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振文专利>正文

一种能快速装卸的便携式灸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773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快速装卸的便携式灸疗器,其包括本体和与本体底部连接的底座,本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便携式灸疗器还包括链接底套、装艾卡座、压艾弹簧、艾灸筒以及按钮弹簧,链接底套固定连接于容置空间的上端,底座抵接艾灸筒,艾灸筒的内部卡接有艾柱,按钮弹簧套接于艾灸筒的外围,并通过容置空间的台阶部限位,压艾弹簧设置于链接底套的内部并与艾柱抵接,装艾卡座设于艾灸筒和链接底套之间,链接底套设有卡槽部,装艾卡座设有与卡槽部相适配的凸起部,通过按压底座,卡槽部和凸起部进行配合或脱离,从而快速实现艾柱的装卸。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通过按压底座就可以快速弹出艾灸筒,从而实现便携式灸疗器的快速装卸,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快速装卸的便携式灸疗器
本技术涉及艾灸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能快速装卸的便携式灸疗器。
技术介绍
灸疗法是我中华民族专利技术创造的治病方法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灸疗治病广泛,不论男女老少,都有适应症,即使无明显病症,也可以养生保健,无不适应,它能调理人体脏腑器官的平衡,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作息时间的不规律,膳食的不合理等种种因素,导致人们身体亚健康的逐渐形成,因此艾灸可以更有效,更快捷的解决亚健康的基本问题,而传统的灸疗器结构复杂,更换艾柱繁琐,且一般只包含间接灸功能,功能单一,因此研发一款集简单大方,安全方便,操作简单,见效快的灸疗器变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装卸的便携式灸疗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快速装卸的便携式灸疗器,便携式灸疗器包括本体和与本体底部连接的底座,本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便携式灸疗器还包括链接底套、装艾卡座、压艾弹簧、艾灸筒以及按钮弹簧,链接底套固定连接于容置空间的上端,底座抵接艾灸筒,艾灸筒的内部卡接有艾柱,按钮弹簧套接于艾灸筒的外围,并通过容置空间的台阶部限位,压艾弹簧设置于链接底套的内部并与艾柱抵接,装艾卡座设于艾灸筒和链接底套之间,链接底套设有卡槽部,装艾卡座设有与卡槽部相适配的凸起部,通过按压底座,卡槽部和凸起部进行配合或脱离,从而快速实现艾柱的装卸。其中,卡槽部形成于链接底套的外壁,卡槽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段、第一顶部适配段、第二导向段、固定段、第三导向段、第二顶部适配段以及第四导向段,第二导向段的顶点位于第一顶部适配段的顶点的左边,固定段的最低点位于第一顶部适配段的右侧最低点的右边,固定段的右侧最高点位于第二顶部适配段的顶点的左边。其中,卡槽部为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其中,凸起部为设置于装艾卡座的内壁的方形凸块。其中,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从底座主体垂直延伸的底座环部,底座环部中空设置,底座环部与艾灸筒套接,并且一端在按压时与链接底套抵接。其中,底座主体具有通孔,艾灸筒与通孔对应的一端设有艾灰网,艾灰网呈网状结构。其中,艾灸筒的一端设有多个弹性片,多个弹性片与压艾弹簧共同夹持艾柱。其中,本体内嵌有主导烟管,主导烟管通过烟嘴导烟管与烟嘴连通,烟嘴的外端口设有烟嘴头,烟嘴的另一端形成有烟嘴尾。其中,本体呈葫芦形。其中,本体的底部设有多个出烟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技术的能快速装卸的便携式灸疗器通过按压底座就可以快速弹出艾灸筒,从而实现便携式灸疗器的快速装卸,效率高,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的爆炸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链接卡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的爆炸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链接卡套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灸疗器包括本体11和与本体11底部连接的底座12,本体11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13,便携式灸疗器还包括链接底套14、装艾卡座15、压艾弹簧16、艾灸筒17以及按钮弹簧18,链接底套14固定连接于容置空间13的上端,底座12抵接艾灸筒17,艾灸筒17的内部卡接有艾柱19,按钮弹簧18套接于艾灸筒17的外围,并通过容置空间13的台阶部20限位,压艾弹簧16设置于链接底套14的内部并与艾柱19抵接,装艾卡座15设于艾灸筒17和链接底套14之间,链接底套14设有卡槽部,装艾卡座15设有与卡槽部相适配的凸起部,通过按压底座12,卡槽部和凸起部进行配合或脱离,从而快速实现艾柱19的装卸。具体而言,卡槽部形成于链接底套14的外壁,卡槽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段141、第一顶部适配段142、第二导向段143、固定段144、第三导向段145、第二顶部适配段146以及第四导向段147,第二导向段143的顶点A位于第一顶部适配段142的顶点B的左边,固定段144的最低点C位于第一顶部适配段142的右侧最低点D的右边,固定段144的右侧最高点E位于第二顶部适配段146的顶点F的左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卡槽部和凸起部配合形式实现这种功能,比如可借鉴圆珠笔等按压结构,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优选地,卡槽部为两个,相对间隔设置。两个卡槽部能够使得在按压的过程中运动轨迹更稳定。优选地,凸起部为设置于装艾卡座15的内壁的方形凸块。方形凸块与第一顶部适配段142、固定段144和第二顶部适配段146的形状适配。优选地,底座12包括底座主体121和从底座主体121垂直延伸的底座环部122,底座环部122中空设置,底座环部122与艾灸筒17套接,并且一端在按压时与链接底套14抵接。优选地,底座主体121具有通孔123,艾灸筒17与通孔123对应的一端设有艾灰网21,艾灰网21呈网状结构。艾灰网21用于过滤大的艾灸残渣。优选地,艾灸筒17的一端设有多个弹性片171,多个弹性片171与压艾弹簧16共同夹持艾柱19。通过压艾弹簧16和弹性片171可以使艾柱19在使用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夹持固定状态。优选地,本体11内嵌有主导烟管22,主导烟管22通过烟嘴导烟管23与烟嘴24连通,烟嘴24的外端口设有烟嘴头25,烟嘴的另一端形成有烟嘴尾26。优选地,本体11呈葫芦形。优选地,本体11的底部设有多个出烟孔111。以上介绍了便携式灸疗器的结构,下面结合以上结构介绍便携式灸疗器的装卸使用过程:初始状态,艾灸筒17未装入,先将艾柱19放入艾灸筒17,然后将艾灸筒17整体放入容置空间13,通过按压底座12,底座12上移,同时按钮弹簧18压缩,底座12的一端抵接装艾卡座15,装艾卡座15上移,装艾卡座15的凸起部沿第一导向段141卡入第一顶部适配段142,当按压放开时,由于第二导向段143的顶点A位于第一顶部适配段142的顶点B的左边,装艾卡座15在下移的过程中进入第三导向段145,最终与固定段144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艾柱19的装入;当需要拆卸时,再次按压底座12,底座12上移带动装艾卡座15上移,凸起部脱离固定段144,由于固定段144的最低点C位于第一顶部适配段142的右侧最低点D的右边,凸起部沿着第三导向段145卡入第二顶部适配段146,按压放开时,由于固定段144的右侧最高点E位于第二顶部适配段146的顶点F的左边,凸起部沿着第四导向段147滑出,压缩的按钮弹簧18恢复弹性形变,从而实现卡槽部和凸起部的脱离,即可取出艾柱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技术的能快速装卸的便携式灸疗器通过按压底座就可以快速弹出艾灸筒,从而实现便携式灸疗器的快速装卸,效率高,成本低。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快速装卸的便携式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灸疗器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底部连接的底座,所述本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便携式灸疗器还包括链接底套、装艾卡座、压艾弹簧、艾灸筒以及按钮弹簧,所述链接底套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上端,所述底座抵接所述艾灸筒,所述艾灸筒的内部卡接有艾柱,所述按钮弹簧套接于所述艾灸筒的外围,并通过所述容置空间的台阶部限位,所述压艾弹簧设置于所述链接底套的内部并与所述艾柱抵接,所述装艾卡座设于所述艾灸筒和所述链接底套之间,所述链接底套设有卡槽部,所述装艾卡座设有与所述卡槽部相适配的凸起部,通过按压所述底座,所述卡槽部和所述凸起部进行配合或脱离,从而快速实现所述艾柱的装卸。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03 CN 20182065183231.一种能快速装卸的便携式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灸疗器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底部连接的底座,所述本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便携式灸疗器还包括链接底套、装艾卡座、压艾弹簧、艾灸筒以及按钮弹簧,所述链接底套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上端,所述底座抵接所述艾灸筒,所述艾灸筒的内部卡接有艾柱,所述按钮弹簧套接于所述艾灸筒的外围,并通过所述容置空间的台阶部限位,所述压艾弹簧设置于所述链接底套的内部并与所述艾柱抵接,所述装艾卡座设于所述艾灸筒和所述链接底套之间,所述链接底套设有卡槽部,所述装艾卡座设有与所述卡槽部相适配的凸起部,通过按压所述底座,所述卡槽部和所述凸起部进行配合或脱离,从而快速实现所述艾柱的装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快速装卸的便携式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部形成于所述链接底套的外壁,所述卡槽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段、第一顶部适配段、第二导向段、固定段、第三导向段、第二顶部适配段以及第四导向段,所述第二导向段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一顶部适配段的顶点的左边,所述固定段的最低点位于所述第一顶部适配段的右侧最低点的右边,所述固定段的右侧最高点位于所述第二顶部适配段的顶点的左边。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文
申请(专利权)人:吴振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