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51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包括安装在墙壁上的底板、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端的上侧板、固定设置在底板下端的下侧板、卡接在上侧板和下侧板之间的面板,面板上安装插座、呼叫对讲分机、呼叫按钮、电源开关、氧气终端、吸引终端,下侧板开设凹槽,凹槽内活动连接照明灯。凹槽内转动连接灯罩。面板上安装插座、呼叫对讲分机、呼叫按钮、电源开关、氧气终端、吸引终端使医疗设备带具有多功能性。在下侧板上开设凹槽,在凹槽内连接照明灯,照明灯的位置可调节,通过灯罩可以调节照射光强弱,方便病人根据需要开关照明灯,同时方便医护人员检查或者治疗病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
技术介绍
医用设备带主要用以集中安装各种医疗设施终端,将医疗气体终端、各类电器设备插座、照明、电话或数据接口等各种服务设施集成为一体。它是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系统必不可少的气体终端设置与控制装置。当病人需要吸氧时,只要把吸氧管与设备带表面终端相连,即可连通氧气进行吸氧。抢救病人需吸出病人体内液体或异物时,只要把吸引管与设备带表面吸引终端相连,就可实施。医用设备带一般设置在病床床头墙壁上,可有效利用墙壁空间,节省空间,保证就医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公告号为CN2075453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病房设备带,采用嵌入式面板与整体外框底槽板构成设备带。底槽两端向上延伸有侧板,侧板上端向内侧弯折形成上挡边,面板两端分别与上挡边卡接在一起,底槽上位于侧板内侧向上延伸有两组立板,立板将面板与底槽之间形成的容腔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弱电线槽、强电线槽及管路集中设置区,设备带牢固且安装方便。但是,此设备带没有照明装置设计,没有照明设计,尤其是在晚上,不方便病人和医护人视物或检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设备带上设置有可移动的照明灯,方便病人和医护人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包括安装在墙壁上的底板、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端的上侧板、固定设置在底板下端的下侧板、卡接在上侧板和下侧板之间的面板,所述面板上安装插座、呼叫对讲分机、呼叫按钮、电源开关、氧气终端、吸引终端,所述下侧板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内活动连接照明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上侧板和下侧板,面板卡接在上侧板和下侧板之间,底板、上侧板、下侧板和面板构成医疗设备带的整体框架,连接的内部构成弱电线、强电线以及管道的安装位置。底板可以安装在墙壁上,从而使整个医疗设备带安装在墙壁上。面板上安装的插座、呼叫对讲分机、呼叫按钮、电源开关、氧气终端、吸引终端使医疗设备带具有多功能性。在下侧板上开设凹槽,在凹槽内活动连接照明灯,照明灯的位置可调节,方便病人根据需要开关照明灯并调节照明灯的位置,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检查或者治疗病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通过支架铰接照明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的结构简单,容易安装。使用支架铰接照明灯,可以使照明灯活动连接在凹槽内,方便调整照明灯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铰接处设置有阻尼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铰接凹槽内部和照明灯,在支架铰接处设置阻尼垫片,可以增加支架铰接处的摩擦力,有利于提高支架调整照明灯后照明灯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照明灯通过开关电线连接设备带以外的照明开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明开关通过开关电线连接照明灯,设置在设备带以外,可以被病床上的病人接触到,病人可以根据需要开关照明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内设置转轴,所述转轴和灯罩上设置的通孔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内设置转轴,转轴和灯罩上设置的通孔配合将灯罩转动安装在凹槽内,结构简单,通过转轴使灯罩位置可调。灯罩可以对照明灯进行保护或者调整灯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和通孔配合处安装有阻尼垫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和通孔配合处安装有阻尼垫圈,可以增加转动连接处的摩擦力,使灯罩能稳定处于调整的位置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罩由光扩散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罩由光扩散材料制成,可以均匀柔和灯光。在不需要照明灯强照射光时,可以照明灯收回到凹槽内,灯罩可以关闭凹槽,罩在照明灯外,弱化照明灯的灯光,从而达到灯光强弱可调节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罩底部设置槽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灯罩的底部开设槽口,为灯罩提供受力结构,方便操作人员打开灯罩,调整灯罩或者照明灯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和上侧板、下侧板之间分别设置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板和上侧板、下侧板之间分别设置加强筋,可以增强设备带的承重能力和牢固性,同时增加照明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医用设备带上设置有可移动的照明灯,方便病人和医护人员;2、照明灯和灯罩活动安装在凹槽内,可以通过调节并固定在合适的位置,既可以打开灯罩获得强照射光,也可以将照明灯收回到凹槽内,关闭灯罩,获得弱照射光;3、照明灯通过开关电线连通照明开关,照明开关可以被病床上的病人接触,方便病人在无看护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自行开关照明灯。附图说明图1是多功能医疗设备带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多功能医疗设备带的部分左视示意图;图3是多功能医疗设备带的部分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板;2、侧板;3、面板;4、照明装置;5、插座;6、呼叫对讲分机;7、电源开关;8、氧气终端;9、吸引终端;10、加强筋;11、立板;12、弱电线槽;13、强电线槽;14、管路设置区;21、上侧板;22、下侧板;23、挡板;24、限位卡板;31、卡块;41、支架;42、转轴;43、照明灯;44、灯罩;61、呼叫按钮;62、电线;221、凹槽;222、槽侧板;223、槽里板;224、槽底板;225、槽顶板;431、照明开关;432、开关电线;441、槽口;44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包括可以安装在墙体上的底板1,垂直于底板1并和底板1上下两端固定连接的侧板2,侧板2包括上侧板21和下侧板22,底板1和侧板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一体成型使得底板1和侧板2连接牢固,避免侧板2脱落伤害病人或其它人员,同时还可以减少安装步骤,节约安装时间。侧板2远离底板1的部分设置为圆弧形,圆弧设计提高了设备带的使用安全性,当人意外接触设备带时圆弧设计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伤害。侧板2圆弧形部分延伸和底板1平行的挡板23,挡板23端部内侧设置限位卡板24。限位卡板24和面板3内侧卡块31,使面板3卡接在两个挡板23之间,安装和拆卸十分便捷,安装时只需要将面板3嵌到两个挡板23中即可将面板3安装。限位卡板24端部和卡块31配合处设置斜面,方便卡接。底板1和上侧板21、下侧板22之间分别设置加强筋10,增强医用设备带的承重能力和牢固性。如图2所示,两个侧板2内侧的底板1上设置两个立板11,两个立板11将底板1、侧板2和面板3形成的安装空腔分为三个区:弱电线槽12、强电线槽13和中间的管道设置区14,分别可以安装弱电线、强电线和连接氧气终端、吸引终端的管道。立板11顶部和挡板23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便于向弱电线槽12和强电线槽13内安装、检修线路。三个空腔内的线路和管道相互独立,互不打扰,便于安装、拆卸和检修。如图1所示,面板3上设置插座5,方便医疗设备通电,从而方便医疗人员操作,同时也利于病人或者看护人员在需要时对电子设备充电。面板3上还设置呼叫对讲分机6,方便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呼叫对讲分机6通过电线62连接呼叫按钮61,呼叫按钮61可以被病床上的病人接触到,方便在病人无看护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包括安装在墙壁上的底板(1)、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端的上侧板(21)、固定设置在底板(1)下端的下侧板(22)、卡接在上侧板(21)和下侧板(22)之间的面板(3),所述面板(3)上安装插座(5)、呼叫对讲分机(6)、呼叫按钮(61)、电源开关(7)、氧气终端(8)、吸引终端(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板(22)开设凹槽(221),所述凹槽(221)内活动连接照明灯(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包括安装在墙壁上的底板(1)、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端的上侧板(21)、固定设置在底板(1)下端的下侧板(22)、卡接在上侧板(21)和下侧板(22)之间的面板(3),所述面板(3)上安装插座(5)、呼叫对讲分机(6)、呼叫按钮(61)、电源开关(7)、氧气终端(8)、吸引终端(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板(22)开设凹槽(221),所述凹槽(221)内活动连接照明灯(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1)通过支架(41)铰接照明灯(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1)铰接处设置有阻尼垫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设备带,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杨基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圆明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