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1858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包括操作腔室,操作腔室的前方形成腔室出入口;地面上设置有倾斜设置的V型槽,V型槽的最低处设置有一集液口,集液口与地下排污管道相连通;倾斜天花板自操作腔室的前方向操作腔室的后方逐渐向下倾斜;腔室出入口处设置有门板,门板上开设有通风口;后壁的底部开设有一抽风口,抽风口外还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一方面,通过倾斜设置的V型槽,可把压缩垃圾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汇集到集液口处,再排往地下排污管道,从而防止污水扩散;另一方面,通过倾斜天花板,使得操作腔室形成从前方至后方逐渐缩小的巷道式空间,再配合抽风口和废气处理装置,可在操作腔室形成负压,防止臭气扩散。

A Sewage Odor Treatment System for Garbage Transfer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涉及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垃圾转运站就是为了方便垃圾处理而在垃圾产地至处理厂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在垃圾转运站中,操作人员将各收集点清运来的垃圾集中后把放入压缩箱内进行压缩,再继续把压缩箱连同被压缩的垃圾运到下一处理点,如垃圾发电厂等。垃圾转运站在集中和处理垃圾的过程中会产生污水和臭气。一般情况下,垃圾转运站既要避开居民区,防止污水和臭气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又不能离居民区太远,防止增加垃圾收集的成本和降低垃圾收集的效率。可以想像的是,这个平衡很难把握,居民集体反对在周边修建垃圾转运站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避免污水和臭气对周围居民造成困扰,垃圾转运站可采用地埋式设计,即垃圾转运站设置在地面以下,如此一来,便能有效防止污水和臭气的扩散。但地埋式的垃圾转运站存在造价过高的缺点,一个地埋式垃圾转运站的造价大概需要八百万,过高的造价不便于大规模实施。因此,如何在不提高造价的前提下,防止垃圾转运站所产生污水和臭气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包括操作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腔室由地面、倾斜天花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围设而成,所述操作腔室的前方形成有一腔室出入口,所述操作腔室的后方设置有后壁;所述地面上设置有V型槽,所述V型槽自所述操作腔室的前方向所述操作腔室的后方逐渐向下倾斜,所述V型槽的最低处设置有一集液口,所述集液口与地下排污管道相连通;所述倾斜天花板自所述操作腔室的前方向所述操作腔室的后方逐渐向下倾斜;所述腔室出入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门板,所述门板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后壁的底部开设有一抽风口,所述抽风口外还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包括操作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腔室由地面、倾斜天花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围设而成,所述操作腔室的前方形成有一腔室出入口,所述操作腔室的后方设置有后壁;所述地面上设置有V型槽,所述V型槽自所述操作腔室的前方向所述操作腔室的后方逐渐向下倾斜,所述V型槽的最低处设置有一集液口,所述集液口与地下排污管道相连通;所述倾斜天花板自所述操作腔室的前方向所述操作腔室的后方逐渐向下倾斜;所述腔室出入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门板,所述门板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后壁的底部开设有一抽风口,所述抽风口外还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冲洗喷嘴,所述冲洗喷嘴的出水方向朝向所述V型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铰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板铰接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二缺口;当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合上时,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之间形成所述通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天花板;所述倾斜天花板设置在靠近所述操作腔室后方的位置,所述水平天花板设置在靠近所述操作腔室前方的位置,所述水平天花板的一边连接于所述倾斜天花板最高处的一边;所述倾斜天花板与所述地面之间形成逐渐缩小的倾斜空间,所述水平天花板与所述地面之间形成矩形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槽的两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倾斜高台,所述第一倾斜高台自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第一轨道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一倾斜高台与所述第一轨道之间形成台阶状过渡;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倾斜高台,所述第二倾斜高台自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第二轨道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倾斜高台与所述第二轨道之间形成台阶状过渡。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杰刘海云刘珊张锋刘彦圻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