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液缓冲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29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液缓冲秤,移动小车的顶面中心设置有秤台,秤台的顶面设置有托盘,托盘内设置有四个底座,四个底座分别位于长方形的四个脚点;四个底座的上方设置有称重箱体,称重箱体的顶部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盖板A、盖板B,其中盖板B的中部后方设置有通孔,通孔上方设置有减震接头,减震接头内设置有过滤网,减震接头安装在进液管的出口;称重箱体内设置有之字型缓冲板,之字型缓冲板从上到下依次为缓冲板A、缓冲板B、缓冲板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了满管流,有利于流量的稳定和准确称量;能防止液体从入口飞溅外溢,不会污染外部环境;减少了地面振动;通过之字型缓冲板,极大地减轻了进液的冲击和振动传播对衡器的称重干扰。

An Intake Buffer Sca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液缓冲秤
本技术属于医药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进液缓冲秤。
技术介绍
在医药设备中,通常需要使用液体流量标准装置对药液的液体流量进行检测,液体流量标准装置是流量单位量值统一与传递的标准,是液体流量检测设备的量值溯源、量值传递及检测工作的标准计量设备。静态称重法液体流量标准装置中称重容器放置于天平或秤之上,称重容器用于收集来自换向进油机构切换流入的液体,天平对流入液体前后的称重容器进行称重,两者质量差即流入液体的标准质量,称重结束后需将称重容器内的液体排出,然后进行下一次称重。称重容器和衡器足够大时,通常在称重容器底部设置有放液阀,用于手动或自动放液;换向进油机构的功能相当于三通阀,将入口液体在旁通和称重系统间快速切换,理想的换向称重机构应该是液体连续均匀地全部进入称重系统,要求换向系统无挂壁、无残留、无内外泄露且应为连续流状态。现有液体流量标准装置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称重管中流体高速流入称重箱,原箱内部气体被置换排出,排出的气体易裹挟水滴外溢,且随液面升高使液体更易从入口飞溅外溢,造成称重误差同时污染外部环境;2)、来自地面振动和气流扰动,以及进液的冲击和振动传播对衡器的称重造成干扰。如何设计一种进液缓冲秤,如何减小称重误差并去除对衡器的称重干扰,如何避免污染外部环境,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液缓冲秤,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液体流量标准装置的称重管中流体高速流入称重箱,原箱内部气体被置换排出,排出的气体易裹挟水滴外溢,且随液面升高使液体更易从入口飞溅外溢,造成称重误差同时污染外部环境;来自地面振动以及进液的冲击和振动传播对衡器的称重造成干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进液缓冲秤,包括移动小车,移动小车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万向轮均采用制动脚轮,所述的移动小车的顶面中心设置有秤台,秤台的顶面设置有托盘,托盘内设置有四个底座,四个底座分别位于长方形的四个脚点;四个底座的上方设置有称重箱体,称重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左右等距且平行布置的出液管,两根出液管均与底部的排液管相通,其中右侧的出液管为备用管,备用管上设置有球阀D;排液管管口向右,排液管上设置有球阀C,球阀C位于备用管的右侧;称重箱体的顶部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盖板A、盖板B,其中盖板B的中部后方设置有通孔,通孔上方设置有减震接头,减震接头内设置有过滤网,减震接头安装在进液管的出口;秤台的前方设置有管道A,管道A的左部串接有进液泵,管道A的右部前方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布置的入口管,管道A的右端向上并通过球阀B与称重箱体的右端下部连接,管道A的右端与球阀B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球阀A,球阀A所在的管道向右水平布置;称重箱体内设置有之字型缓冲板,之字型缓冲板从上到下依次为缓冲板A、缓冲板B、缓冲板C,其中缓冲板A向右下方倾斜,缓冲板A的左端接近进液管的出口;缓冲板B向左下方倾斜,缓冲板B的右部接近缓冲板A的右端;缓冲板C向右下方倾斜,缓冲板C的左端接近缓冲板B的左端,缓冲板C的右端接近称重箱体的内部底面。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秤台的左侧设置有管道B,秤台的后方中部设置有沿着左右方向布置的管道C,管道A的左端依次通过管道B、管道C与进液管连接,管道C的中部串接有换向器,换向器的另一个出口通过管道D与排液管连接,管道D位于两根出液管之间。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称重箱体的前端面中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腰型沉台,腰型沉台上设置有观察透镜。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观察透镜采用有机玻璃材质,有机玻璃材质耐振性好;观察透镜与称重箱体的腰型沉台之间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密封。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进液缓冲秤,进液管采用低进高出结构,确保了满管流,有利于流量的稳定和准确称量;底座起到隔热、保护秤台的作用,便于在秤台台面上放置砝码进行检定;减震接头内的滤网以及盖板能防止液体从入口飞溅外溢,避免了造成称重误差,不会污染外部环境;通过万向轮制动减少了地面振动;通过之字型缓冲板,极大地减轻了进液的冲击和振动传播对衡器的称重干扰,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通过观察透镜显示的三维图。图中:1.移动小车;2.进液泵;3.入口管;4.秤台;5.托盘;6.底座,7.称重箱体;8.观察透镜;9.盖板A;10.进液管;11.盖板B;12.球阀A;13.球阀B;14.管道B;15.管道C;16.换向器;17.球阀C;18.球阀D;19.管道D。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进液缓冲秤,包括移动小车1,移动小车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万向轮均采用制动脚轮,所述的移动小车1的顶面中心设置有秤台4,秤台4的顶面设置有托盘5,托盘5内设置有四个底座6,四个底座6分别位于长方形的四个脚点;四个底座6的上方设置有称重箱体7,如图2所示,称重箱体7的底部设置有左右等距且平行布置的出液管,两根出液管均与底部的排液管相通,其中右侧的出液管为备用管,备用管上设置有球阀D18;排液管管口向右,排液管上设置有球阀C17,球阀C17位于备用管的右侧;如图1所示,称重箱体7的顶部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盖板A9、盖板B11,其中盖板B11的中部后方设置有通孔,通孔上方设置有减震接头,减震接头内设置有过滤网,减震接头安装在进液管10的出口;如图2所示,秤台4的前方设置有管道A,管道A的左部串接有进液泵2,管道A的右部前方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布置的入口管3,管道A的右端向上并通过球阀B13与称重箱体7的右端下部连接,管道A的右端与球阀B1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球阀A12,球阀A12所在的管道向右水平布置;如图4所示,称重箱体7内设置有之字型缓冲板,之字型缓冲板从上到下依次为缓冲板A、缓冲板B、缓冲板C,其中缓冲板A向右下方倾斜,缓冲板A的左端接近进液管10的出口;缓冲板B向左下方倾斜,缓冲板B的右部接近缓冲板A的右端;缓冲板C向右下方倾斜,缓冲板C的左端接近缓冲板B的左端,缓冲板C的右端接近称重箱体7的内部底面;如图3所示,所述的秤台4的左侧设置有管道B14,秤台4的后方中部设置有沿着左右方向布置的管道C15,管道A的左端依次通过管道B14、管道C15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液缓冲秤,包括移动小车(1),移动小车(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万向轮均采用制动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1)的顶面中心设置有秤台(4),秤台(4)的顶面设置有托盘(5),托盘(5)内设置有四个底座(6),四个底座(6)分别位于长方形的四个脚点;四个底座(6)的上方设置有称重箱体(7),称重箱体(7)的底部设置有左右等距且平行布置的出液管,两根出液管均与底部的排液管相通,其中右侧的出液管为备用管,备用管上设置有球阀D(18);排液管管口向右,排液管上设置有球阀C(17),球阀C(17)位于备用管的右侧;称重箱体(7)的顶部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盖板A(9)、盖板B(11),其中盖板B(11)的中部后方设置有通孔,通孔上方设置有减震接头,减震接头内设置有过滤网,减震接头安装在进液管(10)的出口;秤台(4)的前方设置有管道A,管道A的左部串接有进液泵(2),管道A的右部前方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布置的入口管(3),管道A的右端向上并通过球阀B(13)与称重箱体(7)的右端下部连接,管道A的右端与球阀B(1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球阀A(12),球阀A(12)所在的管道向右水平布置;称重箱体(7)内设置有之字型缓冲板,之字型缓冲板从上到下依次为缓冲板A、缓冲板B、缓冲板C,其中缓冲板A向右下方倾斜,缓冲板A的左端接近进液管(10)的出口;缓冲板B向左下方倾斜,缓冲板B的右部接近缓冲板A的右端;缓冲板C向右下方倾斜,缓冲板C的左端接近缓冲板B的左端,缓冲板C的右端接近称重箱体(7)的内部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液缓冲秤,包括移动小车(1),移动小车(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万向轮均采用制动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1)的顶面中心设置有秤台(4),秤台(4)的顶面设置有托盘(5),托盘(5)内设置有四个底座(6),四个底座(6)分别位于长方形的四个脚点;四个底座(6)的上方设置有称重箱体(7),称重箱体(7)的底部设置有左右等距且平行布置的出液管,两根出液管均与底部的排液管相通,其中右侧的出液管为备用管,备用管上设置有球阀D(18);排液管管口向右,排液管上设置有球阀C(17),球阀C(17)位于备用管的右侧;称重箱体(7)的顶部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盖板A(9)、盖板B(11),其中盖板B(11)的中部后方设置有通孔,通孔上方设置有减震接头,减震接头内设置有过滤网,减震接头安装在进液管(10)的出口;秤台(4)的前方设置有管道A,管道A的左部串接有进液泵(2),管道A的右部前方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布置的入口管(3),管道A的右端向上并通过球阀B(13)与称重箱体(7)的右端下部连接,管道A的右端与球阀B(1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球阀A(12),球阀A(12)所在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