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333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土器,用于土壤采集,包括用于存储土壤的取土筒、防漏部件和把手,所述把手的中间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取土筒的上端螺纹连接,以密封所述取土筒的上端,所述取土筒的下端设有卡槽,所述防漏部件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取土筒连接,所述防漏部件包括设于所述防漏部件内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防漏部件铰链连接,以防止所述取土筒内的土壤从所述防漏部件逆向漏出;所述取土筒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土壤取样的条形孔,所述把手内设有用于存放取样刀的刀具储存室。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清洁简单、可采集旱田、水田或多砂石的土壤,且有效地防止样本土壤逆向漏出取土筒外。

A soil col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土器
本技术涉及土壤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取土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严重,特别是我国大范围的中轻度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土壤修复的前期需要大量的土样检测,其中土壤采样器的使用在采样过程中使用频繁。但目前市场上的土样采样器在实际采样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浸水的农田或者耕作层底部沙子较多的情况下,一般的采样器在插入地下再提起的过程中,土样会从取样筒中跌落或者流出,造成一次性采样量少,代表性不足,采样效率下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土壤采样器,即能采集旱田土壤又能采集水田土壤,同时可以保持在水田采样过程中不出现土样跌落或者流出的情况。而且,现有取土器的常为T形结构,携带不方便。在土壤取样时,分析不够精准,不能对土壤的特定深度进行取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取土器,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清洁简单、可采集旱田、水田或多砂石的土壤,且有效地防止样本土壤逆向漏出取土筒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用于土壤采集,包括用于存储土壤的取土筒、防漏部件和把手,所述把手的中间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取土筒的上端螺纹连接,以密封所述取土筒的上端,所述取土筒的下端设有卡槽,所述防漏部件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取土筒连接,土壤能从所述防漏部件进入所述取土筒内;其中,所述防漏部件包括设于所述防漏部件内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防漏部件铰链连接,以防止所述取土筒内的土壤从所述防漏部件逆向漏出;所述取土筒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土壤取样的条形孔,所述把手内设有用于存放取样刀的刀具储存室。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槽设有用于与所述防漏部件安装连接的缺口,所述防漏部件设有与所述缺口相对应的凸起。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条形孔的长度为所述取土筒的长度的1/2-3/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条形孔的下端至所述防漏部件的距离不小于15c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取土筒的侧壁上刻有与所述条形孔的长度相对应的标度尺,以判断土壤的取样深度。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取样刀能插入所述条形孔,以采集土壤样本。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把手还包括左把手和右把手,所述左把手和右把手通过铰链连接,以使所述左把手和右把手能对折插入所述取土筒内。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盖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所述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均能与所述取土筒的上端螺纹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阻隔板包括若干个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转至水平状态时,以封闭所述取土筒的下端开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挡板组件的转动范围为0-90°。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取土器,用于土壤采集,包括用于存储土壤的取土筒、防漏部件和把手,所述把手的中间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取土筒的上端螺纹连接,以密封所述取土筒的上端,所述取土筒的下端设有卡槽,所述防漏部件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取土筒连接,土壤能从所述防漏部件进入所述取土筒内;其中,所述防漏部件包括设于所述防漏部件内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防漏部件铰链连接,以防止所述取土筒内的土壤从所述防漏部件逆向漏出;其中,所述防漏部件包括设于所述防漏部件内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防漏部件铰链连接,以防止所述取土筒内的土壤从所述防漏部件漏出;因此,本技术在旱田采集土壤时可不安装防漏部件直接采样,当遇到水田土壤或者耕作层底层含沙较多的土壤可装上防漏部件再进行采样。而且,所述防漏部件通过卡槽与所述取土筒连接,其拆卸和安装方便。当采集完毕时,可旋开密封罐和拆卸所述防漏部件,以更好地冲洗所述取土筒的内部。所述取土筒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土壤取样的条形孔,所述把手内设有用于存放取样刀的刀具储存室。因此,不仅方便采集人员携带和存放取样刀,还方便采集人员从所述条形孔,对所述取土筒内的土壤,进行取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取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取土筒与防漏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取土筒的卡槽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取土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把手折叠收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2和3,本技术提供一种取土器,用于土壤采集,包括用于存储土壤的取土筒2、防漏部件3和把手2,所述把手2的中间处设有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与所述取土筒2的上端螺纹连接,以密封所述取土筒2的上端,所述取土筒2的下端设有卡槽24,所述防漏部件3通过所述卡槽24与所述取土筒2连接,土壤能从所述防漏部件3进入所述取土筒2内;其中,所述防漏部件3包括设于所述防漏部件3内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防漏部件3铰链连接,以防止所述取土筒2内的土壤从所述防漏部件3逆向漏出;所述取土筒2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土壤取样的条形孔21,所述把手1内设有用于存放取样刀的刀具储存室12,所述取样刀12能插入所述条形孔21,以快速得到土壤样本。具体地,所述卡槽24设有用于与所述防漏部件3安装连接的缺口23,所述防漏部件3设有与所述缺口23相对应的凸起,使用人员只需将所述防漏部件3的凸起32插入所述缺口23,使所述凸起32进入所述卡槽24内后,旋拧所述防漏部件3即可完成所述防漏部件3和所述取土筒2的连接。所述阻隔板包括若干个挡板组件31,所述挡板组件31的转动范围为0-90°,所述挡板组件31转至水平状态时,以封闭所述取土筒2的下端开口。故当取土筒2内的土壤往外漏时,会推动所述挡板组件31往下转动,最终使所有挡板组件31转至水平状态,以封闭所述取土筒2的下端开口,从而避免所述取土筒2内的土壤外漏。优选地,所述挡板组件31设有2个,且呈半圆形。因此,在旱田采集土壤时可不安装防漏部件3直接进行土壤采样,当遇到水田土壤或者耕作层底层含沙较多的土壤可快速装上所述防漏部件3再进行采样。为了使本技术可采集到特定土壤深度的样品,所述取土筒的侧壁上刻有与所述条形孔21的长度相对应的标度尺22,以判断土壤的取样深度。所述条形孔21的长度为所述取土筒的长度的1/2-3/4,且所述条形孔21的下端至所述防漏部件3的距离不小于15cm。需要说明的是,当本技术插入土壤时,越靠近所述防漏部件3,所述取土筒2内的土壤受到的挤压力越大,从而容易导致土壤从所述条形孔漏出,因此,所述条形孔21的下端至所述防漏部件3的距离需要不小于15cm。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本技术的携带,所述把手1还包括左把手14和右把手15,所述左把手14和右把手15通过铰链连接,以使所述左把手14和右把手15能对折插入所述取土筒2内。所述密封盖4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上密封盖41和下密封盖42,所述上密封盖41和下密封盖42均能与所述取土筒2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左把手14和右把手15的铰链连接处设有一连杆13与所述上密封盖41连接。因此,当不需要使用时,可向上对折收起所述左把手14和右把手15,然后将其置入所述取土筒2内,并旋合所述上密封盖41,以便使用者携带或存放。当需要使用时,只需拧开所述上密封盖41,取出所述左把手14和右把手15,然后旋合所述下密封盖42,完成与所述取土筒2的连接。而且,当需要清洁所述取土筒2,可通过拆下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土器,用于土壤采集,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土壤的取土筒、防漏部件和把手,所述把手的中间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取土筒的上端螺纹连接,以密封所述取土筒的上端,所述取土筒的下端设有卡槽,所述防漏部件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取土筒连接,土壤能从所述防漏部件进入所述取土筒内;其中,所述防漏部件包括设于所述防漏部件内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防漏部件铰链连接,以防止所述取土筒内的土壤从所述防漏部件逆向漏出;所述取土筒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土壤取样的条形孔,所述把手内设有用于存放取样刀的刀具储存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土器,用于土壤采集,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土壤的取土筒、防漏部件和把手,所述把手的中间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取土筒的上端螺纹连接,以密封所述取土筒的上端,所述取土筒的下端设有卡槽,所述防漏部件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取土筒连接,土壤能从所述防漏部件进入所述取土筒内;其中,所述防漏部件包括设于所述防漏部件内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防漏部件铰链连接,以防止所述取土筒内的土壤从所述防漏部件逆向漏出;所述取土筒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土壤取样的条形孔,所述把手内设有用于存放取样刀的刀具储存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有用于与所述防漏部件安装连接的缺口,所述防漏部件设有与所述缺口相对应的凸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的长度为所述取土筒的长度的1/2-3/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土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逢李贵杰韩策田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