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511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暖衣,包括上衣本体、第一发热模块和线控组件,上衣本体包括两个肩带、两个过渡带、第一背带以及第二背带;两个肩带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过渡带的一端,第一背带连接两个肩带的另一端,第二背带连接两个过渡带的另一端;穿戴保暖衣时,第一背带位于人体的上背部,第二背带位于人体的下背部;第一发热模块位于上衣本体内,线控组件连接于上衣本体且控制第一发热模块发热。穿戴上述保暖衣,使肩带贴附于肩部,过渡带从侧腰旁穿过,第一背带贴附于人体的上背部,第二背带贴附于人体的下背部,再通过线控组件控制第一发热模块发热,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相对于大体积的加棉或加羽绒的保暖式衣服,上述保暖衣,体积较小,更轻便。

Warm clot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暖衣
本技术涉及穿戴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暖衣。
技术介绍
目前,冬衣大多数采用加棉或加羽绒的方式进行保暖。但是,对于成人而言,通常需要增添多件衣服才能具有较佳的保暖效果。加棉或加羽绒的保暖式衣服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利于活动,容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加棉或加羽绒的保暖式衣服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利于活动,容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保暖衣。一种保暖衣,包括上衣本体、第一发热模块和线控组件,所述上衣本体包括两个肩带、两个过渡带、第一背带以及第二背带;两个肩带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过渡带的一端,所述第一背带连接两个肩带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背带连接两个过渡带的另一端;穿戴所述保暖衣时,所述第一背带位于人体的上背部,所述第二背带位于人体的下背部;所述第一发热模块位于上衣本体内,所述线控组件连接于上衣本体且控制第一发热模块发热。穿戴上述保暖衣,使肩带贴附于肩部,过渡带从侧腰旁穿过,第一背带贴附于人体的上背部,第二背带贴附于人体的下背部,再通过线控组件控制第一发热模块发热,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相对于大体积的加棉或加羽绒的保暖式衣服,上述保暖衣,体积较小,使用更加轻便,实用性较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带的一端置于肩带内,所述过渡带与肩带的连接处设置有伸缩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带呈贴合侧腰的弧面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衣本体包括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所述第一夹层为上衣本体朝向人体的一侧面,所述第二夹层为上衣本体背向人体的一侧面;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之间夹设形成内腔;所述第一夹层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发热模块,所述线控组件控制第二发热模块发热;所述第二发热模块叠放于第一发热模块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腔内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第一发热模块和第二发热模块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层上设置有保温件,所述保温件叠放于第一发热模块的另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层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外壳,且保护外壳罩盖于保温件外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控组件包括控制开关以及电源模块,所述上衣本体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电源模块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连接部与发热模块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与连接部之间通过磁吸连接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模块包括至少两块互相并联或串联的第一发热片,第一发热片相互并联或串联后与磁吸连接器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保暖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保暖衣的上衣本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保暖衣中内腔的第一发热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保暖衣的第一发热模块和第二发热模块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上衣本体;110、肩带;120、过渡带;131、第一背带;132、第二背带;140、第一夹层;150、第二夹层;151、保护外壳;160、内腔;161、支撑件;162、保温件;170、连接部;200、第一发热模块;210、第一发热片;300、线控组件;310、控制开关;320、电源模块;330、磁吸连接器;400、第二发热模块;500、伸缩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保暖衣,包括上衣本体100、第一发热模块200(见图4)和线控组件300;其中上衣本体100包括两条肩带110、两条过渡带120、第一背带131和第二背带132。肩带110的一端与相邻的过渡带120的一端连接,第一背带13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条肩带110的另一端,第二背带13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条过渡带120的另一端。穿戴该保暖衣时,肩带110贴附于肩部,过渡带120从侧腰旁穿过;第一背带131贴附于人体的上背部,第二背带132位于人体的下背部。在一实施例中,过渡带120的一端内置于肩带110内,且过渡带120与肩带110的连接处设置有伸缩结构500。具体地,该伸缩结构500为松紧带,松紧带的一端连接过渡带120的一端,松紧带的另一端连接肩带110的另一端。伸缩结构500的设置,使消费者穿戴上述保暖衣时,可根据个人肩部和腰部处形体的不同来调整过渡带和肩带的松紧情况,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穿戴上述保暖衣时对松紧的需求,进而增强消费者的用户体验。进一步地,过渡带120为弹力带,且呈贴合侧腰的弧面设置,增强了使用者穿戴上述保暖衣的用户体验。具体地,上衣本体100包括第一夹层140和第二夹层150,第一夹层140为上衣本体100朝向人体的一侧,第二夹层150为上衣本体100背向人体的一侧,第一夹层140和第二夹层150夹设形成内腔160。第一发热模块200位于内腔160内。且线控组件300连接于上衣本体100并控制第一发热模块200发热。进一步地,上衣本体100设置有连接于线控组件300的连接部170。在一实施例中,线控组件300包括控制开关310以及电源模块320,且控制开关310分别与电源模块320和连接部170通过导线电连接。具体地,控制开关310与连接部170之间通过磁吸连接器330连接。磁吸连接器330包括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和磁铁座,第一磁铁固设于磁铁座上,且第一磁铁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310连接,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吸合,第二磁铁固设于连接部170且与第一发热模块200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电源模块320包括与外接电源连接的USB接口。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源模块320可以设置为电池。相应的,在一实施例中,过渡带120的外表面设置有放置电源模块320和控制开关310的置物袋。穿戴上述保暖衣时,将控制开关310与上衣本体100连接后,使控制开关310与电源模块320呈自然下垂状态,并可将电源模块320和控制开关310放置于置物袋中,便于电源模块320和控制开关310的收纳,同时便于上述保暖衣的使用。具体地,请参阅图1和图3,第一发热模块200包括至少两块第一发热片210;第一发热片210包括石墨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发热片210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铜、银、铝等其他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若干第一发热片210相互串联,且串联后通过导线与连接部170上的第二磁铁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若干第一发热片210互相并联,且并联后通过导线与连接部170上的第二磁铁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层140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发热模块400。具体地,第二发热模块400叠放于第一发热模块200的一侧。第二发热模块400包括至少两块第二发热片,第二发热模块400包括石墨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发热片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铜、银、铝等其他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若干第二发热片相互串联,且串联后通过导线与连接部170上的第二磁铁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若干第二发热片相互并联,且并联后通过导线与连接部170上的第二磁铁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热模块200和第二发热模块400可设置于肩带110、过渡带120、第一背带131以及第二背带132以上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的位置上。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4,内腔160内设置有支撑件161,该支撑件161位于第一发热模块200与其叠放的第二发热模块400之间。该支撑件161包括PET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暖衣,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衣本体、第一发热模块和线控组件,所述上衣本体包括两个肩带、两个过渡带、第一背带以及第二背带;两个肩带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过渡带的一端,所述第一背带连接两个肩带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背带连接两个过渡带的另一端;穿戴所述保暖衣时,所述第一背带位于人体的上背部,所述第二背带位于人体的下背部;所述第一发热模块位于上衣本体内,所述线控组件连接于上衣本体且控制第一发热模块发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暖衣,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衣本体、第一发热模块和线控组件,所述上衣本体包括两个肩带、两个过渡带、第一背带以及第二背带;两个肩带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过渡带的一端,所述第一背带连接两个肩带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背带连接两个过渡带的另一端;穿戴所述保暖衣时,所述第一背带位于人体的上背部,所述第二背带位于人体的下背部;所述第一发热模块位于上衣本体内,所述线控组件连接于上衣本体且控制第一发热模块发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带的一端置于肩带内,所述过渡带与肩带的连接处设置有伸缩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带为弹力带,且呈贴合侧腰的弧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本体包括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所述第一夹层为上衣本体朝向人体的一侧面,所述第二夹层为上衣本体背向人体的一侧面;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之间夹设形成内腔;所述第一夹层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孔洪强关庆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照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