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992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感应灯,包括灯体和灯脚,灯脚用于与灯座连接;灯体包括灯壳和光学罩子,灯壳内设置有LED发光模块,LED发光模块的发光面至光学罩子的距离小于等于20mm;光学罩子上具有沿LED发光模块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固定件,固定件内设置有红外感应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固定件的设置可以将LED发光模块与红外感应传感器安装至不同的区域,避免LED发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红外感应传感器处,降低红外感应传感器的准确度,使得感应灯不能及时的开启或者关闭,浪费资源;同时LED发光模块至光学罩子之间间距,保证LED模块发出热量有足够的空间扩散至灯壳的外部,也为后续的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实现小尺寸感应灯的智能控制。

Induction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应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感应灯。
技术介绍
感应灯,作为一种通过感应模块自动控制光源点亮或者熄灭的一种新型智能照明产品,广泛地应用于照明以及展示行业中。现有技术中,感应灯包括灯壳以及与灯壳连接的灯脚;灯壳内设置有可以发出光束的发光件、感应件以及控制器,其中感应件用于检测外界信号,并将检测到外界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感应件发出的信号来控制发光件的通断,从而实现根据外界状态自动开启或者关闭发光件的功能。例如,感应件可以为红外感应传感器,可以感测到检测区域内是否有人员通过,控制器可以根据红外感应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或者关闭发光件。但是,对于一些尺寸较小的感应灯而言,灯壳内安装空间比较局促,若将发光件、感应件、以及控制器全部安装至灯壳内,就会造成发光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传导到灯壳的外部,进而红外感应传感器受发光件产生的热量影响而产生感应信号,致使发光件一直处于发光状态,无法实现智能控制,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感应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红外感应传感器容易受LED发光模块的影响形成自动感应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以及与所述灯体连接的灯脚,所述灯脚用于与灯座连接;所述灯体包括灯壳以及连接在所述灯壳上的光学罩子,所述灯壳内设置有用于发出光束的LED发光模块,所述LED发光模块与所述灯脚连接,且所述LED发光模块的发光面至所述光学罩子的距离小于等于20mm;所述光学罩子上具有沿所述LED发光模块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设置有用于感测外界信号的红外感应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以及与所述灯体连接的灯脚,所述灯脚用于与灯座连接;所述灯体包括灯壳以及连接在所述灯壳上的光学罩子,所述灯壳内设置有用于发出光束的LED发光模块,所述LED发光模块与所述灯脚连接,且所述LED发光模块的发光面至所述光学罩子的距离小于等于20mm;所述光学罩子上具有沿所述LED发光模块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设置有用于感测外界信号的红外感应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模块上形成有沿LED发光模块轴线方向延伸的中心通孔,所述固定件背离所述光学罩子的一端穿设所述中心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罩子的内表面向内凸出形成所述固定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罩子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口内,且所述固定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表面相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口内的第一固定件以及与第一固定件连接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形成有沿指向所述灯脚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靠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端面与第一通孔的内壁之间围合成空腔,所述红外感应传感器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且所述红外感应传感器的感测端位于所述空腔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靠近所述灯脚的边缘具有多个沿第一固定件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叶华王静平刘林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