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可横向伸缩的破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84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车体可横向伸缩的破岩机,解决破岩机有效破岩面积小,不便于运输的问题。对称的右、左边梁的前后端分别与前连接梁、后连接梁通过伸缩筒连接构成上下中空的车体,后连接梁上有控制室,动力室,后连接梁的前端板与岩石臂连接,岩石臂搭载有一个斗齿的松土器,松土器由油缸驱动,两边梁设置有行走,行走端部与边梁朝向后连接梁的端部的最小距离F大于行走端部与边梁朝向前连接梁的端部最小距离G。

Rock Breaker with Lateral Expansion of Ca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可横向伸缩的破岩机
本技术涉及用于矿山和基础施工岩层破除的破岩机,尤其涉及一种有中空部分车体的破岩机。
技术介绍
在矿山开采和基础施工的岩层破除施工中,针对硬度不是太高的岩层,松土器由于效率高被广泛采用,搭载松土器的主要设备为推土机和挖掘机,以上设备由于结构所限,松土器不能充分利用设备的重量来获得较大的下切力,为了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出现了如公开号CN106979010A.CN106050229A.CN106194172A的破岩机,车体形成上下方向的中空区域,松土器在中空区域内进行破岩作业,并能充分利用破岩机的重量获得较大的下切力。破岩机在工作中,位于前连接梁方向的重量通过边梁6传递到伸缩筒5,再通过伸缩筒5传递到前端板98,再通过前端板98传递到岩石臂11,再通过岩石臂11传递到松土器,松土器利用破岩机重量获得相应的下切力实现破岩,在边梁6通过伸缩筒5传递到前端板98这个过程中,会在边梁6与后连接部位形成一个杠杆,为第1杠杆,该杠杆的长度由其形成的支点之间的长度决定,为动力臂,前连接梁方向的重量的重心点到第一个支点的长度形成阻力臂,破岩机结构特点决定了前连接梁方向重量较大,阻力臂较长,所以动力臂较大有利于减少相关结构件的受力,提高相关结构件的可靠性。破岩机由于其结构特点,为了满足大多数运输条件,以行走为划分点,主要功能所在的区域长度较长,往往位于拖车后部,拖车前部位置相对较小,破岩机另外一端通常会位于拖车前方,位于前方的一端因此长度会被限制,两端长度差异较大,松土器在中空区域内破岩机不动的情况下能破岩的区域为有效破岩区域,有效破岩区域面积通常小于中空区域,有效破岩区域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破岩,为了满足运输条件和有效破岩区域面积最大化,车体通常被设计为具有伸缩功能,两边梁与前后连接通过伸缩筒滑动连接,岩石臂与位于连接块的前端板滑动连接,在岩石臂的松土器纵向行程相等的情况下,岩石臂横向行程越大则破岩机有效破岩面积越大,行走设置于边梁,松土器能充分利用破岩机重量获得最大的下切力,其中力的传递主要通过边梁完成。因此,获得一种使破岩机便于运输且岩石臂横向滑动距离最大化的边梁对破岩机的实用性会有较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破岩面积大、稳定、挖掘力提高,便于运输的车体可横向伸缩的破岩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车体可横向伸缩的破岩机,对称的右、左边梁6的前后端分别与前连接梁3、后连接梁2通过伸缩筒5连接构成上下中空的车体,后连接梁2上有控制室16.动力室17,后连接梁2的前端板98与岩石臂11连接,岩石臂11搭载有一个斗齿的松土器,松土器由油缸驱动,两边梁6设置有行走7,行走7端部与边梁6朝向后连接梁2的端部的最小距离F大于行走7端部与边梁6朝向前连接梁3的端部最小距离G。行走7设置于边梁6中段,两边梁6之间形成中空区域100,边梁6中段宽度为B,边梁6前段宽度为E,边梁6后段宽度为C,B大于E和C。所述伸缩筒5由至少两节相滑动配合的圆筒构成,直径最大的圆筒的一端与连接梁连接,直径最小的圆筒的一端与边梁连接,油缸的一端与连接梁连接,油缸的另一端与边梁连接,岩石臂11与后连接梁2的前端板98滑动连接,边梁6中、后段连接处设置有前端板容纳腔99分别与前端板98两侧配合,前端板容纳腔99底部设置有水平方向加强筋101。边梁6在前端板容纳腔99水平深度为D,D小于E和C。边梁6前端或/和后端设置有支撑装置铰接点51,支撑装置32与边梁6接于支撑装置铰接点51。特别说明:以上关于位置关系左右的描述是根据附图来描述的,如果在破岩机另一边,其方向相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本技术对称的右、左边梁6的前后端分别与前连接梁3、后连接梁2通过伸缩筒5连接构成上下中空的车体,后连接梁2上有控制室16.动力室17,后连接梁2的前端板98与岩石臂11连接,岩石臂11搭载有一个斗齿的松土器,松土器由油缸驱动,两边梁6设置有行走7,行走7端部与边梁6朝向后连接梁2的端部的最小距离F大于行走7端部与边梁6朝向前连接梁3的端部最小距离G,这样的结构设置好处在于:破岩机在工作中,位于前连接梁方向的重量通过边梁6传递到伸缩筒5,再通过伸缩筒5传递到前端板98,再通过前端板98传递到岩石臂11,再通过岩石臂11传递到松土器,松土器利用破岩机重量获得相应的下切力实现破岩,位于前连接梁方向的重量通过边梁6、伸缩筒5传递到前端板98这个过程中,会在边梁6与后连接梁2形成一个杠杆,为第1杠杆,其形成的方式为:当位于后连接梁2的伸缩筒5为圆形且与左.右边梁连接的数量分别为2个时,其中一个伸缩筒5距离岩石臂11远,一个伸缩筒5距离岩石臂11近,距离岩石臂11远的伸缩筒5的圆心到距离岩石臂11近的伸缩筒5的圆心的距离形成动力臂,距离岩石臂近的伸缩筒5到前连接梁方向形成一个重量区域,该重量区域的重心点到距离岩石臂11近的伸缩筒圆心的距离形成阻力臂,该动力臂与阻力臂形成第1杠杆,当位于后连接梁2的伸缩筒5为方形且与左.右边梁连接的数量分别为一个时,该方形两个端部与后连接梁2形成两个支点,距离岩石臂11近的支点到距离岩石臂11远的支点的距离形成动力臂,距离岩石臂近的支点朝向后连接梁方向形成一个重量区域,该重量的重心点到距离岩石臂近的支点的距离形成阻力臂,动力臂与阻力臂形成第1杠杆,其它形状的伸缩筒所形成的杠杆方式与以上两种方式相同,在此不一一例举,破岩机结构特点决定了前连接梁方向重量较大,阻力臂较长,所以动力臂较大有利于减少相关结构件的受力,提高相关结构件的可靠性,因此F以最大化为佳,前连接梁3结构和功能简单,其与边梁6连接结构受力小于后连接梁2与边梁6的受力,G小于F为佳,破岩机总长度往往较长,破岩机运输工具为拖车,拖车前部空间有限,后部长度空间较大,为了满足大部分拖车的运输条件,通常设置为两个行走,分别位于两边梁,以行走两端部为分界,主要功能区域长度较长,在运输时位于拖车后部,较短的一端位于拖车前部,可以很好地满足运输条件。二,行走7设置于边梁6中段,两边梁6之间形成中空区域100,边梁6中段宽度为B,边梁6前段宽度为E,边梁6后段宽度为C,B大于E和C。这样的结构设置好处在于:边梁中部位置设置有行走,考虑到运输和使用条件,边梁在该部位宽度往往会大于行走的宽度,所以边梁在中部位置宽度往往较宽,边梁与伸缩筒连接部位只需要满足垂直方向和横向的力的传递即可,所以E和C小于B也容易达到强度要求,伸缩筒与连接梁滑动连接,伸缩筒与边梁固定连接,伸缩筒与连接梁端部的支点到伸缩筒位于连接梁内的端部的支点的距离形成动力臂,伸缩筒与连接梁端部的支点到伸缩筒与边梁连接点的距离形成阻力臂,动力臂与阻力臂形成杠杆,动力臂与阻力臂比值为杠杆比值,较大的杠杆比值有利于减少伸缩筒和连接梁的受力,因此,当破岩机宽度和伸缩筒行程不变情况下,E和C较小有利于使比值更大,以减少伸缩筒和连接梁的受力增加使用寿命,而B会受到行走宽度所限,所以其宽度小于中部位置宽度B为最佳。三,岩石臂11与后连接梁2的前端板98滑动连接,边梁6中、后段连接处设置有前端板容纳腔99分别与前端板98两侧配合,前端板容纳腔99底部设置有水平方向加强筋101。这样的结构设置好处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车体可横向伸缩的破岩机,其特征在于,对称的右、左边梁(6)的前后端分别与前连接梁(3)、后连接梁(2)通过伸缩筒(5)连接构成上下中空的车体,后连接梁(2)上有控制室(16)、动力室(17),后连接梁(2)的前端板(98)与岩石臂(11)连接,岩石臂(11)搭载有一个斗齿的松土器,松土器由油缸驱动,两边梁(6)设置有行走(7),行走(7)左端部与边梁(6)朝向后连接梁(2)左的端部的距离F大于行走(7)右端部与边梁(6)朝向前连接梁(3)的右端部距离G。

【技术特征摘要】
1.车体可横向伸缩的破岩机,其特征在于,对称的右、左边梁(6)的前后端分别与前连接梁(3)、后连接梁(2)通过伸缩筒(5)连接构成上下中空的车体,后连接梁(2)上有控制室(16)、动力室(17),后连接梁(2)的前端板(98)与岩石臂(11)连接,岩石臂(11)搭载有一个斗齿的松土器,松土器由油缸驱动,两边梁(6)设置有行走(7),行走(7)左端部与边梁(6)朝向后连接梁(2)左的端部的距离F大于行走(7)右端部与边梁(6)朝向前连接梁(3)的右端部距离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体可横向伸缩的破岩机,其特征在于,行走(7)设置于边梁(6)中段,两边梁(6)之间形成中空区域(100),边梁(6)中段宽度为B,边梁(6)前段宽度为E,边梁(6)后段宽度为C,B大于E和C。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车体可横向伸缩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猎石者破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