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85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在所述支撑底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背板,所述背板上固定连接有拉压力传感器,所述拉压力传感器的前端连接有线缆牵引座,在所述线缆牵引座的前端设有线缆固定机构;在所述支撑底座上安装相互平行的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所述拉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之间,所述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的一端分别与背板相连接,在所述第二筋板的外侧面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当铝合金线缆拉直测量时,可以准确地读取铝合金线缆所承受的拉力,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有效地测量铝合金线缆的长度,克服了人工测量时重复性较差的问题。

An Automatic Measuring Device for Aluminum Alloy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力电缆自动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是输送电能基础器材,是未来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因此电线电缆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近十年来,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行业产值越居全球第一。但是由于其行业巨大的产值和利润,加上国内电缆企业9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低端产品,所以有大量的小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很多小企业甚至铤而走险,以次充好,造成这个行业产品合格率较低。另一方面铜金属价格远高于铝金属,因此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从节约资源角度出发大力发展铝金属应用。近年来铝合金导体的技术日渐完善,相比较铜质电缆,铝合金电缆在重量、价格以及工程安装等方面则具备铜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高压电力输送、架空线路敷设上绝大多数都采用大截面的铝合金电缆。但铝合金导体表面极易被氧化,其进行导体电阻测量时按照传统的测量方法会产生较大的波动。所以国家标准GB/T3048.4要求型式试验时加大样品长度用以抵消测试误差,同时规定了当有争议时样品长度还需额外增加。由于大截面电缆自重和弯曲应力的影响,电阻测量的准确性很难得到保障。且人工测量时重复性较差,测量耗时,耗力,人力成本较高。近年来因大截面铝合金导体电阻测量产生的争议而需要进行仲裁检验的委托逐年上升,该研究目的就是开发一套可以自动精确测量的设备,用于提高仲裁检验及执法检验的精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通过在线缆牵引座的后端安装拉压力传感器,当铝合金线缆拉直测量时,可以准确地读取线缆所承受的拉力,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有效地测量铝合金线缆的长度,克服了人工测量时重复性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在所述支撑底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背板,所述背板上固定连接有拉压力传感器,所述拉压力传感器的前端连接有线缆牵引座,在所述线缆牵引座的前端设有线缆固定机构;在所述支撑底座上安装相互平行的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所述拉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之间,所述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的一端分别与背板相连接,在所述第二筋板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线缆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底座上的滑台底座,所述滑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直线导轨;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平台和第二安装平台,所述第一安装平台和第二安装平台之间通过第一滑动轴相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平台的外侧设有手轮,所述手轮与第一滑动轴相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平台和第二安装平台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线缆夹头和第二线缆夹头。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在所述直线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滑台底座上。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一安装平台与第一线缆夹头为一体式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平台与第二线缆夹头为一体式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在所述背板沿竖直方向上设有腰型孔,所述拉压力传感器可以沿着腰型孔竖直方向上进行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述的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在进行拉力和位移测试时,将铝合金线缆的一端安装在线缆牵引座上,然后通过线缆固定机构将待测试的铝合金线缆进行固定,通过在线缆牵引座后端安装的拉压力传感器,当铝合金线缆拉直测量时,可以准确地读取线缆所承受的拉力;同时通过在第一筋板或第二筋板上安装的位移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测量铝合金线缆的长度(在进行测量时,铝合金线缆的一端固定在线缆牵引座后,另一端可以通过其他牵引装置进行拉直固定)。2、本技术所述的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克服了人工测量时重复性较差的问题,实现对铝合金线缆的拉力、线径的自动测量,省时省力,可以用于提高仲裁检验及执法检验的精度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的主视图;图中所示:1、支撑底座;2、背板;3、拉压力传感器;4、线缆牵引座;5、线缆固定机构;51、滑台底座;52、直线导轨;53、第一安装平台;54、第二安装平台;55、第一滑动轴;56、手轮;57、第一线缆夹头;58、第二线缆夹头;59、限位块;6、腰型孔;7、第一筋板;8、第二筋板;9、位移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至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具体包括支撑底座1,在支撑底座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背板2(在本实施例中,将背板2安装在支撑底座1的后端),背板2上固定连接有拉压力传感器3,其中,拉压力传感器3的前端连接有用于对线缆进行固定牵引拉伸的线缆牵引座4,测量时将线缆的一端固定在线缆牵引座4上,另一端通过牵引装置或人工(图中未标示)进行拉直,通过拉压力传感器3可以测量铝合金线缆的拉压力大小。在支撑底座1还设有线缆固定机构5,其中,线缆固定机构5设置在线缆牵引座4的正前方位置与线缆牵引座4相配合使用,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在支撑底座1上的左右两侧还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筋板7和第二筋板8,将拉压力传感器3设置在第一筋板7和第二筋板8之间,第一筋板7和第二筋板8的一端分别与背板2相连接,实现了在使用和搬运过程中对拉压力传感器3进行保护。在第一筋板7或第二筋板8的外侧面安装有位移传感器9(本实施例中,将位移传感器9安装在第二筋板8的外侧面上)。当铝合金线缆通过线缆牵引座4和线缆固定机构5固定拉直后,通过位移传感器9可以有效地测量铝合金线缆的长度(在进行测量时,铝合金线缆的一端固定在线缆牵引座4后,另一端可以通过其他牵引装置进行拉直固定)。参见图1至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线缆固定机构5包括滑台底座51,在滑台底座51上固定安装有直线导轨52,在直线导轨5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平台53和第二安装平台54,其中,第一安装平台53和第二安装平台54之间通过第一滑动轴55相连接,在第一安装平台53的外侧设有手轮56,手轮56与第一滑动轴55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平台53和第二安装平台54可以沿着直线导轨52上进行同步相对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在直线导轨2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块59,限位块59固定安装在滑台底座51上,当第一安装平台53和/或第二安装平台54运动到直线导轨52的极限位置(与各自相对应的限位块59相抵时)上时停止运动。在第一安装平台53和第二安装平台54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线缆夹头57和第二线缆夹头5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线缆夹头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在所述支撑底座(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背板(2),所述背板(2)上固定连接有拉压力传感器(3),所述拉压力传感器(3)的前端连接有线缆牵引座(4),在所述线缆牵引座(4)的前端设有线缆固定机构(5);在所述支撑底座(1)上安装相互平行的第一筋板(7)和第二筋板(8),所述拉压力传感器(3)设置在第一筋板(7)和第二筋板(8)之间,所述第一筋板(7)和第二筋板(8)的一端分别与背板(2)相连接,在所述第二筋板(8)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在所述支撑底座(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背板(2),所述背板(2)上固定连接有拉压力传感器(3),所述拉压力传感器(3)的前端连接有线缆牵引座(4),在所述线缆牵引座(4)的前端设有线缆固定机构(5);在所述支撑底座(1)上安装相互平行的第一筋板(7)和第二筋板(8),所述拉压力传感器(3)设置在第一筋板(7)和第二筋板(8)之间,所述第一筋板(7)和第二筋板(8)的一端分别与背板(2)相连接,在所述第二筋板(8)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线缆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底座(1)上的滑台底座(51),所述滑台底座(51)上固定安装有直线导轨(52);在所述直线导轨(52)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平台(53)和第二安装平台(54),所述第一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远程欣付驰威刘源蔡家虎张弘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