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包括循环育秧装置、育秧盘存取装置、育秧盘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循环育秧装置包括循环育秧装置机架、育秧吊篮以及设置在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上的带动育秧吊篮循环移动的循环链条传送装置;所述育秧盘存取装置包括升降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上的转向装置以及设置在转向装置上的顶盘装置;所述育秧吊篮上开设有供顶盘装置穿过的通槽;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循环育秧装置、育秧盘存取装置和育秧盘输送装置电连接。采用该结构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实现了育秧盘的自动放置、输送和取出,有效减轻了作业强度和降低了人工成本,达到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
本技术涉及育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育秧技术对水稻种植起着关键的作用,没有良好的秧苗就无法保证较高的粮食产量。目前的育秧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从种子的选择,浸种时间,育秧的温度,催苗时间等育秧过程都已经程序化了,但现在的育秧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单层温室大棚育秧和放置多层机械框架的大棚育秧。单层温室育秧大棚采用育秧大棚内部放置一层育秧盘,存在大棚面积利用率不高、成本高、光照不均匀、不方便检测大棚内部的温湿度等缺点。放置多层机械框架的大棚育秧的方式,棚内可以摆放更多的育秧盘,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增大育秧面积,提高棚内面积的利用率,但存在许多的弊端:光照相互遮挡,秧苗的光照不均匀使整体的生长不平衡,多层育秧盘呈立体摆放,十分紧凑,不便于育秧过程中的浇水、施肥以及通风性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168826(授权公告日2015.2.25)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水平循环育秧系统,放置多层机械框架育秧,育秧盘在机架上呈“Z”字型循环移动,使得秧盘的受光区域均匀,相互不会遮挡光线。再者,在相同的空间内,水平循环育秧系统Z型布置的链条结构能够安装更多的秧盘吊篮,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上述公开的中国专利虽然具有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面积利用率的优点,但上述专利需要人工来放置和搬运育秧盘,十分耗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采用机械的方式对育秧盘进行自动放置、输送和取出,以便减轻作业强度和降低人工成本,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包括循环育秧装置、育秧盘存取装置、育秧盘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循环育秧装置包括循环育秧装置机架、育秧吊篮以及设置在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上的带动育秧吊篮循环移动的循环链条传送装置;所述育秧盘存取装置包括升降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上的转向装置以及设置在转向装置上的顶盘装置;所述育秧吊篮上开设有供顶盘装置穿过的通槽;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循环育秧装置、育秧盘存取装置和育秧盘输送装置电连接。进一步,所述循环链条传送装置包括分布在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两侧的两套循环链条传送单元,每套循环链条传送单元均包括沿高度方向布置的多层链轮组以及以Z型方式依次绕过每层链轮组的循环链条;所述育秧吊篮横跨设置在两根循环链条之间。进一步,每层链条组均包括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通过轴体转动安装在带动从动链轮远离或靠近主动链轮的链轮滑块上,所述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上设置有与链轮滑块滑动配合的链轮滑槽,链轮滑块与链轮滑槽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实现滑动锁紧,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过链轮滑块且与链轮滑块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循环育秧装置机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沿对应侧的循环链条延伸的导轨。进一步,所述育秧吊篮的两侧分别通过承重销与对应侧的循环链条连接。进一步,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液压线路连接的过滤器、液压泵、三位四通换向阀、转向体和溢流阀;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通过行程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转向体包括壳体、封装在壳体内的齿轮和与齿轮同步转动的转轴,所述壳体通过液压油路与三位四通换向阀连接,所述转轴的顶端与顶盘装置连接,转轴的底端与升降装置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顶盘装置包括顶盘装置底板、通过支撑架转动安装在顶盘装置底板上的驱动轴、通过支撑架转动安装在顶盘装置底板上的从动轴、缠绕在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的输送带以及带动驱动轴转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顶盘装置底板与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轴与从动轴均通过轴承与对应的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顶盘装置底板上的电机和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中间轴,所述电机通过时间继电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中间轴通过带传送结构与驱动轴传动连接。进一步,所述带传送结构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送带。进一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装置底板、升降架和升降台,所述升降架处在升降台与升降装置底板之间,升降架包括分布在前、后侧的两个交叉架,每个交叉架均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每根第一支撑杆顶部通过第一支撑杆滑动槽与升降台连接,每根第一支撑杆底部与升降装置底板铰接,每根第一支撑杆上均设置有倾斜滑槽和倾斜滑块,两个倾斜滑块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升降装置底板上设置有与液压泵通过液压油路连接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通过执行杆与横梁连接;每根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均与升降台铰接,每根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均通过第二支撑杆滑动槽与升降装置底板连接。进一步,所述循环链条传送装置也通过时间继电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包括循环育秧装置、育秧盘存取装置、育秧盘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循环育秧装置包括循环育秧装置机架、育秧吊篮以及设置在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上的带动育秧吊篮循环移动的循环链条传送装置;所述育秧盘存取装置包括升降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上的转向装置以及设置在转向装置上的顶盘装置;所述育秧吊篮上开设有供顶盘装置穿过的通槽;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循环育秧装置、育秧盘存取装置和育秧盘输送装置电连接。采用该结构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实现了育秧盘的自动放置、输送和取出,有效减轻了作业强度和降低了人工成本,达到了更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循环育秧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顶盘装置的主视图;图5为顶盘装置的侧视图;图6为输送带工作示意图;图7为转向装置的示意图;图8为升降装置的主视图;图9为升降装置的左视图;图10为升降装置的俯视图;图11为升降装置最低位置示意图。图中:1--输送带、2--输送装置底板、3--壳体、4--齿轮、5--转向轴、6--升降台、7--育秧吊篮、8--吊耳、9--循环育秧装置机架、10--机架头、11--固定架、12--链轮安装架、13--导轨、14--主动链轮、15--从动链轮、16--调节螺栓、17--链轮滑块、18--锁紧螺栓;19--中间架、20--承重销、30--过滤器、31--液压泵、32--三位四通换向阀、33--溢流阀、34--第一支撑杆滑动槽、35--第一支撑杆、36--倾斜滑块、37--执行杆、38--液压缸、39--第二支撑杆滑动槽、40--升降装置底板、41--第二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1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包括循环育秧装置、育秧盘存取装置、育秧盘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循环育秧装置、育秧盘存取装置和育秧盘输送装置电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循环育秧装置包括循环育秧装置机架9、育秧吊篮7以及设置在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上的带动育秧吊篮循环移动的循环链条传送装置,具体来说,所述循环育秧装置机架包括机架头10、固定架11、链轮安装架12、中间架19和机架尾;所述循环链条传送装置包括分布在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两侧的两套循环链条传送单元,每套循环链条传送单元均包括沿高度方向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育秧装置、育秧盘存取装置、育秧盘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循环育秧装置包括循环育秧装置机架、育秧吊篮以及设置在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上的带动育秧吊篮循环移动的循环链条传送装置;所述育秧盘存取装置包括升降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上的转向装置以及设置在转向装置上的顶盘装置;所述育秧吊篮上开设有供顶盘装置穿过的通槽;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循环育秧装置、育秧盘存取装置和育秧盘输送装置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育秧装置、育秧盘存取装置、育秧盘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循环育秧装置包括循环育秧装置机架、育秧吊篮以及设置在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上的带动育秧吊篮循环移动的循环链条传送装置;所述育秧盘存取装置包括升降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上的转向装置以及设置在转向装置上的顶盘装置;所述育秧吊篮上开设有供顶盘装置穿过的通槽;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循环育秧装置、育秧盘存取装置和育秧盘输送装置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链条传送装置包括分布在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两侧的两套循环链条传送单元,每套循环链条传送单元均包括沿高度方向布置的多层链轮组以及以Z型方式依次绕过每层链轮组的循环链条;所述育秧吊篮横跨设置在两根循环链条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层链条组均包括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通过轴体转动安装在带动从动链轮远离或靠近主动链轮的链轮滑块上,所述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上设置有与链轮滑块滑动配合的链轮滑槽,链轮滑块与链轮滑槽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实现滑动锁紧,循环育秧装置机架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过链轮滑块且与链轮滑块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育秧装置机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沿对应侧的循环链条延伸的导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吊篮的两侧分别通过承重销与对应侧的循环链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育秧盘自动放置的水平循环育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液压线路连接的过滤器、液压泵、三位四通换向阀、转向体和溢流阀;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立婷,李明,戴思慧,周娟,谢景鑫,张良,肖旭,黄金其,胡鹤鸣,黄晶晶,张洪铎,肖博文,周林,刘东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星索尔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