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亚临界水解法制取纳米碳酸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4338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碳酸钙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亚临界水解法制取纳米碳酸钙的方法,所述基于亚临界水解法制取纳米碳酸钙的方法包括:先采用研磨贝壳的办法得到毫米级碳酸钙,再采用亚临界水解法在高压环境下进行水解萃取贝壳里氨基酸,经过干燥等步骤得到纳米级碳酸钙。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贝壳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解决困扰沿海地区贝壳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蛋白质,含的杂质较少且相对较易分离(厦门处中国沿海,贝类资源丰富),贝壳对于我国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也有很大促进;在沿海地区贝壳收集方便,廉价易得,可降低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原料成本,提高纳米碳酸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A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nano-calcium carbonate based on Subcritical hydroly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亚临界水解法制取纳米碳酸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碳酸钙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亚临界水解法制取纳米碳酸钙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贝类养殖国,年产量占世界贝类总产量的60%以上。资料表明我国贝壳年产量达50万吨,然而,占贝类重量1/3的贝壳被废弃,仅一年可产生废弃贝壳15~18万吨。福建沿海属亚热带海洋和大陆架浅海,港湾多,浅海滩涂广阔,贝类养殖历史悠久,发展迅速,产量高,品种丰富。贝壳的物质组成分为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无机质部分以碳酸钙为主,占贝壳质量90%以上。有机质部分占贝壳质量的3%~5%,分为可溶性有机质和不溶性有机质。贝壳是用有机质通过生物矿化调节而成,即以少量有机质大分子(蛋白质、糖蛋白或多糖)为框架,以碳酸钙为单位进行分子操作,组成的高度有序的多重微层结构,其生物矿化形成过程受有机大分子控制,形成材料由外套膜分泌。贝壳基本结构分为三层:外层是厚度极薄的硬化蛋白角质层;中间为钙质纤维交织,呈叶片状结构且存在天然气孔的棱柱层;内层为珍珠层,主要由碳酸钙等矿物质和少量有机质组成。目前已知贝壳的开发利用价值:(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亚临界水解法制取纳米碳酸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亚临界水解法制取纳米碳酸钙的方法包括:第一步,将原材料牡蛎壳清水洗净,并于阳光下或烘干机中晾干;第二步,将晾干后的牡蛎壳经过破碎机初步研磨粉碎得到牡蛎壳细颗粒;第三步,将毫米级碳酸钙加入亚临界装置,采用亚临界水解法将水加热至100℃以上,374℃以下,并控制系统压力超过10个标准大气压使水保持为液态环境下进行水解萃取贝壳片层结构中的蛋白质,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过滤;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牡蛎壳于363.15开氏度干燥,并加以破碎机继续研磨;第五步,再次将第四步得到的牡蛎壳放入亚临界装置,在高压环境下采用相同方法,再次进行二次亚临界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亚临界水解法制取纳米碳酸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亚临界水解法制取纳米碳酸钙的方法包括:第一步,将原材料牡蛎壳清水洗净,并于阳光下或烘干机中晾干;第二步,将晾干后的牡蛎壳经过破碎机初步研磨粉碎得到牡蛎壳细颗粒;第三步,将毫米级碳酸钙加入亚临界装置,采用亚临界水解法将水加热至100℃以上,374℃以下,并控制系统压力超过10个标准大气压使水保持为液态环境下进行水解萃取贝壳片层结构中的蛋白质,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过滤;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牡蛎壳于363.15开氏度干燥,并加以破碎机继续研磨;第五步,再次将第四步得到的牡蛎壳放入亚临界装置,在高压环境下采用相同方法,再次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康宸
申请(专利权)人:水恣意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