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波浪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910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射波浪挡土墙,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反射波浪挡土墙中,由于在主墙体的上端朝向河道的一侧设置有反浪檐,反浪檐突出于主墙体的迎水面,因此,如果河道中的水浪冲击迎水面而从迎水面向上冲时,反浪檐能够对水浪进行阻挡并将水浪引导回河道中,防止水浪冲上河岸而冲毁河岸设施。

A Reflective Wave Retain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射波浪挡土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射波浪挡土墙,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亲水平台的反浪挡土墙。
技术介绍
堤防工程的护岸,考虑亲水性设高程与常水位接近的亲水平台。在风浪较大的护岸,尤其是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因亲水平台高程较低,波浪容易顺着挡土墙的迎水面向上,冲毁岸边的设施,造成堤岸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浪挡土墙,能够防止水浪冲上河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浪挡土墙,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浪挡土墙,包括主墙体,主墙体具有挡土面和迎水面,所述挡土面朝向土体一侧,所述迎水面朝向河道一侧,在主墙体的上端设有自迎水面向河道突出的反浪檐。优选地,所述反浪檐与主墙体建造成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反浪檐朝向河道的侧面与主墙体的迎水面之间具有弧形缓冲面。更优选地,所述弧形缓冲面的下端与主墙体的迎水面相切。更优选地,所述弧形缓冲面的上端的切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更优选地,所述弧形缓冲面的半径为河道水面年平均浪高的1至2倍。优选地,所述反浪檐的下端与河道水面之间的距离为河道水面年平均浪高的1.5至2倍。优选地,所述反浪檐朝向河道的侧面与迎水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河道水面年平均浪高的1倍以上。优选地,所述反浪檐的顶面与主墙体的顶面平齐。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反浪挡土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浪挡土墙中,由于在主墙体的上端朝向河道的一侧设置有反浪檐,反浪檐突出于主墙体的迎水面,因此,如果河道中的水浪冲击迎水面而从迎水面向上冲时,反浪檐能够对水浪进行阻挡并将水浪引导回河道中,防止水浪冲上河岸而冲毁河岸设施。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浪挡土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反浪挡土墙上部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挡土墙1a主墙体2迎水面3挡土面4反浪檐5地基6弧形缓冲面7前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注:本文中所提及的“水面”均指的是年平均水面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浪挡土墙,包括主墙体1a,主墙体1a具有挡土面3和迎水面2,所述挡土面3朝向土体一侧,所述迎水面2朝向河道一侧,在主墙体1a的上端设有自迎水面2向河道突出的反浪檐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浪挡土墙中,由于在主墙体的上端朝向河道的一侧设置有反浪檐4,反浪檐4突出于主墙体的迎水面2,因此,如果河道中的水浪冲击迎水面2而从迎水面2向上冲时,反浪檐4能够对水浪进行阻挡并将水浪引导回河道中,防止水浪冲上河岸而冲毁河岸设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浪挡土墙用于防止水浪冲上河岸,从而防止河岸边的设施或者站立在河岸边的人被水浪冲到,既能够起到保护河岸边的设施,防止河岸边缘被冲毁的风险,还有利于保护行走于河岸边的人的人身安全,特别适用于亲水平台处的河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浪挡土墙中,如图1所示,挡土墙1包括建造在河道底部的地基5和建造在地基5上的主墙体1a,反浪檐4设置在主墙体1a的顶端,反浪檐4用于防止水浪冲上河岸,一般地,反浪檐4的位置会高出河面水位一定距离,因此,反浪檐4并不是经常性地受到水浪的冲击,对于已有的河岸挡土墙1,如果不需要将挡土墙1拆毁重建,可以在原有的挡土墙1顶部增加反浪檐4,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建筑反浪檐4,也可以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方式建造反浪檐4。为了使得反浪檐4的强度较高,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反浪檐4与主墙体1a建造成一体结构。对于新施工的河岸挡土墙1,直接将反浪檐4与挡土墙1的主墙体1a建筑成一体结构。为了使得反浪檐4与主墙体1a的结构相融合且美观大方,所述反浪檐4的顶面与主墙体1a的顶面平齐。图2中所示的挡土墙的主墙体上端设有墩座,墩座为挡土墙的一部分,反浪檐设置在墩座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浪挡土墙中,所述反浪檐4用于消除水浪,在水浪涌起时,反浪檐4会受到水浪的冲刷,为了使得减小水浪对反浪檐4与挡土墙1连接处的拐角的侵蚀作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反浪檐4朝向河道的侧面与主墙体1a的迎水面2之间具有弧形缓冲面6,水浪向上涌起的过程中,水浪沿着主墙体1a的迎水面2向上冲并由弧形缓冲面6引导而最终飞回到河道中,由于反浪檐4朝向河道的侧面与主墙体1a的迎水面2之间具有弧形缓冲面6,所以此处不易激起水花,水浪对此处的冲刷侵蚀作用也比较小。为了使得主墙体与反浪檐4之间过渡足够平滑,更为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弧形缓冲面6的下端与主墙体1a的迎水面2相切,为了使得弧形缓冲面6将水浪较好地引导至河道中,优选地,所述弧形缓冲面6的上端的切线沿水平方向延伸,这样,如果水浪冲到弧形缓冲面6的上端,水浪就会以大致水平的方向飞回河道中。反浪檐4的结构对消除水浪的效果非常关键,尤其是弧形缓冲面6的结构对于消除水浪的效果更为关键,可以根据河道中水浪的年均浪高来设置弧形缓冲面6的结构,通过水文监测得出河道中水面的年均浪高,再根据河道水面年平均浪高设置弧形缓冲面6的半径,河道睡眠的年平均浪高越高,弧形缓冲面6的半径应该设置的越大,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弧形缓冲面6的半径为河道水面年平均浪高的1至2倍,这样,弧形缓冲面6基本能够防止河道中的正常浪高的水浪冲上河岸。河道中的浪高可能随时间季节变化,反浪檐4应该距离水面一定距离以防较高的水浪冲上河岸,采用水文监测的方式得出河道水面年平均位置,所述反浪檐4的下端与河道水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河道水面年平均浪高的1倍以上,这样,在一般情况下,水浪不能越过反浪檐4而冲上河岸。优选地,所述反浪檐4朝向河道的侧面与迎水面2之间的距离为河道水面年平均浪高的1至2倍,这样,反浪檐4突出于挡土墙1足够的高度挡住水浪而使得水浪不能跃上河岸。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浪挡土墙能够防止水浪冲上河岸,保护河岸设施和河岸上的人员的人身安全,结构简单,反射波浪效果显著。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射波浪挡土墙,其特征是,包括主墙体(1a),主墙体(1a)具有挡土面(3)和迎水面(2),所述挡土面(3)朝向土体一侧,所述迎水面(2)朝向河道一侧,在主墙体(1a)的上端设有自迎水面(2)向河道突出的反浪檐(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波浪挡土墙,其特征是,包括主墙体(1a),主墙体(1a)具有挡土面(3)和迎水面(2),所述挡土面(3)朝向土体一侧,所述迎水面(2)朝向河道一侧,在主墙体(1a)的上端设有自迎水面(2)向河道突出的反浪檐(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波浪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浪檐(4)与主墙体(1a)建造成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波浪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浪檐(4)具有前端面和弧形缓冲面,所述前端面朝向河道,所述弧形缓冲面的上端与前端面相连,弧形缓冲面的下端与主墙体的迎水面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波浪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缓冲面(6)的下端与主墙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