于盖体;一扭力组,所述扭力组包含有一母轴、一扭力套、一公轴及一第二固定架,所述母轴设有一中空部,所述扭力套置设于母轴的中空部内,且通过所述公轴设有一轴心套设于扭力套内可产生扭力;同时再通过所述弹簧的弹力连动盖体转动,进而带动装置的面板可自动弹开一角度,进而达到可供使用者稳定调整面板角度及面板自动弹开的目的。文档编号F16C1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弹开转轴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扭簧组,所述扭簧组包含有一盖体、一弹簧、一扭簧轴心及一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设有一第一透孔,所述扭簧轴心设有一限位孔,又所述扭簧轴心固设于第一固定架的第一透孔,所述弹簧一端置设于扭簧轴心的限位孔,又所述弹簧另一端固设于盖体;    一扭力组,所述扭力组包含有一母轴、一扭力套、一公轴及一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一第二透孔,所述母轴设有一中空部,所述扭力套置设于母轴的中空部内,所述公轴设有一轴心,所述轴心套设于扭力套内,又所述公轴一端固设于第二固定架的第二透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泳明
申请(专利权)人:蔡泳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