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压式胸腔引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155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45
一种恒压式胸腔引流系统,包括上支管、下支管、引流瓶以及套设于上、下两支管外侧的固定片;固定片面向患者的一侧涂覆有粘性材料,其中部设有格挡分离上、下两支管;所述上、下两支管在未使用状态下通过水溶性粘结剂粘结为一个整体方便医务人员操作置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恒压式胸腔引流系统,通过固定片保证上、下两支管分离端固定,还可进一步配合在其外套设的绑带固定套以及相配合的凹槽,保证固定方式稳固可靠。同时,由于引流瓶底设有追踪装置,可保证引流瓶与患者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由此保证系统内压力恒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阻止胸腔引流系统滑动或脱落,方便患者活动,同时,也可通过双管结构进一步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多种护理操作。

Constant pressure thoracic drain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压式胸腔引流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压式胸腔引流系统。
技术介绍
胸腔引流装置主要用于对气胸、胸腔积液、液气胸等疾病的治疗。通常通过胸部手术将胸腔引流系统留置于患者胸腔,再通过低于胸腔引流系统接入位置设置的水封瓶排出患者胸腔内的气体或液体。由此,患者肺组织得以重新张开,进而恢复原本功能。然而,针对某些患者,如非上叶切除手术的患者或需要进行胸腔冲洗的患者,需要在其胸腔留置上下两根引流系统,分别用于排气和引流。现有的胸腔引流系统,其固定方式通常并不稳定,多跟引流系统会增加管体滑落风险。管体的滑落,还容易造成管体疮口感染,或将外界空气引入患者胸腔,危机患者生命。因此,目前急需一种能够将全部胸腔引流相关装置有机结合为一体的胸腔引流系统,在保证其固定方式稳固可靠有利于患者活动的同时,进一步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压式胸腔引流系统,在保证其固定方式稳固可靠有利于患者活动的同时,进一步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多种护理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恒压式胸腔引流系统,包括上支管、下支管、引流瓶以及固定片;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压式胸腔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管(1)、下支管(2)、引流瓶(6)以及固定片(3);所述引流瓶(6)连接所述上支管(1)与所述下支管(2);所述固定片(3)套设于所述上支管(1)与下支管(2)的外侧;所述固定片(3)面向患者的一侧涂覆有粘性材料(31),固定片(3)的中部设有格挡(32),所述上支管(1)与下支管(2)分别穿设于所述格挡(32)的一侧;所述上支管(1)与下支管(2)面向所述粘性材料(31)的一侧设有引流孔,所述上支管(1)与所述下支管(2)的接触面涂有水溶性粘结剂;所述引流瓶(6)底部还设有配重和追踪装置(61),所述追踪装置(61)包括依次连接的传感装置、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压式胸腔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管(1)、下支管(2)、引流瓶(6)以及固定片(3);所述引流瓶(6)连接所述上支管(1)与所述下支管(2);所述固定片(3)套设于所述上支管(1)与下支管(2)的外侧;所述固定片(3)面向患者的一侧涂覆有粘性材料(31),固定片(3)的中部设有格挡(32),所述上支管(1)与下支管(2)分别穿设于所述格挡(32)的一侧;所述上支管(1)与下支管(2)面向所述粘性材料(31)的一侧设有引流孔,所述上支管(1)与所述下支管(2)的接触面涂有水溶性粘结剂;所述引流瓶(6)底部还设有配重和追踪装置(61),所述追踪装置(61)包括依次连接的传感装置、电机和转轮;所述上支管(1)与下支管(2)的引流孔一侧端部为光滑弧面,所述上支管(1)与下支管(2)贴近的一侧弧面曲率较大;所述上支管(1)或所述下支管(2)内还嵌套有冲洗管(5);还包括转向锁定装置(7);转向锁定装置(7)连接于所述引流瓶(6)与所述上支管(1)、所述下支管(2)之间;所述锁定装置(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