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施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20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施肥器,包括:顶盖、内筒、装置本体;顶盖设置在装置本体的顶部,且顶盖通过合页与装置本体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内筒开设在装置本体的内部上端,且内筒与装置本体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内筒的底部设置有波纹管,且内筒与波纹管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波纹管设置在限位座板的上部一端,且波纹管与限位座板通过贯通相连接;马达设置在限位座板的上部中间,且马达与限位座板通过贯通方式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结构上的改进,并结合现有技术,具有耗时短,效率高,且劳动强度低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目的。

A Multifunctional Fertilizer Applic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施肥器
本技术涉及农业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施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地位日趋提高,农业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亦愈来愈高,机械式的施肥装置因其便捷性、实用性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然而,虽然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施肥器,但是这些施肥器多适用于地势平坦、广阔的耕地使用,而不宜用于西部地形不平坦的地区使用,此外,对于西部多数地区小规模种植的农业户,大都还在以传统的方式施肥,耗时长、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在实际的施肥应用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如何提供一种耗时短,效率高,且劳动强度低的多功能施肥器,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秉持多年该行业相关的设计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并对现有技术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耗时短,效率高,且劳动强度低的多功能施肥器,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施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耗时长、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一种多功能施肥器,包括:顶盖、合页、内筒、装置本体、锂电池、充电口、开关、调速开关、叶轮、底座、背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施肥器,包括:顶盖(1)、合页(2)、内筒(3)、装置本体(4)、锂电池(5)、充电口(6)、开关(7)、调速开关(8)、叶轮(9)、底座(10)、背带(11)、波纹管(12)、马达(13)、肥量调节器(14)、限位座板(15)、转轴(16)、卡箍(17)、防滑垫(18)和卡扣(19);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设置在装置本体(4)的顶部,且顶盖(1)通过合页(2)与装置本体(4)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内筒(3)开设在装置本体(4)的内部上端,且内筒(3)与装置本体(4)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内筒(3)的底部设置有波纹管(12),且内筒(3)与波纹管(12)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施肥器,包括:顶盖(1)、合页(2)、内筒(3)、装置本体(4)、锂电池(5)、充电口(6)、开关(7)、调速开关(8)、叶轮(9)、底座(10)、背带(11)、波纹管(12)、马达(13)、肥量调节器(14)、限位座板(15)、转轴(16)、卡箍(17)、防滑垫(18)和卡扣(19);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设置在装置本体(4)的顶部,且顶盖(1)通过合页(2)与装置本体(4)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内筒(3)开设在装置本体(4)的内部上端,且内筒(3)与装置本体(4)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内筒(3)的底部设置有波纹管(12),且内筒(3)与波纹管(12)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波纹管(12)设置在限位座板(15)的上部一端,且波纹管(12)与限位座板(15)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马达(13)设置在限位座板(15)的上部中间,且马达(13)与限位座板(15)通过贯通方式相连接;所述马达(13)的底部中间设置有转轴(16),且马达(13)与转轴(16)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转轴(16)的外部安装有叶轮(9),且转轴(16)与叶轮(9)通过贯通方式相连接;所述锂电池(5)安装在限位座板(15)的上部一端,且锂电池(5)与限位座板(15)通过内置螺丝相连接;所述肥量调节器(14)开设在限位座板(15)的内部上端,且肥量调节器(14)通过装置本体(4)与限位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习荣许玉平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昭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