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5110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其主要针对传统的卫星地表高程DEM无法满足精细化的景观设计要求的问题,通过借助无人机等平台实现的倾斜摄影测量模型具有成本低、速度快、风险小、精度高等多项优点,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多软件配合,根据此设计方法能有效确定合理的景观设计范围,达到“所见即所得”的设计效果。

A Method of Scope Delimit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Tilt Photograph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3d景观规划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
技术介绍
景观规划设计在国家提倡公园城市的背景下,尺度逐渐变得巨大,已经远远超出人能把控的范围,越来越需要准确直观的现状全信息模型作为辅助,其中景观设计的红线范围就需要该模型,根据“所见即所得”的原则,将可视范围确定为设计红线。倾斜摄影技术随着无人机技术、GPS技术、相机技术的发展,逐渐在国防、测绘等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并且在商业化的推动下逐渐达到成本可接受的状态,但该技术的成果在景观规划设计行业还未有良好的应用,而目前传统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方法中采用的卫星地表高程DEM又无法满足精细化的景观设计要求,因此,通过根据景观设计相关需求制定一套倾斜摄影成果高效合理的应用方法在未来规划设计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测量精度高的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设计要求主要游览路径,用DEM模型在GIS中进行初步可视分析模拟,初步划定倾斜摄影拍摄飞行范围;S2:根据飞行范围划定无人机飞行航线,设定地面RTK校准点与检查点;S3:将RTK校准点数据和无人机拍摄设备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得到初步现场数字模型;S4:将初步现场数字模型一份导出带有地理信息的DEM栅格图,一份导出带有贴图与地理信息的三维模型;S5:在GIS软件中对DEM栅格图实行可视分析,得到具有地理信息的平面可视范围栅格图;S6:将可视范围栅格图导入三维设计软件中,由于三维模型和栅格图均具有地理信息,故平面位置一致;将栅格图中可视范围投影于三维模型上;S7:设置人视点动画路径,在三维模型中检验栅格可视范围的正确性;如果遇到不对之处,在三维模型中直接校正,由此得到景观可视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其根据具体设计要求,进一步增加具体设计因素进入划定红线的考虑之中,最终获得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范围划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其对经过步骤S3得到的初步现场数字模型进一步进行优化处理,具体为:S31:通过RTK检查点,对初步现场数字模型进行精度校验,保证在一定测量规范精度内,如果无法保证,则重新运算模型或重新进行拍摄采样;S32:将初步现场数字模型中的高程异常部分进行处理;S33:在高程修正后的初步模型基础上,将模型根据软件和电脑所能承受能力,进行模型减面处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其在所述步骤S32中,高程异常处理的具体方法为:保留周边正确高程信息,采用插值法进行推算高程,静止水面处理成统一标高,得到高程修正后的初步模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其在所述步骤S33中,减面处理的具体方法为:优先减少角度变化小的区域,通常设置为0~15度之间。本专利技术通过借助无人机等平台实现的倾斜摄影测量模型具有成本低、速度快、风险小、精度高等多项优点,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多软件配合,根据此设计方法能有效确定合理的景观设计范围,达到“所见即所得”的设计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设计要求主要游览路径,用NASA提供的30m精度DEM模型在GIS中进行初步可视分析模拟,初步划定倾斜摄影拍摄飞行范围,其中,DEM模型为数字高程模型。S2:根据飞行范围划定无人机飞行航线,设定地面RTK校准点与检查点。S3:将RTK校准点数据和无人机拍摄设备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得到初步现场数字模型。其中,需对初步现场数字模型进一步进行优化处理,以提高最终测量的精度,具体为:S31:通过RTK检查点,对初步现场数字模型进行精度校验,保证在1:2000测量规范精度内,如果无法保证,则重新运算模型或重新进行拍摄采样。S32:将初步现场数字模型中的高程异常部分进行处理,如初步现场数字模型中反射、阴影等部分,其高程异常处理的具体方法为:保留周边正确高程信息,采用插值法进行推算高程,静止水面处理成统一标高,得到高程修正后的初步模型。S33:在高程修正后的初步模型基础上,将模型根据软件和电脑所能承受能力,进行模型减面处理,其减面处理的具体方法为:优先减少角度变化小的区域,通常设置为0~15度之间。S4:将初步现场数字模型一份导出带有地理信息的DEM栅格图,如tiff格式的栅格图,一份导出带有贴图与地理信息的三维模型,如skp或3ds或obj等格式的三维模型。S5:在GIS软件中对DEM栅格图实行可视分析,得到具有地理信息的平面可视范围栅格图。S6:将可视范围栅格图导入三维设计软件中,由于三维模型和栅格图均具有地理信息,故平面位置一致;将栅格图中可视范围投影于三维模型上。S7:设置人视点动画路径,在三维模型中检验栅格可视范围的正确性;如果遇到不对之处,在三维模型中直接校正,由此得到景观可视范围。最后,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可进一步增加具体设计因素进入划定红线的考虑之中,如拆迁、道路两侧距离等各类因素,最终获得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范围划定。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设计要求主要游览路径,用DEM模型在GIS中进行初步可视分析模拟,初步划定倾斜摄影拍摄飞行范围;S2:根据飞行范围划定无人机飞行航线,设定地面RTK校准点与检查点;S3:将RTK校准点数据和无人机拍摄设备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得到初步现场数字模型;S4:将初步现场数字模型一份导出带有地理信息的DEM栅格图,一份导出带有贴图与地理信息的三维模型;S5:在GIS软件中对DEM栅格图实行可视分析,得到具有地理信息的平面可视范围栅格图;S6:将可视范围栅格图导入三维设计软件中,由于三维模型和栅格图均具有地理信息,故平面位置一致;将栅格图中可视范围投影于三维模型上;S7:设置人视点动画路径,在三维模型中检验栅格可视范围的正确性;如果遇到不对之处,在三维模型中直接校正,由此得到景观可视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设计要求主要游览路径,用DEM模型在GIS中进行初步可视分析模拟,初步划定倾斜摄影拍摄飞行范围;S2:根据飞行范围划定无人机飞行航线,设定地面RTK校准点与检查点;S3:将RTK校准点数据和无人机拍摄设备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得到初步现场数字模型;S4:将初步现场数字模型一份导出带有地理信息的DEM栅格图,一份导出带有贴图与地理信息的三维模型;S5:在GIS软件中对DEM栅格图实行可视分析,得到具有地理信息的平面可视范围栅格图;S6:将可视范围栅格图导入三维设计软件中,由于三维模型和栅格图均具有地理信息,故平面位置一致;将栅格图中可视范围投影于三维模型上;S7:设置人视点动画路径,在三维模型中检验栅格可视范围的正确性;如果遇到不对之处,在三维模型中直接校正,由此得到景观可视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倾斜摄影实现景观设计范围划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具体设计要求,进一步增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锐罗榆淇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