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搭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418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龙果搭架装置,特别涉及于火龙果栽培设备领域。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斜杆、第二斜杆、钢丝绳、第一横梁,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和第一横梁通过钢丝绳捆绑缠绕成一个整体,第一横梁上设有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之间固定有一个竹竿,竹竿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座的固定孔,固定座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土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火龙果栽培时将其搭架在水泥柱上,这种栽培方式受水泥柱影响较大并且容易降低火龙果的产量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插入土体内,再将第一横梁和第一斜杆、第二斜杆通过钢丝绳固定形成火龙果生长的支架,这种支架能反复利用,也便于火龙果成熟后集中搬运采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龙果搭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于火龙果栽培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于一种火龙果搭架装置。
技术介绍
火龙果,本名青龙果、红龙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火龙果营养丰富、功能独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火龙果树为仙人掌科的三角柱属置物,是典型的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营养保健型水果。在火龙果栽培种植时,主要通过搭架从而引导火龙果茎节定向发展,形成更好的生长形态,以便于满足火龙果果实更好的受到光照和通风的要求,提高火龙果的产值和质量。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种植火龙果主要是将火龙果搭架在石柱或水泥柱上,这样的种植方式,一方面,受水泥柱或石柱的影响较大,当水泥柱或石柱容易因为外部气候影响不能笔直站立,容易影响火龙果的生长状态;另一方面,石柱或水泥柱的堆砌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果农因此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火龙果栽培时将其搭架在水泥柱上,这种栽培方式受水泥柱影响较大并且容易降低火龙果的产量的缺点。本技术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火龙果搭架装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火龙果搭架装置,包括第一斜杆、第二斜杆、钢丝绳、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斜杆和所述第二斜杆相互交叉固定,所述第一横梁设在所述第一斜杆和所述第二斜杆的顶部交叉口处,所述第一斜杆、所述第二斜杆和所述第一横梁通过所述钢丝绳捆绑缠绕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一斜杆和所述第二斜杆倾斜地插入土体内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之间固定有一个竹竿,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竹竿的凹槽,每根所述竹竿对应所述第一横梁上的一个凹槽,所述竹竿的一端通过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固定,所述竹竿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座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座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土体上;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第一夹紧片、与所述第一夹紧片相同大小的第二夹紧片,所述第一夹紧片和所述第二夹紧片之间设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的一头设在所述第一夹紧片上,所述锁紧螺钉另一头穿过所述第二夹紧片,所述锁紧螺钉末端设有用于旋紧的旋转头。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斜杆、所述的第二斜杆和所述的第一横梁均为外径为2~3cm的镀锌钢管。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为规格一致的夹紧件。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斜杆和所述的第二斜杆组成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横梁上至少设有两个所述支撑单元。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横梁上设有三个以上的凹槽。优选地,两组所述的支撑单元的距离为40~60cm。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斜杆和所述的第二斜杆长度均为1.5m~2m之间,所述第一斜杆和所述第二斜杆埋入土体内部的长度均为0.5m。(3)有益效果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火龙果栽培时将其搭架在水泥柱上,这种栽培方式受水泥柱影响较大并且容易降低火龙果的产量的缺点。本技术利用镀锌材料制成的钢管,即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和第一横梁通过钢丝绳捆绑形成一个简便且适用的火龙果栽培架,在第一横梁上设置的凹槽是便于更好的固定竹竿,包括在竹竿两侧固定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也方便更好的固定竹竿,使火龙果生长时,火龙果苗固定在竹竿上生长,本技术在土体上设有固定座,并将竹竿一头固定在固定座上,便于竹竿的竖直固定,设计合理,降低火龙果种植时大家的成本,提高火龙果果实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火龙果搭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横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夹紧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第一斜杆,2-第二斜杆,3-钢丝绳,4-第一横梁,41-凹槽,5-竹竿,6-第一夹紧件,61-第一夹紧片,62-第二夹紧片,63-锁紧螺钉,64-旋转头,7-第二夹紧件,8-固定座,81-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直”、“水平”、“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火龙果搭架装置,包括第一斜杆1、第二斜杆2、钢丝绳3、第一横梁4,所述第一斜杆1和所述第二斜杆2相互交叉固定,所述第一横梁4设在所述第一斜杆1和所述第二斜杆2的顶部交叉口处,所述第一斜杆1、所述第二斜杆2和所述第一横梁4通过所述钢丝绳3捆绑缠绕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一斜杆1和所述第二斜杆2倾斜地插入土体内部,所述第一横梁4上设有第一夹紧件6和第二夹紧件7,所述第一夹紧件6和所述第二夹紧件7之间固定有一个竹竿5,所述第一横梁4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竹竿5的凹槽41,每根所述竹竿5对应所述第一横梁4上的一个凹槽41,所述竹竿5的一端通过第一夹紧件6和所述第二夹紧件7固定,所述竹竿5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座8的固定孔81,所述固定座8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土体上;所述第一夹紧件6包括第一夹紧片61、与所述第一夹紧片61相同大小的第二夹紧片62,所述第一夹紧片61和所述第二夹紧片62之间设有锁紧螺钉63,所述锁紧螺钉63的一头设在所述第一夹紧片61上,所述锁紧螺钉63另一头穿过所述第二夹紧片62,所述锁紧螺钉63末端设有用于旋紧的旋转头64。为了更有效提高火龙果搭架的效果,本技术还包括所述的第一斜杆1、所述的第二斜杆2和所述的第一横梁4均为外径为2~3cm的镀锌钢管;所述的第一夹紧件6和所述第二夹紧件7为规格一致的夹紧件;所述的第一斜杆1和所述的第二斜杆2组成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横梁4上至少设有两个所述支撑单元;为了固定更多的竹竿5所述的第一横梁4上设有三个以上的凹槽41;两组所述的支撑单元的距离为40~60cm;所述的第一斜杆1和所述的第二斜杆2长度均为1.5m~2m之间,所述第一斜杆1和所述第二斜杆2埋入土体内部的长度均为0.5m。工作原理:本技术先将第一斜杆1和第二斜杆2一侧分别插入倾斜的插入土体内部,再将另一侧和第一横梁4通过钢丝绳3捆绑缠绕形成一个整体,在土体上固定一固定座8,在固定座8上设置用于竹竿5插入的固定孔81,竹竿5插在固定孔81中,然后竹竿5的另一侧贴紧第一横梁4上的凹槽41上,在通过第一夹紧件6和第二夹紧件7将竹竿5的上端固定,便于火龙果苗攀附在竹竿5上生长。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技术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未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所为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龙果搭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斜杆(1)、第二斜杆(2)、钢丝绳(3)、第一横梁(4),所述第一斜杆(1)和所述第二斜杆(2)相互交叉固定,所述第一横梁(4)设在所述第一斜杆(1)和所述第二斜杆(2)的顶部交叉口处,所述第一斜杆(1)、所述第二斜杆(2)和所述第一横梁(4)通过所述钢丝绳(3)捆绑缠绕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一斜杆(1)和所述第二斜杆(2)倾斜地插入土体内部,所述第一横梁(4)上设有第一夹紧件(6)和第二夹紧件(7),所述第一夹紧件(6)和所述第二夹紧件(7)之间固定有一个竹竿(5),所述第一横梁(4)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竹竿(5)的凹槽(41),每根所述竹竿(5)对应所述第一横梁(4)上的一个凹槽(41),所述竹竿(5)的一端通过第一夹紧件(6)和所述第二夹紧件(7)固定,所述竹竿(5)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座(8)的固定孔(81),所述固定座(8)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土体上;所述第一夹紧件(6)包括第一夹紧片(61)、与所述第一夹紧片(61)相同大小的第二夹紧片(62),所述第一夹紧片(61)和所述第二夹紧片(62)之间设有锁紧螺钉(63),所述锁紧螺钉(63)的一头设在所述第一夹紧片(61)上,所述锁紧螺钉(63)另一头穿过所述第二夹紧片(62),所述锁紧螺钉(63)末端设有用于旋紧的旋转头(6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龙果搭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斜杆(1)、第二斜杆(2)、钢丝绳(3)、第一横梁(4),所述第一斜杆(1)和所述第二斜杆(2)相互交叉固定,所述第一横梁(4)设在所述第一斜杆(1)和所述第二斜杆(2)的顶部交叉口处,所述第一斜杆(1)、所述第二斜杆(2)和所述第一横梁(4)通过所述钢丝绳(3)捆绑缠绕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一斜杆(1)和所述第二斜杆(2)倾斜地插入土体内部,所述第一横梁(4)上设有第一夹紧件(6)和第二夹紧件(7),所述第一夹紧件(6)和所述第二夹紧件(7)之间固定有一个竹竿(5),所述第一横梁(4)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竹竿(5)的凹槽(41),每根所述竹竿(5)对应所述第一横梁(4)上的一个凹槽(41),所述竹竿(5)的一端通过第一夹紧件(6)和所述第二夹紧件(7)固定,所述竹竿(5)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座(8)的固定孔(81),所述固定座(8)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土体上;所述第一夹紧件(6)包括第一夹紧片(61)、与所述第一夹紧片(61)相同大小的第二夹紧片(62),所述第一夹紧片(61)和所述第二夹紧片(62)之间设有锁紧螺钉(63),所述锁紧螺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璐陈钟佃林仁春林泽龙陈伟兴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三华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