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4775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地桩组件,由若干钢梁单元围合而成的钢圈梁,以及连接相邻钢梁单元的连接件;地桩组件包括螺旋钢桩和设置在螺旋钢桩顶部的连接平台,连接平台上设置有桩座,所述螺旋钢桩竖直向下穿过桩座和连接平台后与桩座可拆卸固定;连接件设置在连接平台上,底部与连接平台可拆卸连接,侧面与钢梁单元可拆卸连接;钢梁单元的截面呈n形,端部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安拆,回收后可重复使用,周转性好。

Recyclable Infrastructure of Container Building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式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集装箱式建筑经常作为野外或施工现场的临时建筑使用,多使用模块化构件快速拼装而成,但是该基础结构大多仍为传统基础结构,使用地桩和混凝土圈梁形成临时支护的基础结构。但是传统的混凝土圈梁无法适应野外多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如沙地、湿陷性黄土等,施工难度非常大,混凝土浇筑的相关配套设备的设置、移动和使用也受到较大的限制,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受环境限制,大型设备无法到位或使用,施工限制较大,适用范围有限。随着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发展和应用,预制混凝土圈梁的出现解决了现浇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但是大多的预制构件无法实现无破损回收,拆除后也无法重复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垃圾,造成了材料的浪费,也提高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安拆,回收后可重复使用,周转性好的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浇圈梁施工难度大,受环境限制较大,适用范围有限;预制混凝土圈梁无法实现无破损回收,无法重复使用,材料浪费严重,施工成本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包括地桩组件,由若干钢梁单元围合而成的钢圈梁,以及连接相邻钢梁单元的连接件;地桩组件包括螺旋钢桩和设置在螺旋钢桩顶部的连接平台,连接平台上设置有桩座,所述螺旋钢桩竖直向下穿过桩座和连接平台后与桩座可拆卸固定;连接件设置在连接平台上,底部与连接平台可拆卸连接,侧面与钢梁单元可拆卸连接;钢梁单元的截面呈n形,端部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钢桩包括地桩本体和位于地桩本体顶端的连接盘,所述桩座包括垂直于连接平台板面设置的座筒和位于座筒顶端边沿外侧的法兰盘,所述地桩本体竖直向下穿过桩座和连接平台,连接盘通过螺栓与法兰盘连接。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钢桩的数量为2个,水平并列排布,顶部通过连接平台连接,所述连接平台上并列设置有两个桩座,所述连接件设置在两个桩座之间。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桩座之间的连接平台下方还设置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沿连接平台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与连接平台固定的底板,位于底板上的轴柱和水平设置在轴柱周侧的连接管,轴柱垂直于底板板面设置,轴柱的中轴线与底板的几何中心重叠设置;连接管的数量为2-4个,端面与轴柱的侧壁固定。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以轴柱为中心,呈一字形、L形、T形或十字形排布。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为方钢管,两侧立面上开设有一组螺栓孔,螺栓孔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排布,所述钢梁单元的端部扣合在连接管上,并通过螺栓与连接管固定。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轴柱顶部还设置有用于放置上方的集装箱式建筑的支撑板。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对齐和卡设集装箱式建筑的限位座。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地勘报告、房屋布置方案,计算确定钢螺旋桩的尺寸、长度,以及布置数量和布置方式;步骤二、地基夯实;步骤三、螺旋钢桩钻进施工;将螺旋钢桩穿过连接平台并固定,然后在指定施工地点钻进,直至将螺旋钢桩下放至设计深度;步骤四、根据设计要求,在连接平台上方设置连接件;步骤五、安装钢梁单元;步骤六、吊装集装箱式建筑并固定,完成建筑的安装。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采用可拆卸的钢构件拼装组合而成,所有钢构件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安装拆卸方便、难度小,且不会对构件造成损伤,构件拆除后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转运;所有构件均可以重复使用,现场周转灵活性好,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所有钢构件为定制化构件,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节点连接件,以适应不同规格和设计的集装箱式建筑的安装,应用范围广泛,现场施工不受环境影响,安拆过程都无需大型辅助设备,应用便捷。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桩梁连接结构的细节结构示意图;图3为螺旋钢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连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连接平台的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字形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L形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T字形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十字形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钢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螺旋钢桩;11-地桩本体;12-连接盘;2-连接平台;21-封端板;22-加劲板;3-钢梁单元;4-桩座;41-座筒;42-法兰盘;51-底板;52-轴柱;53-连接管;54-支撑板;55-限位座;6-一字形连接件;7-L形连接件;8-T字形连接件;9-十字形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包括地桩组件,由若干钢梁单元3围合而成的钢圈梁,以及连接相邻钢梁单元3的连接件。地桩组件包括螺旋钢桩1和设置在螺旋钢桩1顶部的连接平台2,螺旋钢桩1的数量为1个或2个,螺旋钢桩1包括地桩本体11和位于地桩本体11顶端的连接盘12,连接平台2为厚度不小于6mm的矩形钢板,四周边沿垂直弯折并向下延伸形成封端板21,连接平台2上设置有桩座4,桩座4包括垂直于连接平台2板面设置的座筒41和位于座筒41顶端边沿外侧的法兰盘42,地桩本体11竖直向下穿过桩座4和连接平台2,连接盘12通过螺栓与法兰盘42可拆卸连接。当螺旋钢桩1的数量为两个时,螺旋钢桩1水平并列排布,连接平台2上并列设置有两个桩座4,两桩座4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连接平台2长度的0.667倍。两个桩座4之间的连接平台2下方还设置有加劲板22,加劲板22沿连接平台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加劲板22为矩形钢板,板面垂直于连接平台2的板面设置,一侧长边边沿与连接平台2的下表面焊接固定,两侧边沿与长边封端板21的内侧面焊接固定。连接件包括一字形连接件6、L形连接件7、T字形连接件8和十字形连接件9,设置在连接平台2上,底部与连接平台2可拆卸连接,侧面与钢梁单元3可拆卸连接。连接件均包括通过螺栓与连接平台2固定的底板51,位于底板51上的轴柱52和水平设置在轴柱52周侧的连接管53,轴柱52垂直于底板51板面设置,轴柱52的中轴线与底板51的几何中心重叠设置;轴柱52周侧一体连接有连接管53,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连接管53呈不同形状排布,形成上述一字形连接件6、L形连接件7、T字形连接件8和十字形连接件9;连接管53为边长不小于150mm的方钢管,连接管53的长度不小于2450mm,两侧立面上开设有一组螺栓孔,螺栓孔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排布,既方便调整钢梁单元3与连接管53的连接位置,调整钢梁的连接长度,多个螺栓连接又可增加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连接管53的数量为2-4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桩组件,由若干钢梁单元(3)围合而成的钢圈梁,以及连接相邻钢梁单元(3)的连接件;地桩组件包括螺旋钢桩(1)和设置在螺旋钢桩(1)顶部的连接平台(2),连接平台(2)上设置有桩座(4),所述螺旋钢桩(1)竖直向下穿过桩座(4)和连接平台(2)后与桩座(4)可拆卸固定;连接件设置在连接平台(2)上,底部与连接平台(2)可拆卸连接,侧面与钢梁单元(3)可拆卸连接;钢梁单元(3)的截面呈n形,端部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桩组件,由若干钢梁单元(3)围合而成的钢圈梁,以及连接相邻钢梁单元(3)的连接件;地桩组件包括螺旋钢桩(1)和设置在螺旋钢桩(1)顶部的连接平台(2),连接平台(2)上设置有桩座(4),所述螺旋钢桩(1)竖直向下穿过桩座(4)和连接平台(2)后与桩座(4)可拆卸固定;连接件设置在连接平台(2)上,底部与连接平台(2)可拆卸连接,侧面与钢梁单元(3)可拆卸连接;钢梁单元(3)的截面呈n形,端部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钢桩(1)包括地桩本体(11)和位于地桩本体(11)顶端的连接盘(12),所述桩座(4)包括垂直于连接平台(2)板面设置的座筒(41)和位于座筒(41)顶端边沿外侧的法兰盘(42),所述地桩本体(11)竖直向下穿过桩座(4)和连接平台(2),连接盘(12)通过螺栓与法兰盘(4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钢桩(1)的数量为2个,水平并列排布,顶部通过连接平台(2)连接,所述连接平台(2)上并列设置有两个桩座(4),所述连接件设置在两个桩座(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桩座(4)之间的连接平台(2)下方还设置有加劲板(22),所述加劲板(22)沿连接平台(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建筑的可回收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与连接平台(2)固定的底板(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昱谢荣岭孙皓张洁洁张斌田强王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