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流量调节部分的排气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953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37
一种排气导管,该排气导管具有:壁,该壁具有至少部分地限定出流动通道的内表面;第一鳍片,该第一鳍片被定位在流动通道内并且附接至内表面;第二鳍片,该第二鳍片被定位在流动通道内并且附接至内表面以便使得第一鳍片与第二鳍片间隔开。支撑带附接至内表面,在与内表面间隔开的第一位置处附接至第一鳍片,并且在与内表面间隔开的第二位置处附接至第二鳍片。

Exhaust duct with flow regulating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流量调节部分的排气导管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排气导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流量调节部分的排气导管。
技术介绍
许多发动机系统包括用于处理离开发动机的排气的排气后处理系统。排气后处理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处理排气的各种部件和子系统,诸如,柴油机氧化催化剂、柴油机微粒过滤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以及氨氧化催化剂。在一些发动机系统中,用于将排气从发动机输送至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排气导管或者管道可以包括用于调节排气的流量或者帮助处理排气的内部结构,诸如,挡板或者叶片。在Braun等人的德国专利出版物第102012021017A1号的系统中,三个挡板元件被焊接至第一排气管道的输送管或者内壁。这些挡板元件在输送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间隔开并且平行于彼此。还原剂注射器被布置为使得注射流至少部分地撞击到各个挡板的主要挡板表面上。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方面中,一种排气导管包括:壁,该壁具有至少部分地限定出流动通道的内表面;第一鳍片,该第一鳍片被定位在流动通道内并且附接至内表面;第二鳍片,该第二鳍片被定位在流动通道内并且附接至内表面,其中,第一鳍片与第二鳍片间隔开;以及支撑带,该支撑带附接至内表面,在与内表面间隔开的第一位置处附接至第一鳍片,并且在与内表面间隔开的第二位置处附接至第二鳍片。在另一方面中,一种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以及用于将流量从发动机引导至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排气导管。排气导管包括:壁,该壁具有至少部分地限定出流动通道的内表面;第一鳍片,该第一鳍片被定位在流动通道内并且附接至内表面;第二鳍片,该第二鳍片被定位在流动通道内并且附接至内表面,其中,第一鳍片与第二鳍片间隔开;以及支撑带,该支撑带附接至内表面,在与内表面间隔开的第一位置处附接至第一鳍片,并且在与内表面间隔开的第二位置处附接至第二鳍片。在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在排气导管中支撑多个鳍片的方法包括:将第一鳍片的第一横向边缘和第二横向边缘附接至排气导管的内表面;将第二鳍片的第一横向边缘和第二横向边缘附接至内表面;将第一鳍片上的第一尖端连接至第二鳍片上的第二尖端,其中,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从内表面径向地向内;以及在与第一鳍片的第一横向边缘和第二横向边缘间隔开的位置处将第一尖端连接至内表面。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从使用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发动机和排气后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用于图1的发动机和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排气导管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图3是图2的排气导管的分解图;以及图4是图2的排气导管的进口端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发动机和排气后处理系统10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发动机12(诸如,柴油发动机)和排气后处理系统14。发动机12可以包括限定出一个或多个排气出口18的一个或多个涡轮增压器16。经由一个或多个排气出口18离开涡轮增压器16的排气经由排气导管20被引导至排气后处理系统14。排气后处理系统14可以按各种方式进行配置。例如,排气后处理系统1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个或多个:柴油机氧化催化剂、柴油机微粒过滤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以及氨氧化催化剂。排气后处理系统14的部件可以单独地进行布置或者可以一起被聚集到一个或多个模块中。排气导管20可以按各种方式进行配置。例如,用于排气导管20的长度、大小、形状和材料可以在不同实施例中有所不同。排气导管20可以包括多个部件或者单个部件。排气导管20的至少一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流量调节器,一个或多个流量调节器配置为调节进入排气后处理系统14的排气的流量。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调节流量”表示消除或者减少流量的漩涡和/或非对称性。例如,调节通过弯管的排气的流量可以包括用于使流量转弯的结构,以便在与没有该结构的相同弯头相比时减少流量中的漩涡的量。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排气导管20包括挠曲部分22(诸如,金属波纹管)、以及被定位在排气后处理系统14的进口26处的弯头24。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弯头24包括一个或多个流量调节器。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流量调节器可以被定位在排气导管20的另一部分中,诸如,例如,在笔直部分中或者在挠曲部分中。一个或多个流量调节器可以被定位在排气导管20中的任何合适位置处。参照图2至图4,弯头24包括一个或多个圆柱形侧壁30,一个或多个圆柱形侧壁30具有外表面32和通常平行于外表面32且与外表面32相对的内表面34。内表面34限定出流动通道36,流动通道36具有进口38和出口40。弯头24具有曲率半径R。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曲率半径是恒定的并且弯头24弯曲45度的角度。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曲率半径可以不是恒定的并且弯头24可以弯曲大于或小于45度的角度。与弯头24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流量调节器可以按各种方式进行配置。可以使用能够适当地调节进入排气后处理系统14的排气的流量的任何结构。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流量调节器包括多个弯曲鳍片。如在图2至图4中示出的,弯头24包括第一鳍片50、第二鳍片52、以及第三鳍片54。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弯头24可以包括少于或多于三个鳍片。各个鳍片50、52、54通常是薄板,该薄板弯曲以与弯头24的曲率相匹配。鳍片50、52、54被定位在流动通道36中并且均匀地间隔开且平行于彼此。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鳍片50、52、54可以不均匀地间隔开和/或平行于彼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鳍片50与第二鳍片52之间的间距可以大于或小于第二鳍片52与第三鳍片54之间的间距。此外,任何两个鳍片之间的间距可以沿着鳍片的长度或者沿着鳍片的宽度发生变化。鳍片50、52、54可以是由任何适合于调节排气流的材料制成。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鳍片50、52、54是由金属薄片(诸如,例如,11GA金属薄片)制成。第一鳍片50包括第一面60、通常平行于第一面60且与第一面60相对的第二面62、在第一面60与第二面62之间延伸的前缘64、与前缘64相对并且在第一面60与第二面62之间延伸的后缘66、在前缘64与后缘66之间延伸的第一横向边缘68、以及与第一横向边缘68相对且在前缘64与后缘66之间延伸的第二横向边缘70。第一鳍片50具有沿着其长度通常恒定的宽度W1。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鳍片50的宽度W1可以沿着其长度发生变化。第一鳍片50可以包括配置为连接至支撑结构的部分,该支撑结构将第一鳍片50、第二鳍片52、以及第三鳍片54连接在一起。第一鳍片50上的用于连接至支撑结构的部分可以按各种方式进行配置。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鳍片50包括在前缘64处用于接收支撑结构的一对凹槽72、以及在后缘66处用于接收支撑结构的一对凹槽74。用于接收支撑结构的凹槽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数量可以根据不同实施例而有所不同。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前缘64处的一对凹槽72和在后缘66处的一对凹槽74通常是矩形狭槽。第一鳍片50可以相对于圆柱形侧壁30被固定。第一鳍片50可以相对于圆柱形侧壁30由任何合适的构件固定。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鳍片50沿着第一横向边缘68和第二横向边缘70的至少一部分附接至圆柱形侧壁30的内表面34。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鳍片50沿着第一横向边缘68和第二横向边缘70两者通过焊缝76附接至内表面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导管,所述排气导管包括:壁,所述壁具有至少部分地限定出流动通道的内表面;第一鳍片,所述第一鳍片被定位在所述流动通道内并且附接至所述内表面;第二鳍片,所述第二鳍片被定位在所述流动通道内并且附接至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鳍片与所述第二鳍片间隔开;以及支撑带,所述支撑带附接至所述内表面,在与所述内表面间隔开的第一位置处附接至所述第一鳍片,并且在与所述内表面间隔开的第二位置处附接至所述第二鳍片。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0 US 15/848,3801.一种排气导管,所述排气导管包括:壁,所述壁具有至少部分地限定出流动通道的内表面;第一鳍片,所述第一鳍片被定位在所述流动通道内并且附接至所述内表面;第二鳍片,所述第二鳍片被定位在所述流动通道内并且附接至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鳍片与所述第二鳍片间隔开;以及支撑带,所述支撑带附接至所述内表面,在与所述内表面间隔开的第一位置处附接至所述第一鳍片,并且在与所述内表面间隔开的第二位置处附接至所述第二鳍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导管,所述排气导管进一步包括第三鳍片,所述第三鳍片被定位在所述流动通道内并且附接至所述内表面,其中,所述支撑带在与所述内表面间隔开的第三位置处附接至所述第三鳍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导管,其中,所述第一鳍片具有前缘,并且所述支撑带被接收在所述前缘中的凹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导管,其中,所述支撑带具有弯曲部分和笔直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弯曲部分附接至所述内表面并且所述笔直部分附接至所述第一鳍片和所述第二鳍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导管,所述排气导管进一步包括第二支撑带,所述第二支撑带附接至所述内表面,在与所述内表面间隔开的第三位置处附接至所述第一鳍片,并且在第四位置处附接至所述第二鳍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埃尔瑟纽斯D·巴布S·伯奇
申请(专利权)人:卡特彼勒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