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及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820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把手,由医护人员持有,设置有供导丝穿过的贯穿孔;引流导入器主体,呈棒状,一端与把手连接,设置有供导丝穿过的植入通道;以及钝性分离头,与引流导入器主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供导丝穿过的弧形通孔,其中,贯穿孔、植入通道以及弧形通孔相连通,钝性分离头具有呈弧面的头端、尾端以及将头端与尾端平滑连接的过渡面,过渡面上具有弧形通孔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在内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套件。

Safe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device and k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及套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及套件。
技术介绍
胸腔积液是以胸膜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临床症候。胸膜腔为脏层和胸膜之间的一个潜在间隙,正常人胸膜腔内有5~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任何原因导致胸膜腔内液体产生增多或吸收减少,即可产生胸腔积液。中、大量胸腔积液时,可导致病人出现气短、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因此,医护人员在对该类病人进行治疗时,必须首先对病人的胸腔积液进行引流。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气胸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气胸病人进行治疗时,必须首先对病人的胸膜腔内的气体进行引流。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会通过向病人的胸膜腔内置入引流导管来对病人胸膜腔内的积液或气体进行引流。现有技术中,引流管的置入有两种方式:1.有创胸腔闭式引流管置入,即在人体皮肤预定位置切开1~1.5cm的大切口后,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穿破胸膜进入胸膜腔,然后置入引流导管。因为切口比较大,所以医护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到切口内的情况,在将引流导管置入胸膜腔时,可准确到达预定位置,避免损伤肺、肝和脾。另外,由于切口比较大,所以医护人员可以向病人体内植入较粗的引流导管,引流确实,且不易堵塞引流导管。但由于该方式需要切出1~1.5cm的大切口,对其他组织的损伤很大,切口处不易愈合,并且容易引发感染或其他并发症。此外,由于切口比较大,所以需要外科医师操作,手术成本高。2.微创引流管置入,即借助穿刺针置入引流管。该方法不需要外科医师操作,手术成本较小。并且因为切口小,所以对其他组织的损伤很小。但是,由于切口小,所以医护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到切口内的情况,且穿刺针很尖锐,因此,穿刺针在操作时容易误刺破肺、肝和脾,造成危及病人生命的医疗事故的发生。此外,通过该方法置入的引流导管比较细,引流效果相对较差,还容易堵塞引流导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及套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把手,由医护人员持有,设置有供导丝穿过的贯穿孔;引流导入器主体,呈棒状,一端与把手连接,设置有供导丝穿过的植入通道;以及钝性分离头,与引流导入器主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供导丝穿过的弧形通孔,其中,贯穿孔、植入通道以及弧形通孔相连通,钝性分离头具有呈弧面的头端、尾端以及将头端与尾端平滑连接的过渡面,过渡面上具有弧形通孔的开口。在本技术提供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引流导入器主体的直径为2~6mm,长度为10~15cm。在本技术提供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引流导入器主体上具有用于指示与钝性分离头的头端之间距离的刻度。在本技术提供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贯穿孔的直径为1~2mm,植入通道的直径为1~2mm,弧形通孔的直径为1~2mm。在本技术提供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头端的弧面的弧度大于0rad并且小于2πrad。在本技术提供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头端的厚度为3mm。在本技术提供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过渡面为弧面或平面。在本技术提供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弧形通孔的开口与钝性分离头的头端之间距离大于0mm并且小于10mm。在本技术提供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把手、引流导入器主体以及钝性分离头一体成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用于医护人员将导丝插入病人的胸膜腔;注射器,用于确定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是否到达预定位置;导丝,用于穿过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引流导管,当撤出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后,通过导丝的引导到达导丝所在的位置用于导出积液或气体;以及引流瓶,与引流导管连接用于盛装积液或气体,其中,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为上述任意一项所提及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技术所涉及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及套件,因为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具有钝性分离头,该钝性分离头包括呈弧面的头端、尾端以及将头端与尾端平滑连接的过渡面,所以该钝性分离头可以对组织以及胸膜进行钝性分离,然后到达胸膜腔内。并且钝性分离头在钝性分离过程中,不会刺破肺、肝和脾,从而避免造成危及生命的医疗事故。此外,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具有贯穿孔、植入通道以及弧形通孔,并且贯穿孔、植入通道以及弧形通孔相连通,导丝依次穿过贯穿孔、植入通道以及弧形通孔后可以迅速、直接地到达胸膜腔内,既方便置入导丝,又避免了在置入导丝过程中对肺、肝和脾造成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的主视图;以及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及套件作具体阐述。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包括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100、注射器、导丝、引流导管以及引流瓶。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的主视图。如图1、2所示,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100用于医护人员将导丝插入病人的胸膜腔,包括把手10、引流导入器主体20以及钝性分离头30。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0、引流导入器主体20以及钝性分离头30一体成型。在实际应用中,钝性分离头30还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在引流导入器主体20上,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更换不同尺寸的钝性分离头30。把手10由医护人员持有,呈圆柱状,中部沿径向设置有供导丝穿过的贯穿孔11。把手10上还具有方便医护人员把持的凹陷的握印。贯穿孔11与注射器的头部的大小吻合匹配。在本实施例中贯穿孔11的直径为1.5mm。但在实际应用中贯穿孔11的直径还可以为1~2mm范围内的任意值。引流导入器主体20呈棒状,一端与把手10的中部连接成丁字状,另一端与钝性分离头30连接。引流导入器主体20的中心轴线处沿轴向设置有与贯穿孔11相连通的供导丝穿过的植入通道21。引流导入器主体20的外壁上具有刻度22。在本实施例中刻度22的最小刻度为1mm。在本实施例中引流导入器主体20的直径为4mm,长度为12cm。但在实际应用中引流导入器主体20的直径还可以为2~6mm范围内的任意值,长度还可以为10~15cm范围内的任意值。在本实施例中植入通道21的直径为1.5mm。但在实际应用中植入通道21的直径还可以为1~2mm范围内的任意值。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钝性分离头30具有尾端31、头端32、过渡面33以及弧形通孔34。钝性分离头30的长度与引流导入器主体20的直径相同。尾端31与引流导入器主体20的另一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用于医护人员将导丝插入病人的胸膜腔,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由所述医护人员持有,设置有供所述导丝穿过的贯穿孔;引流导入器主体,呈棒状,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设置有供所述导丝穿过的植入通道;以及钝性分离头,与所述引流导入器主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供所述导丝穿过的弧形通孔,其中,所述贯穿孔、所述植入通道以及所述弧形通孔相连通,所述钝性分离头具有呈弧面的头端、尾端以及将所述头端与所述尾端平滑连接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上具有所述弧形通孔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用于医护人员将导丝插入病人的胸膜腔,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由所述医护人员持有,设置有供所述导丝穿过的贯穿孔;引流导入器主体,呈棒状,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设置有供所述导丝穿过的植入通道;以及钝性分离头,与所述引流导入器主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供所述导丝穿过的弧形通孔,其中,所述贯穿孔、所述植入通道以及所述弧形通孔相连通,所述钝性分离头具有呈弧面的头端、尾端以及将所述头端与所述尾端平滑连接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上具有所述弧形通孔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引流导入器主体的直径为2~6mm,长度为10~1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引流导入器主体上具有用于指示与所述钝性分离头的所述头端之间距离的刻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贯穿孔的直径为1~2mm,所述植入通道的直径为1~2mm,所述弧形通孔的直径为1~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头端的所述弧面的弧度大于0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刘耀阳徐志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