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1530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统中医学物理疗法的器械,特别是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主体是由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支撑架一、放置于支撑架一矩形框长边上可左右移动的支撑架二、以及放置并固定在支撑架二上的筛体组合而成,提供了一种不直接接触人体的,简单可靠、治疗灵活、使用方便的葫芦艾灸支撑组合方案,完全消除了现有葫芦艾灸装置在使用时伴随患者的沉重感和压痛感,可能带来的皮肤局部灼伤、葫芦翻倒滑落等缺陷,而且根据病情每一组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搭配使用,分别对应于患者胸部、腹部、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覆盖人体穴位集中的主要部位,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感受和治疗效果。

A Supporting and Combining Device for Cucurbit Moxibu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传统中医学物理疗法的器械,具体是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艾灸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葫芦艾灸是将艾柱点燃置于葫芦体内,将葫芦下垫倒置的圆柱形筛体,将筛框直接放在人体之上,利用葫芦的聚能作用强化艾灸疗效,用筛网防止艾灸灰掉落烫伤人体,这种装置目前广泛用于中医医疗和康复治疗领域。尽管这种葫芦艾灸治疗方法的效果受到一致肯定,但是目前普遍的放置方式是将葫芦加筛体直接放置在人体上,往往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不佳,且容易发生意外:一是为了避免木本葫芦体在艾灸高温烤灸后碳化损坏,必须在葫芦体内敷一层厚重的防火材料和其它辅料,故而葫芦体重量较大,压在人体上产生强烈的沉重感;二是为避免点燃后的艾灸灰掉落接触皮肤,往往将筛体倒置,使筛网与皮肤有一个筛框高度的距离,筛框直接压在人体上,因受力面小增加了人体的压痛感;三是由于葫芦体和筛体直接放置在人体之上,人体躺在治疗床上稍有活动,葫芦便有可能从筛网上滑落或翻倒,造成治疗中断或引起火险;四是由于治疗时葫芦放在人体上不能轻易移动,患者无法根据自己的温热感来调整葫芦艾灸位置,有可能引起皮肤局部灼伤。以上问题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葫芦艾灸的推广应用和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不直接接触人体的,简单可靠、治疗灵活、使用方便的葫芦艾灸支撑组合方案,即一种可调节高低、可左右移动的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从而完全消除现有葫芦艾灸装置在使用时伴随患者的沉重感和压痛感,可能带来的皮肤局部灼伤、葫芦翻倒滑落等缺陷,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感受和治疗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主体是由一个可调节高度的支撑架一,和放置于支撑架一矩形框长边上可左右移动的支撑架二,以及放置并固定在支撑架二上的筛体组合而成。所述支撑架一由一个矩形框和与矩形框四个角对应连接的四只支撑脚构成,四只支撑脚与矩形框平面相垂直。所述支撑架一矩形框是不锈钢管,矩形框短边长度略大于筛体直径,矩形框长边是支撑架二的移动导轨。所述支撑架一的四个支撑脚由内套管、外套管和套管锁紧装置构成,内外套管之间可以轴向滑动并锁紧。所述支撑架二是不锈钢丝材料,包括上层面四条平行的支撑杆、下层面一对支撑座、在上层面中间部分与下层面连接的四条立柱、上层面支撑杆两端的两根连接杆,形成上下两层闭环。所述支撑架二上层面支撑杆两端有向下90度折弯,上层面长度方向尺寸略大于支撑架一的宽边尺寸。所述支撑架二上层面与下层面平行,连接上下两层面之间的四根立柱与上下两层面相垂直,立柱的高度小于筛体的筛框高度。所述支撑架二上层面支撑杆置于支撑架一矩形框长边之上,下层面支撑座支撑筛体,立柱固定筛体。所述筛体是不锈钢材料,筛框上端至底部筛网的距离在40mm以上,筛网在40-60目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这种支撑组合装置将葫芦体和筛体等一切重量集中于支撑架一的四只支撑脚并最终转移到治疗床上,使人体上彻底去除了繁重的附着物,完全消除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沉重感和压痛感,同时也解除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丝毫不能活动的限制,有效避免了葫芦体有可能滑落或翻倒造成治疗中断或引起火险,而且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自我调整葫芦艾灸位置,彻底杜绝了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引起的皮肤局部灼伤,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感受和治疗效果。以上技术专利技术组合装置投入使用以来,经无数次治疗验证,适用于一切胖瘦人群,而且操作简单可靠方便,患者感觉轻松舒适,受到操作者和患者们的一致好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支撑架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支撑架一支撑脚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附图3中A-A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支撑架二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筛体正置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支撑架与筛体组装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附图7的左视图。图中对应的名称为:1支撑架一、2支撑架二、3筛体、4葫芦体、5排风管、11支撑架一支撑脚、12支撑架一矩形框长边、13支撑架一矩形框短边、14支撑脚内套管、15支撑脚外套管、16支撑脚套管锁紧装置、21支撑架二上层面支撑杆、22支撑架二下层面支撑座、23支撑架二上下层连接立柱、24支撑架二支撑杆外端折弯、25支撑杆连接杆、31筛体筛框、32筛体筛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包括可进行高度调节的支撑架一1,和可在支撑架一长边上左右移动的支撑架二2,以及固定于支撑架二上的筛体3,与葫芦体4一起组合成葫芦艾灸支撑装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在使用时,患者仰卧或俯卧于治疗床上、支撑架一1的长边12之下,矩形框四只支撑脚11平稳放置于治疗床上,其高度可根据患者身体胖瘦伸缩调节并固定,具体调节方法是:双手握住一只支撑脚内套管14和外套管15,相对反向旋转松开套管锁紧装置16,沿轴向拉伸或压缩至适宜尺寸后,再相对正向旋转内套管14和外套管15,固定套管锁紧装置16,完成高度调节;支撑架二2上层面21放置于支撑架一1的矩形框长边12之上,四点接触受力均衡可保持平稳,方便支撑架二2沿支撑架一1的矩形框长边12方向移动,支撑架二2上层面长度方向两端向下折弯24锁住其在支撑架一1矩形框短边13方向的位移;筛体3正置于支撑架二2的四条立柱23之间和下层面22之上,下层面22支撑筛体3,四条立柱23固定筛体3的径向位置;葫芦体4置于筛体3筛框31之内筛网32之上,且可随支撑架二2沿支撑架一1的长边12方向移动。支撑架组合放置完毕后,将点燃的艾柱固定在葫芦体4内腔,将葫芦体4置于筛体3之上,接上排风管5即可施行治疗;每四个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可搭配成一套系列,分别对应于患者胸部、腹部、膝关节、踝关节,或背部、腰部、腿、脚等部位,覆盖人体穴位集中的主要部位,治疗时操作者可根据患者病情灵活选择一个组合使用或多个组合配套使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将葫芦体和筛体等一切重量集中于支撑架一的四脚并最终转移到治疗床上,使人体与筛体及葫芦体不直接接触,消除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沉重感和压痛感,同时也解除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丝毫不能活动的限制,并且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自我调整葫芦艾灸位置,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感受和艾灸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主体是由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支撑架一(1)和放置于支撑架一矩形框长边(12)上可左右移动的支撑架二(2),以及放置并固定在支撑架二(2)上的筛体(3)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一(1)由一个矩形框和与矩形框四个角对应连接的四只支撑脚(11)构成,四只支撑脚(11)与矩形框平面相垂直,支撑架二(2)由上层面支撑杆(21)、下层面支撑座(22)和与两层面连接的四根立柱(23)构成,上层面长度方向两端有折弯(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主体是由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支撑架一(1)和放置于支撑架一矩形框长边(12)上可左右移动的支撑架二(2),以及放置并固定在支撑架二(2)上的筛体(3)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一(1)由一个矩形框和与矩形框四个角对应连接的四只支撑脚(11)构成,四只支撑脚(11)与矩形框平面相垂直,支撑架二(2)由上层面支撑杆(21)、下层面支撑座(22)和与两层面连接的四根立柱(23)构成,上层面长度方向两端有折弯(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一(1)矩形框是不锈钢管,矩形框短边(13)长度略大于筛体(3)直径,矩形框长边(12)是支撑架二(2)的移动导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一(1)的四个支撑脚(11)由内套管(14)、外套管(15)和套管锁紧装置(16)构成,内外套管之间可以轴向滑动并锁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葫芦艾灸支撑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二(2)是不锈钢丝材料,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勇阎灵生徐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灵生中医学研究院普通合伙天津灵生保健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