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569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箱风扇,机箱风扇包括扇叶组件与供扇叶组件形成风道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包括中框与底座,中框用于形成收纳扇叶组件的容置腔,底座包括相连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扇叶组件可拆卸连接,底座通过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固定在中框,以使扇叶组件固定在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机箱风扇的清洁便利性。

case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箱风扇
本技术涉及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箱风扇。
技术介绍
机箱风扇广泛应用于电器中,机箱风扇一般包括扇叶组件与安装框,扇叶组件可转动设置在安装框内,形成主要用于散热的风道,以使电器的发热侧散热,机箱风扇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形成积灰,严重时会堵塞散热风道,从而影响机箱风扇的正常运行。由于机箱风扇的扇叶组件与安装框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较小,目前,需要借助毛刷或气枪等工具对扇叶组件和安装框的内壁等死角处进行除灰,既难以清洁干净,又容易引起扬尘,因此,机箱风扇的清洁便利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机箱风扇,旨在提高机箱风扇的清洁便利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机箱风扇,所述机箱风扇包括扇叶组件与供所述扇叶组件形成风道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包括中框与底座,所述中框用于形成收纳所述扇叶组件的容置腔,所述底座包括相连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所述扇叶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中框,以使所述扇叶组件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优选地,所述中框沿第一方向呈环状延伸设置,所述中框包括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用于形成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底座对应所述第一方向远侧的所述开口设置。优选地,所述安装框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三安装部,所述扇叶组件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三安装部上,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固定在第一安装部上。优选地,所述安装框还包括用于遮挡所述底座的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相连的第二导风部与第四安装部,所述顶盖通过所述第四安装部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中框,以使所述第二导风部对应所述第一方向近侧的所述开口设置。优选地,所述顶盖、所述中框及所述底座均为金属件。优选地,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呈铝合金板件设置,所述中框呈挤压铝型材件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部包括螺纹孔,或者,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螺纹孔,所述第四安装部包括安装孔,所述机箱风扇还包括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安装孔适配,且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以在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中框的调节部。优选地,所述螺纹连接件为螺杆,所述中框包括用于避让所述螺杆的过孔。优选地,所述调节部为多个,多个所述调节部绕所述中框的周向均匀布置。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的第五安装部,所述第五安装部包括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安装面,所述安装孔为沉头孔,所述沉头孔用于收纳所述螺纹连接件。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机箱风扇,中框用于形成收纳扇叶组件的容置腔,底座主要用于安装扇叶组件,第二安装部使底座通过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固定在中框,第二安装部可以顺利地使扇叶组件和底座一并与中框分离,而被拆卸下来,从而方便了用户对中框的内壁进行清洗,由于拆卸下来的中框可以通过水洗或擦洗等方式进行全方位除灰,提高了机箱风扇的清洁便利性。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扇叶组件可拆卸连接,第一安装部可以顺利地使扇叶组件与底座分离而被拆卸下来,从而方便了用户对扇叶组件的正反面进行清洗。由于拆卸下来的扇叶组件可以通过水洗或擦洗等方式进行全方位除灰,进一步提高了机箱风扇的清洁便利性,且可以防止扬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机箱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图;图3为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机箱风扇更换顶盖后的分解示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安装框10a调节部11中框11a容置腔111开口112过孔12底座120本体121第一安装部122第二安装部1221安装孔123导风部124第五安装部1241安装面1242第二安装孔13安装支架131第三安装部132线夹14顶盖140第二本体141第二导风部142第四安装部1421螺纹孔1422避让孔30螺纹连接件31螺杆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机箱风扇,参照图1至图3所示,现以用于CPU散热的机箱风扇为例进行说明,该机箱风扇包括扇叶组件20与供扇叶组件20形成风道的安装框10,安装框10包括中框11与底座12,中框11用于形成收纳扇叶组件20的容置腔11a,底座12包括相连的第一安装部121与第二安装部122,第一安装部121用于与扇叶组件20可拆卸连接,底座12通过第二安装部122可拆卸固定在中框11,以使扇叶组件20固定在容置腔11a内。继续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具体地,安装框10用以供扇叶组件20形成对CPU散热的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可以用于对CPU的发热侧排风或送风以进行散热。中框11用于形成收纳扇叶组件20的容置腔11a,此处的容置腔11a是指与前述散热风道的进风口(图未示出)与出风口(图未示出)连通的腔室,扇叶组件20在容置腔11a内运行而部分形成散热风道的流段,或者,进风口与出风口直接设置在中框11,以使扇叶组件20在容置腔11a内运行而形成散热风道,在此不作详述。底座12可以呈板状或其它形状设置,主要用于安装扇叶组件20,当然,底座12可以包括本体120,第一安装部121与第二安装部122可以通过与本体120相连而设置在底座12上。第二安装部122可以是安装孔(图未示出)或安装凸起等,底座12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快速连接方式直接固定在中框11,底座12也可以通过紧固件间接固定在中框11,以使底座12通过第二安装部122可拆卸固定在中框11,在此不作详述。第二安装部122顺利地使扇叶组件20和底座12一并与中框11分离,而被拆卸下来,从而方便了用户对中框11的内壁进行清洗。需要详细说明的是,由于拆卸下来的中框11可以通过水洗或擦洗等方式进行全方位除灰,提高了机箱风扇的清洁便利性。第一安装部121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箱风扇,包括扇叶组件与供所述扇叶组件形成风道的安装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包括:中框,用于形成收纳所述扇叶组件的容置腔;底座,包括相连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所述扇叶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中框,以使所述扇叶组件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箱风扇,包括扇叶组件与供所述扇叶组件形成风道的安装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包括:中框,用于形成收纳所述扇叶组件的容置腔;底座,包括相连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所述扇叶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中框,以使所述扇叶组件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沿第一方向呈环状延伸设置,所述中框包括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用于形成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底座对应所述第一方向远侧的所述开口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三安装部,所述扇叶组件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三安装部上,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箱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还包括用于遮挡所述底座的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相连的第二导风部与第四安装部,所述顶盖通过所述第四安装部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中框,以使所述第二导风部对应所述第一方向近侧的所述开口设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桂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盈嘉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