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容器装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2606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2:23
一种装卸装置,其将内置有过滤器的过滤容器安装成能够装卸,其中,过滤容器在其一端具有第一安装突起,该第一安装突起从过滤容器突出,在内部具有与过滤器连通的管路,第一安装突起具有旋转中心轴线,第一安装突起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两个曲面和与至少两个曲面分别结合的两个面,该至少两个曲面形成为在与旋转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上为以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至少一部分,装卸装置具有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该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对第一安装突起进行保持,并且结合有流体的管路,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具有内周面和缺口,该内周面与外周面的曲面对应,该缺口与内周面和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外侧连通,并且该缺口的宽度具有比两个曲面的圆弧的弦中的较长一方的弦大的宽度。

Filtration container hand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过滤容器装卸系统
本申请专利技术例如涉及在内部内置有过滤器等的过滤容器的装卸系统。
技术介绍
在以过滤流体为目的的装置的管路中,有时使用可装卸地配置在该管路的一部分中的内置有过滤器等的过滤容器。例如,当规定量的过滤结束时等,将旧的过滤容器卸下并更换为新的过滤容器。在这样的管路中,在上游侧的管路的端部与下游侧的管路的端部之间具有缺少了管路的一部分的歧管(manifold)。过滤容器具有能够可装卸地安装在该上游侧的管路的端部与下游侧的管路的端部之间的构造。过滤容器在内部形成有流路,在该流路的两端具有流路入口和流路出口。在流路中配置有过滤器等。一般来说,上游侧的管路的端部和下游侧的管路的端部构成为歧管的一部分,当过滤容器安装在歧管上时,供流体流入的过滤容器的流路入口与上游侧管路的端部接合,供流体排出的流路出口与下游侧管路的端部接合。因此,过滤容器内的流路与缺少了流路的一部分的管路相结合,完成流动回路系统的管路。例如,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作为保持架的歧管上安装可装卸的过滤容器的例子。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均公开了作为已设管路的一部分,由能够装卸更换的过滤容器形成管路的例子。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歧管侧的管路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不变。在任一专利文献中,过滤容器在过滤容器的一端具有供应过滤的流体流入到过滤容器中的流路入口,在过滤容器的与该流路入口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配置有流路出口。而且,流路入口延伸的方向与流路出口延伸的方向为同一方向。专利文献1和2是通过枢转运动将过滤容器安装在歧管上的例子。在专利文献1的例子中,过滤容器为能够收缩和伸长的结构,在使过滤容器收缩的状态下,将过滤容器的下侧的管路端部嵌入于歧管的枢轴,在使过滤容器收缩的状态下通过枢转动作而使过滤容器的上侧移动到歧管内,使过滤容器伸长而使过滤容器的管路以嵌入到歧管的管路中的方式进行结合。但是,如果使过滤容器具有收缩/伸长的功能,则会使过滤容器的构造变得复杂,产生用于制造过滤容器的成本提高以及耐久性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的例子中,过滤容器没有收缩/伸长的功能,将过滤容器的下侧的管路端部作为球体,以该球体为枢轴,通过枢转动作使过滤容器的上侧移动到歧管内,使过滤容器的管路以嵌入到歧管的管路中的方式进行结合。但是,在基于这样的枢转动作的过滤容器的安装中,由于枢轴的相反侧的一端的可动区域大,因此密封部件的滑动摩擦距离长,密封部件的磨损变大,产生发尘的问题。对此,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不利用枢转动作而将过滤容器构成为能够装卸的例子。在专利文献3中,过滤容器在歧管的上游侧的管路的端部与下游侧的管路的端部之间从与连结这些管路的假想直线垂直的方向进行安装,或者在过滤容器的流路入口和流路出口的方向成为该假想直线的方向的方向上通过平移动作来安装过滤容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39746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53154号公报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13/02285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以过滤流体为目的的装置中,为了能够将过滤容器可装卸地安装在歧管上,并且为了防止流体的泄漏,过滤容器的流体出入口与歧管的流体出入口的接合部需要具有高密封度。但是,如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那样,在歧管侧的管路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不变并且以平移动作安装过滤容器的装卸装置中,若确保了过滤容器的流体出入口与歧管的流体出入口的接合部的高密合度,则过滤容器的流体出入口与歧管的流体出入口的接合部的摩擦变大,装卸作业变得困难。因此,在歧管侧的管路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不变且以平移动作安装过滤容器的装卸装置中,要求在确保高密合度的同时容易进行装卸。特别是,在装卸过滤容器时,期望以简单的方法进行安装。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通过装卸装置来进行解决,该装卸装置作为通过过滤器进行流体的过滤的过滤装置的一部分,将内置有所述过滤器的过滤容器安装成能够装卸,其中,所述过滤容器在其一端具有第一安装突起,该第一安装突起从所述过滤容器突出,在内部具有与所述过滤器连通的管路,所述第一安装突起具有旋转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安装突起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两个曲面和与所述至少两个曲面分别结合的两个面,其中,该曲面形成为在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上为以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装卸装置具有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该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对所述第一安装突起进行保持,并且结合有所述流体的管路,所述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具有内周面和缺口,其中,该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的曲面对应,该缺口与所述内周面和所述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外侧连通,并且该缺口的宽度具有比所述两个曲面的圆弧的弦中的较长一方的弦大的宽度。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仅通过平移动作和过滤容器的旋转动作就能够进行过滤容器的装卸。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装卸装置,示出了将过滤容器安装于歧管之前的状态。图2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装卸装置,示出了将过滤容器安装于歧管之后并且固定前的状态。图3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装卸装置,示出了将过滤容器安装于歧管之后并且固定后的状态。图4A是示出图1的剖面4A-4A的图。图4B是示出图2的剖面4B-4B的图。图4C是示出图3的剖面4C-4C的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与图4B对应的图,是示出将第一安装突起从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缺口插入后的状态的图。图5B是在图5A的实施方式中与图4B对应的图,是示出第一安装突起21的第一管路2a与内周面31a的开口31b一致的状态的图。图5C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是与图4B对应的图,是示出将第一安装突起从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缺口插入后的状态的图。图5D是在图5C的实施方式中与图4B对应的图,是示出第一安装突起21的第一管路2a与内周面31a的开口31b一致的状态的图。图6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装卸装置,示出了将过滤容器安装于歧管之前的状态。图7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装卸装置,示出了将过滤容器安装于歧管之后并且固定前的状态。图8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装卸装置,示出了将过滤容器安装于歧管之后并且在一个方向上相对于流路固定后的状态。图9是示出图8的剖面9-9的图。图10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装卸装置,示出了在将过滤容器安装于歧管之后在其他方向上相对于流路固定后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参照图1至图5A至图5D,对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用于通过过滤器过滤流体的过滤装置中的过滤容器装卸装置1。过滤容器装卸装置1是安装在歧管3上而进行内置有过滤器的过滤容器2的装卸的装卸装置。图1示出了过滤容器2分离的状态。过滤容器2是在其内部空间内置有过滤器(未图示)的胶囊形状的容器。过滤容器2具有以从过滤容器2突出的方式延伸的第一安装突起21。另外,过滤容器2在配置有第一安装突起21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第二安装突起22。在过滤容器2的内部的配置有过滤器的内部空间(未图示)连接有第一管路2a和第二管路2b。第一管路2a从其内部空间(未图示)起配设在第一安装突起21内,第二管路2b从其内部空间起配设在第二安装突起22内。过滤容器2具有在从过滤容器2朝向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卸装置,该装卸装置作为通过过滤器进行流体的过滤的过滤装置的一部分,将内置有所述过滤器的过滤容器安装成能够装卸,其中,所述过滤容器在其一端具有第一安装突起,该第一安装突起从所述过滤容器突出,在内部具有与所述过滤器连通的管路,所述第一安装突起具有旋转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安装突起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两个曲面和与至少所述两个曲面分别结合的两个面,其中,该曲面形成为在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上为以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装卸装置具有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该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对所述第一安装突起进行保持,并且与所述流体的管路结合,所述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具有内周面和缺口,其中,该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的曲面对应,该缺口与所述内周面和所述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外侧连通,并且该缺口的宽度具有比所述两个曲面的圆弧的弦中的较长一方的弦大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装卸装置,该装卸装置作为通过过滤器进行流体的过滤的过滤装置的一部分,将内置有所述过滤器的过滤容器安装成能够装卸,其中,所述过滤容器在其一端具有第一安装突起,该第一安装突起从所述过滤容器突出,在内部具有与所述过滤器连通的管路,所述第一安装突起具有旋转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安装突起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两个曲面和与至少所述两个曲面分别结合的两个面,其中,该曲面形成为在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上为以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装卸装置具有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该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对所述第一安装突起进行保持,并且与所述流体的管路结合,所述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具有内周面和缺口,其中,该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的曲面对应,该缺口与所述内周面和所述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外侧连通,并且该缺口的宽度具有比所述两个曲面的圆弧的弦中的较长一方的弦大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装置,其中,所述管路与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结合,在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所述内周面形成开口,在所述第一安装突起的至少所述两个曲面中的任意一方形成有过滤容器的与所述过滤器连通的管路的过滤容器管路孔,关于所述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所述开口和所述过滤容器管路孔,通过使所述过滤容器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旋转而使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所述开口与所述过滤容器的所述过滤容器管路孔在所述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所述内周面的任意的部位一致,使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所述开口与所述过滤容器的所述过滤容器管路孔在所述任意的部位以外的部位不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外侧连通的所述缺口和所述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与所述外周面的曲面对应的内周面之间的接合部是曲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卸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具有凸缘,凸缘的直径比所述第一安装突起保持部的所述内周面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容器还在其另一端具有第二安装突起,该第二安装突起从所述过滤容器突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城隆司
申请(专利权)人:洛奇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