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339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及系统,包括第一共模滤波模块、差模滤波模块、直流交流转换模块以及第二共模滤波模块。第一共模滤波模块对输入直流电源进行共模噪声抑制以生成第一直流电源,差模滤波模块对第一直流电源进行差模噪声抑制以生成第二直流电源;通过直流交流转换模块将第二直流电源转换为三相的输出交流电源,利用第二共模滤波模块对输出交流电源进行进一步的共模噪声抑制以生成交流驱动电源驱动电机正常工作,通过多层级的共模滤波和差模滤波,全面、深度的对高压电源进行滤波处理,有效提高辅助电机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能,提高辅助电机控制器以及电动汽车运行的稳定可靠性。

An Auxiliary Motor Control Device and System with High EMC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属于汽车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目前,随着全球污染的加剧,能源危机的凸显,以及国际油价的上涨,新能源汽车由于能够缓解环境压力以及降低使用成本,得到了大力发展、推广以及使用。而辅助的电机控制器常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气泵以及油泵电机的控制。而传统的辅助电机控制器,一方面由于成本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EMC标准没有统一,因此很少考虑到对辅助电机控制器做EMC优化设计,这样带来的后果是EMC辐射会导致控制器局域网络CAN(ControllerAreaNetwork)通讯故障,会导致误报故障,同时也会干扰到车内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再者,传统的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电机控制器采用EMI滤波器,达到改善电磁密封效果的目的;或者通过增加金属屏蔽罩,达到与外界的电气隔离,阻止噪声向外辐射,实现EMC功能。另外,近几年我国也相应出台电动汽车整车EMC测试标准(GB14023、GB/T18387)以及零部件EMC测试标准(传导、辐射、静电、EFT等),为了保证辅助电机控制器的可靠性,电动汽车整车厂都要求供应商的电机控制器满足国家标准并且出具第三方测试报告。因此,针对于电机控制器行业的现状,高EMC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器的设计与优化势在必行。因此,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缺乏对辅助电机控制器做EMC优化设计导致辅助电机控制器存在较大的电磁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及系统,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缺乏对辅助电机控制器做EMC优化设计导致辅助电机控制器存在较大的电磁干扰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对输入直流电源进行共模噪声抑制以生成第一直流电源的第一共模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一共模滤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直流电源进行差模噪声抑制以生成第二直流电源的差模滤波模块。与所述差模滤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直流电源进行转换以生成输出交流电源的直流交流转换模块。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输出交流电源进行高频共模噪声抑制以生成交流驱动电源的第二共模滤波模块。可选的,所述第一共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共模滤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共模滤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共模滤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共模滤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所述第三电容以及所述第四电容包括安规Y电容。可选的,所述差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差模滤波模块的第一输入输出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差模滤波模块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可选的,所述第五电容包括安规X电容。可选的,所述第二共模滤波模块包括三相共模电感。所述三相电感包括三个电感并联连接共同构成,所述三相第一电感的三个输入端共同构成为所述第二共模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三相第一电感的三个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第二共模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可选的,所述直流交流转换模块包括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系统,所述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机和上述所述的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上述的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及系统通过第一共模滤波模块和差模滤波模块对输入直流电源进行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抑制,实现在输入直流电源转换为三相的输出交流电源之前,有效抑制和滤除共模和差模噪声干扰。通过直流交流转换模块将输入直流电源转换为三相的输出交流电源,利用第二共模滤波模块对三相的输出交流电源进行进一步的共模噪声抑制以生成高电磁兼容性能的交流驱动电源,驱动电机正常工作。通过多层级的共模滤波和差模滤波,全面、深度的对传输到电机上驱动电机工作的高压电源进行滤波处理,有效提高辅助电机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能,提高辅助电机控制器以及电动汽车运行的稳定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及系统电路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10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在一实施例中,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10包括第一共模滤波模块11、差模滤波模块12、直流交流转换模块13以及第二共模滤波模块14。第一共模滤波模块11,用于对输入直流电源进行共模噪声抑制以生成第一直流电源。具体应用中,第一共模滤波模块11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源正极线连接,第一共模滤波模块11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负极线连接,第一共模滤波模块11对输入直流电源中的共模噪声进行抑制,达到初次滤波功能。第一共模滤波模块11,可选的为π型滤波,可以实现对输入直流电源进行宽频段和大幅度的滤波处理。差模滤波模块12,与第一共模滤波模块11连接,用于对第一直流电源进行差模噪声抑制以生成第二直流电源。具体应用中,差模滤波模块12主要是对中低频段的差模噪声进行抑制,达到对输入直流电源进行二次滤波处理。直流交流转换模块13,与差模滤波模块12连接,用于对第二直流电源进行转换以生成输出交流电源。具体应用中,直流交流转换模块13将第二直流电源转换为三相的输出交流电源,以满足为三相电机提供工作电源的需求。第二共模滤波模块14,与直流交流转换模块13连接,用于对输出交流电源进行高频共模噪声抑制以生成交流驱动电源。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共模滤波模块和差模滤波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输入直流电源进行共模噪声抑制以生成第一直流电源的第一共模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一共模滤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直流电源进行差模噪声抑制以生成第二直流电源的差模滤波模块;与所述差模滤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直流电源进行转换以生成输出交流电源的直流交流转换模块;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输出交流电源进行高频共模噪声抑制以生成交流驱动电源的第二共模滤波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输入直流电源进行共模噪声抑制以生成第一直流电源的第一共模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一共模滤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直流电源进行差模噪声抑制以生成第二直流电源的差模滤波模块;与所述差模滤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直流电源进行转换以生成输出交流电源的直流交流转换模块;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输出交流电源进行高频共模噪声抑制以生成交流驱动电源的第二共模滤波模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电磁兼容性能的辅助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共模滤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共模滤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共模滤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电源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川汪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蓝海华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