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面伤口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75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创面伤口治疗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液体瓶和收集瓶,液体瓶和收集瓶之间通过导管连通,其中,收集瓶的外侧通过若干个连接组件安装有环形筒,环形筒与收集瓶之间通过若干个排气管相连通,环形筒的上端盖设有环形端盖,环形端盖的外侧壁与环形筒之间设有外密封组件,环形端盖的内侧壁与环形筒之间设有内密封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创面伤口治疗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因而能够避免臭氧在收集瓶的瓶口聚集,使得液体瓶的瓶口与收集瓶的瓶口的瓶口处始终形成气压差,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A wound hea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面伤口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创面伤口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创面是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如外科手术、外力、热、电流、化学物质、低温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作用下所导致的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同时,皮肤的正常功能受损。中国专利CN201610655309.3公开了一种外置液路通道的创面治疗装置,包括底座、连接在底座上方的箱体、位于箱体上的负压吸引系统和臭氧治疗系统,所述负压吸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负压泵、负压表、单向阀、引流瓶和负压治疗口,负压连接管的入口与负压吸引系统连接,臭氧治疗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发生器、正压泵、电磁阀、液体瓶、水流调节阀、超声波换能器和正压治疗口;所述臭氧治疗系统上的液体瓶上还连接收集瓶,在箱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报警器。上述专利文件中虽然设有收集瓶对堆积在液体瓶瓶口处的臭氧进行收集,但是,在装置长时间使用后,若是收集瓶中所收集的臭氧太多,则会使液体瓶的瓶口处于收集瓶的瓶口处不能形成气压差,影响臭氧发生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创面伤口治疗装置,解决了上述专利文件中公开的外置液路通道的创面治疗装置在长时间工作后,液体瓶的瓶口与收集瓶的瓶口之间难以形成气压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创面伤口治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液体瓶和收集瓶,所述液体瓶和收集瓶之间通过导管连通,其中,所述收集瓶的外侧通过若干个连接组件安装有环形筒,所述环形筒与所述收集瓶之间通过若干个排气管相连通,所述环形筒的上端盖设有环形端盖,所述环形端盖的外侧壁与所述环形筒之间设有外密封组件,所述环形端盖的内侧壁与所述环形筒之间设有内密封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齿轮,所述齿轮设置在位于所述收集瓶侧壁上对应的安装腔内,且所述齿轮的外侧能够与设置在所述环形筒的内侧壁上的若干个环形凸齿啮合连接;锁定杆,所述锁定杆的一侧与位于所述安装腔侧壁上的一对导向座滑动配合,所述锁定杆的另一侧上设有若干个凸齿,所述齿轮的下侧与若干个凸齿啮合连接;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位于所述环形筒内壁上对应的安装槽内,所述锁定杆的外端能够伸入对应的安装槽内被所述夹持组件夹持,以将所述环形筒安装在所述收集瓶上。更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对夹持板,一对夹持板分别枢接在位于所述安装槽底壁上的固定块的两侧,且所述夹持板通过弹簧与所述固定块对应的一侧相连,所述夹持板的外端具有半圆板,所述半圆板能够与位于所述锁定杆内端上对应的半圆槽卡合连接;若干个弧形板,若干个弧形板环形分布在所述固定块的内端面上,且所述弧形板的内侧通过短杆与所述固定块相连,所述弧形板的外侧设有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悬空端向所述安装槽的中心延伸,且所述弹性杆的悬空端上设有一弹性卡球,所述弹性卡球能够与位于所述锁定杆内端上对应的球槽卡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端盖的内端具有环形凸柱,所述外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环形凸柱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筒的内腔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外密封组件包括:弹性支撑架,所述弹性支撑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环形水平板、第一弹性圈、第二环形水平板、第二弹性圈、第三环形水平板和第三弹性圈,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板的内端嵌设在位于所述环形凸柱外周面上的环形腔内,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板的外端延伸至位于所述内腔外侧壁上的环形侧腔内,所述第一弹性圈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板的下端上,所述第二环形水平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弹性圈的外侧上,且所述第二环形水平板的底端与所述环形侧腔的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弹性圈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水平板的外周上,且所述第二弹性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侧腔的底壁相连,所述第三环形水平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圈的内周上,且所述第三环形水平板的上端抵挡在所述环形端盖的基体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三弹性圈连接在所述第三环形水平板的下端上,且所述第三弹性圈与所述第一弹性圈之间形成一环形缺口;○形密封圈,所述○形密封圈的下侧与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板的上端相连,所述○形密封圈的外周与所述第三弹性圈的内周相连,所述○形密封圈的上端抵靠在所述基体的下端面上,所述○形密封圈的内周抵靠在所述环形凸柱的外周面上,且所述○形密封圈将所述环形缺口封堵住。更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下端上设有环形抵压柱,所述环形抵压柱位于所述环形凸柱的内侧,且所述环形抵压柱的底端能够伸入位于所述内腔的大径腔的底壁上的环形密封腔内,所述内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环形抵压柱与所述内腔的内侧壁之间,所述内密封组件包括:环形基板,所述环形基板的底端与所述环形密封腔的底壁相连,所述环形抵压柱能够抵压在所述环形基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环形抵压柱的外侧位于所述大径腔的内侧壁上的侧密封腔内;环形外密封瓣,所述环形外密封瓣设置在所述环形基板的外周上,且所述环形外密封瓣的外周面抵靠在所述环形凸柱的内周面上,所述环形外密封瓣的顶面抵靠在所述基体的下端面上,所述环形外密封瓣的内周面抵靠在所述环形抵压柱的外周面上;环形内密封瓣,所述环形内密封瓣连接在所述环形基板的内周上,且所述环形内密封瓣的内周面与所述侧密封腔的底壁相连,所述环形内密封瓣的顶面与所述侧密封腔的上侧壁相连,所述环形内密封瓣的外周面抵靠在所述环形抵压柱的内周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外密封瓣与所述环形基板之间通过外环形弯板相连,所述环形内密封瓣与所述环形基板之间通过内环形弯板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上设有磁铁,所述磁铁能将所述锁定杆的内端吸合住。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上、下侧壁上分别设有挡板。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设有导向板,所述锁定杆与所述导向板上的通孔滑动配合。更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顶面上开设有环形操作腔。(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在收集瓶外设有环形筒,因而当收集瓶的瓶口处堆积的臭氧过多时,臭氧会通过排气管进入环形筒内,以保证收集瓶的瓶口与液体瓶的瓶口处始终形成气压差,使臭氧发生器正常工作,同时,收集瓶和环形筒都起到收集臭氧的作用,因而能提高对臭氧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环形筒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环形端盖的半剖视图。图4为图1中G处的放大视图。图5为图4中J处的放大视图。图6为图1中H处的放大视图。图7为图1中I处的放大视图。附图中:底座10、液体瓶20、收集瓶30、安装腔301、导向座3011、导管40、环形筒50、环形凸齿501、安装槽502、固定块5021、挡板5021、内腔503、环形侧腔5031、大径腔5032、环形密封腔50321、侧密封腔50322、小径腔5033、环形端盖60、环形凸柱601、环形腔6011、基体602、环形操作腔6021、环形抵压柱603、排气管70、弹性支撑架80、第一环形水平板801、第一弹性圈802、第二环形水平板803、第二弹性圈804、第三环形水平板805、第三弹性圈806、环形缺口807、○形密封圈808、环形基板90、环形外密封瓣100、环形内密封瓣110、外环形弯板120、内环形弯板130、磁铁140、导向板150、通孔1501、齿轮1、锁定杆2、凸齿21、半圆槽22、球槽23、夹持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面伤口治疗装置,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设有液体瓶(20)和收集瓶(30),所述液体瓶(20)和收集瓶(30)之间通过导管(40)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瓶(30)的外侧通过若干个连接组件安装有环形筒(50),所述环形筒(50)与所述收集瓶(30)之间通过若干个排气管(70)相连通,所述环形筒(50)的上端盖设有环形端盖(60),所述环形端盖(60)的外侧壁与所述环形筒(50)之间设有外密封组件,所述环形端盖(60)的内侧壁与所述环形筒(50)之间设有内密封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面伤口治疗装置,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设有液体瓶(20)和收集瓶(30),所述液体瓶(20)和收集瓶(30)之间通过导管(40)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瓶(30)的外侧通过若干个连接组件安装有环形筒(50),所述环形筒(50)与所述收集瓶(30)之间通过若干个排气管(70)相连通,所述环形筒(50)的上端盖设有环形端盖(60),所述环形端盖(60)的外侧壁与所述环形筒(50)之间设有外密封组件,所述环形端盖(60)的内侧壁与所述环形筒(50)之间设有内密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伤口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齿轮(1),所述齿轮(1)设置在位于所述收集瓶(30)侧壁上对应的安装腔(301)内,且所述齿轮(1)的外侧能够与设置在所述环形筒(50)的内侧壁上的若干个环形凸齿(501)啮合连接;锁定杆(2),所述锁定杆(2)的一侧与位于所述安装腔(301)侧壁上的一对导向座(3011)滑动配合,所述锁定杆(2)的另一侧上设有若干个凸齿(21),所述齿轮(1)的下侧与若干个凸齿(21)啮合连接;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位于所述环形筒(50)内壁上对应的安装槽(502)内,所述锁定杆(2)的外端能够伸入对应的安装槽(502)内被所述夹持组件夹持,以将所述环形筒(50)安装在所述收集瓶(3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创面伤口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对夹持板(3),一对夹持板(3)分别枢接在位于所述安装槽(502)底壁上的固定块(5021)的两侧,且所述夹持板(3)通过弹簧(4)与所述固定块(5021)对应的一侧相连,所述夹持板(3)的外端具有半圆板(31),所述半圆板(31)能够与位于所述锁定杆(2)内端上对应的半圆槽(22)卡合连接;若干个弧形板(5),若干个弧形板(5)环形分布在所述固定块(5021)的内端面上,且所述弧形板(5)的内侧通过短杆(6)与所述固定块(5021)相连,所述弧形板(5)的外侧设有弹性杆(7),所述弹性杆(7)的悬空端向所述安装槽(502)的中心延伸,且所述弹性杆(7)的悬空端上设有一弹性卡球(8),所述弹性卡球(8)能够与位于所述锁定杆(2)内端上对应的球槽(23)卡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伤口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端盖(60)的内端具有环形凸柱(601),所述外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环形凸柱(601)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筒(50)的内腔(503)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外密封组件包括:弹性支撑架(80),所述弹性支撑架(8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环形水平板(801)、第一弹性圈(802)、第二环形水平板(803)、第二弹性圈(804)、第三环形水平板(805)和第三弹性圈(806),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板(801)的内端嵌设在位于所述环形凸柱(601)外周面上的环形腔(6011)内,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板(801)的外端延伸至位于所述内腔(503)外侧壁上的环形侧腔(5031)内,所述第一弹性圈(802)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板(801)的下端上,所述第二环形水平板(803)连接在所述第一弹性圈(802)的外侧上,且所述第二环形水平板(803)的底端与所述环形侧腔(5031)的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弹性圈(804)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棣韦仁杰黄娟娟覃美凤廖春丽韦礼永黄大波欧雪群韦艳新蓝婉婕韦贵珠秦玉梅韦杰合姚泓城周业修姜红卫莫静莫昌鸾蒙莲菊刘强韩苗韦云雷韦雅莉黎思源陈佳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池市人民医院黄娟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