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光互补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121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光互补控制器,用于风能光能充电综合控制,连接风机交流输入端、光伏输入端与多组蓄电池,本控制器包括MCU主控单元,与MCU主控单元相连接的存储单元、电压采集模块、人机界面、电流采集模块,还包括整流模块、防反模块、充电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散热系统、RS232通讯接口、卸载控制单元、人机界面。所述散热系统包括安装在蓄电池组外壳上,包括风扇与过滤网,所述风扇具有PWM控制端,通过风扇对电池组内部空气进行驱动,可增强电池散热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多组蓄电池电压与电流、温度的监控,并做出合理的调整;为电池配备了散热系统,并能防止灰尘在电池组内堆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功能明确,可以实现风光电能安全地管理配置。

A Wind-Solar Complementary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光互补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及风能开发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能控制充电电流和温度的风光互补控制器。
技术介绍
风电和光电属于新能源,至少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采用风电与光电发电并存入蓄电池是新能源的一种常规利用手段,现有技术通常蓄电池统一管理,一个发电机组对应一组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如果蓄电池组多,并且不适合并联时,无法进行管理,且对蓄电池温度也没有相应管理办法。蓄电池在充电时,因个体差异性,其电流与温度变化并非一致的,大量蓄电池最好将体质分离进行管理,新旧电池分组,更好的延长蓄电池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安全的风光互补充电控制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风光互补控制器,用于风能光能充电系统的控制,连接风机交流输入端、光伏输入端与多组蓄电池,本控制器包括MCU主控单元,与MCU主控单元相连接的存储单元、电压采集模块、人机界面、电流采集模块,还包括整流模块、防反模块、充电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其中风机交流输入端连接整流模块的交流端,整流模块的直流端正极连接汇流模块,负极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光互补控制器,用于风能光能充电系统的控制,连接风机交流输入端、光伏输入端与多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MCU主控单元,与MCU主控单元相连接的存储单元、电压采集模块、人机界面、电流采集模块,还包括整流模块、防反模块、充电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其中风机交流输入端连接整流模块的交流端,整流模块的直流端正极连接汇流模块,负极接地;光伏输入端正极通过防反模块输入到汇流模块,负极接地;每组蓄电池正极通过霍尔传感器连接到汇流模块,负极通过充电控制单元接地,内部埋设温度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为一个电流传感器,数字输出端连接到MCU主控单元的空闲I/O端口,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信号端连接到MCU主控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光互补控制器,用于风能光能充电系统的控制,连接风机交流输入端、光伏输入端与多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MCU主控单元,与MCU主控单元相连接的存储单元、电压采集模块、人机界面、电流采集模块,还包括整流模块、防反模块、充电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其中风机交流输入端连接整流模块的交流端,整流模块的直流端正极连接汇流模块,负极接地;光伏输入端正极通过防反模块输入到汇流模块,负极接地;每组蓄电池正极通过霍尔传感器连接到汇流模块,负极通过充电控制单元接地,内部埋设温度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为一个电流传感器,数字输出端连接到MCU主控单元的空闲I/O端口,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信号端连接到MCU主控单元的空闲I/O端口,温度传感器的数字输出端连接到MCU主控单元的空闲I/O端口;所述电压采集模块为一个多通道模数转换器,其模拟端分别连接每组蓄电池的负极、整流模块的正极输出端、光伏输入的正极,数字输出端连接MCU主控单元的空闲I/O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光互补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陈文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赛光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