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力辅助发射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67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力辅助发射极,涉及静电纺纱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平台、供液装置、旋转轴送液装置以及旋转盘发射装置,旋转轴送液装置的内部设有与供液装置连通的供液通道,供液通道的出口与旋转盘发射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心力辅助发射极,通过底盘和顶盘相结合且中间设有送液间隙的形式,避免溶剂挥发过快造成浓度变化的问题,供液通道和送液间隙的连通实现了溶液从供液装置到旋转盘发射装置的稳定传输,顶盘和底盘外周相互抵接的形式,实现当达到预设转速,溶液受离心力的作用,在顶盘和底盘的外边缘之间挤出微小的缝隙的效果,保证溶液细丝均匀的从缝隙中散出,均匀的成型到上方的接收极上,不受外部气流的干扰。

Centrifugal force assisted emi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力辅助发射极
本技术属于静电纺纱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离心力辅助发射极。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的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也逐渐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一般作为过滤材料使用,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性,使其在过滤材料、组织工程、复合材料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传统的静电纺丝设备通常采用中空针状纺丝头,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在纺丝头和接收装置之间形成高压电场。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纺丝液在纺丝头顶端位被牵伸成锥状结构,继而纺丝液克服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从锥顶喷射出来,形成“射流”并成型到接收极上。如今,为了提高纺丝的均匀性以及纺丝效率,虽然出现了转盘式的发射极,但一般采用溶液从转盘上方落下掉落在转盘表面继而通过转盘转动将溶液甩出去的形式,无论是还未掉落到转盘上的溶液还是从转盘表面上发射出去的溶液细丝都会受到极大的气流干扰,向外发射时会出现溶液竖直高度不稳定的问题,同时溶剂挥发过快造成浓度变化,造成在下方接收极上成型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离心力辅助发射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盘式发射极溶液发射的高度不稳定,不能保证纤维细丝成型的均匀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离心力辅助发射极,与高压电源的一极相连且用于向上方的接收极发射溶液,包括板面垂直于上下方向设置的平台、设置于平台下方的供液装置、设置于供液装置上方且贯穿平台设置的旋转轴送液装置以及板面垂直于旋转轴送液装置的主轴设置于旋转轴送液装置上方的旋转盘发射装置,旋转盘发射装置包括顶盘以及设置于顶盘下方的底盘,顶盘和底盘之间设有送液间隙,自然状态下,顶盘的外周边缘和底盘的外周边缘接触配合,旋转轴送液装置的内部设有与供液装置连通的供液通道,供液通道的出口与送液间隙连通。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旋转轴送液装置包括与平台相连且贯穿平台设置的轴套、与轴套同轴设置且位于轴套内部的旋转轴、设置于轴套内侧上部的第一轴承、设置于轴套内侧下部的第二轴承,与第二轴承的端面抵接且与轴套相连的端盖以及用于驱动旋转轴旋转的驱动组件,旋转轴贯穿端盖设置。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旋转轴包括与供液装置的出口连通的第一旋转轴以及套设于第一旋转轴上方外侧且与第一旋转轴相连的第二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为绝缘材质构件,第二旋转轴为导电材质构件。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二旋转轴上设有用于承托顶盘和底盘的承托台,承托台外径大于第二旋转轴的外径,底盘和顶盘分别套设于第二旋转轴外周且底盘的底面与承托台的上端面抵接,顶盘的上方设有用于和第二旋转轴的外周螺纹连接的螺母。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供液通道包括沿旋转轴的主轴设置于旋转轴内部的轴向通道以及沿旋转轴径向设置于旋转轴的内部上方的径向通道,径向通道的出口与送液间隙连通。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底盘的上方设有用于容纳顶盘的容纳槽,容纳槽的侧壁向上倾斜设置,且侧壁与水平方向形成第一倾角,顶盘的外周与容纳槽的侧壁抵接。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顶盘的外周向上倾斜设置,且外周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倾角,第二倾角小于第一倾角设置。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底盘的顶面靠近第二旋转轴处设有与容纳槽相连通的导流槽。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顶盘为绝缘材质构件,底盘为导电材质构件。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供液装置包括供液罐、与供液装置的出口连通的送液管、设置于送液管上的蠕动泵以及与送液管的出口端连通的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出口端与供液通道的下端连通。本技术提供的离心力辅助发射极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离心力辅助发射极,通过采用旋转轴送液组件实现溶液在装置内部自下而上供应的效果,保证了供液的稳定性,底盘和顶盘相结合且中间设有送液间隙的形式,避免了溶剂挥发过快造成浓度变化的问题,保证其正常稳定的离心运动形态,供液通道和送液间隙的连通实现了溶液从供液装置到旋转盘发射装置的稳定传输,送液间隙的设置将溶液均匀的分布到底盘上方的圆周面上,顶盘和底盘外周相互抵接的形式,在旋转盘发射装置未达到预设转速时,二者之间不会分开,也就不会有溶液发射出去,当达到预设转速,溶液受离心力的作用,在顶盘和底盘的外边缘之间挤出微小的缝隙,保证溶液细丝均匀的从缝隙中散出,均匀的成型到上方的接收极上,不受外部气流的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心力辅助发射极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心力辅助发射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第二旋转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Ⅱ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供液装置;110-供液罐;120-送液管;130-蠕动泵;140-旋转接头;200-旋转轴送液装置;210-轴套;220-旋转轴;221-第一旋转轴;222-第二旋转轴;223-承托台;224-螺母;230-第一轴承;240-第二轴承;250-端盖;260-驱动组件;270-供液通道;271-轴向通道;272-径向通道;300-旋转盘发射装置;310-顶盘;320-底盘;321-容纳槽;322-导流槽;330-送液间隙;400-接收极;500-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离心力辅助发射极进行说明。离心力辅助发射极,与高压电源的一极相连且用于向上方的接收极400发射溶液,包括板面垂直于上下方向设置的平台500、设置于平台500下方的供液装置100、设置于供液装置100上方且贯穿平台500设置的旋转轴送液装置200以及板面垂直于旋转轴送液装置200的主轴设置于旋转轴送液装置200上方的旋转盘发射装置300,旋转盘发射装置300包括顶盘310以及设置于顶盘310下方的底盘320,顶盘310和底盘320之间设有送液间隙330,自然状态下,顶盘310的外周边缘和底盘320的外周边缘接触配合,旋转轴送液装置200的内部设有与供液装置100连通的供液通道270,供液通道270的出口与送液间隙330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中的送液间隙330为设置在底盘320和顶盘310之间的整个平面上的缝隙,而供液通道270则是设置在旋转轴220中心处的圆形通道的形式。本技术提供的离心力辅助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离心力辅助发射极,与高压电源的一极相连且用于向上方的接收极(400)发射溶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板面垂直于上下方向设置的平台(500)、设置于所述平台(500)下方的供液装置(100)、设置于所述供液装置(100)上方且贯穿所述平台(500)设置的旋转轴送液装置(200)以及板面垂直于所述旋转轴送液装置(200)的主轴设置于所述旋转轴送液装置(200)上方的旋转盘发射装置(300),所述旋转盘发射装置(300)包括顶盘(310)以及设置于所述顶盘(310)下方的底盘(320),所述顶盘(310)和所述底盘(320)之间设有送液间隙(330),自然状态下,所述顶盘(310)的外周边缘和所述底盘(320)的外周边缘接触配合,所述旋转轴送液装置(200)的内部设有与所述供液装置(100)连通的供液通道(270),所述供液通道(270)的出口与所述送液间隙(330)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离心力辅助发射极,与高压电源的一极相连且用于向上方的接收极(400)发射溶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板面垂直于上下方向设置的平台(500)、设置于所述平台(500)下方的供液装置(100)、设置于所述供液装置(100)上方且贯穿所述平台(500)设置的旋转轴送液装置(200)以及板面垂直于所述旋转轴送液装置(200)的主轴设置于所述旋转轴送液装置(200)上方的旋转盘发射装置(300),所述旋转盘发射装置(300)包括顶盘(310)以及设置于所述顶盘(310)下方的底盘(320),所述顶盘(310)和所述底盘(320)之间设有送液间隙(330),自然状态下,所述顶盘(310)的外周边缘和所述底盘(320)的外周边缘接触配合,所述旋转轴送液装置(200)的内部设有与所述供液装置(100)连通的供液通道(270),所述供液通道(270)的出口与所述送液间隙(330)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力辅助发射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送液装置(200)包括与所述平台(500)相连且贯穿所述平台(500)设置的轴套(210)、与所述轴套(210)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轴套(210)内部的旋转轴(220)、设置于所述轴套(210)内侧上部的第一轴承(230)、设置于所述轴套(210)内侧下部的第二轴承(240)、与所述第二轴承(240)的端面抵接且与所述轴套(210)相连的端盖(250)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220)旋转的驱动组件(260),所述旋转轴(220)贯穿所述端盖(250)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力辅助发射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220)包括与所述供液装置(100)的出口连通的第一旋转轴(221)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旋转轴(221)上方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旋转轴(221)相连的第二旋转轴(222),所述第一旋转轴(221)为绝缘材质构件,所述第二旋转轴(222)为导电材质构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力辅助发射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轴(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宏良魏泽鼎焦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耐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