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89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屏幕组件、背光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其中,屏幕组件和背光模组均可透过红外光;指纹识别模组包括红外成像组件和红外发光单元,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屏幕组件与指纹识别模组之间,所述红外成像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光学镜头、可见光滤波片和图像传感器,且所述光学镜头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可见光滤波片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LCD屏幕的终端无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的问题。

A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指纹识别功能在终端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指纹触发,即能完成终端屏幕解锁、移动支付、应用程序解密等功能,简化了用户操作,也保障了用户信息安全。目前,屏下指纹识别主要应用于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利用OLED屏幕的像素自发光来作为发射光源,当OLED发出的光经屏幕上方的手指反射后,被指纹传感器接收处理,得到指纹图像。然而,由于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屏幕不是采用自发光像素发光,而是采用背光模组作为光源,由于背光模组中具有反射膜,因此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会通过背光模组全部反射向屏幕,无法达到屏下的指纹传感器,也就导致现有的LCD屏幕的终端无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及终端,以解决现有的LCD屏幕的终端无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屏幕组件,所述屏幕组件可透过红外光;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可透过红外光;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红外成像组件和红外发光单元,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屏幕组件与指纹识别模组之间,所述红外成像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光学镜头、可见光滤波片和图像传感器,且所述光学镜头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可见光滤波片之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屏幕组件和背光模组均可透过红外光,当用户手指按压在屏幕组件上时,红外发光单元发射的红外光能够透过背光模组和屏幕组件,到达用户手指后再反射回来,再次透过屏幕组件和背光模组,并透过光学镜头和可见光滤波片,到达图像传感器,形成指纹原始图像,以使得终端能够实现指纹识别。这样,也就使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在确保屏幕组件和背光模组能够正常实现显示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提高了终端的适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中LCD显示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LCD显示模组中的背光发光单元发射的可见光的传播路径以及指纹识别模组中红外发光单元发射的红外光的传播路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终端包括LCD显示模组10和指纹识别模组20。其中,LCD显示模组10包括屏幕组件12和背光模组11,背光模组11和屏幕组件12均可透过红外光;指纹识别模组20包括红外成像组件21和红外发光单元22,所述背光模组11位于所述屏幕组件12与指纹识别模组20之间,红外成像组件21包括依次设置的光学镜头211、可见光滤波片212和图像传感器213,且所述光学镜头211位于所述背光模组11与所述可见光滤波片21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为确保实现LCD显示模组10的正常显示功能,指纹识别模组20应设置于LCD显示模组10的朝向终端内部的一侧。另外,为确保LCD显示模组10和指纹识别模组20的正常工作,LCD显示模组10、红外成像组件21和红外发光单元22应与终端的电源连接。其中,电源不仅可以是指为终端内多个电器件供电的电池,还可以是包括电源管理器,或者是电路板与电池的统称,电路板可以是承载有实现终端各功能的电路模组、走线等器件,其具体的电路连接关系和信号传输原理在此不做赘述。可以理解地,现有的采用LCD显示模组的终端,其LCD显示模组不能透过红外光,且LCD显示模组中的反射膜会将射过来的光全部反射向屏幕,这本身也是LCD显示模组实现显示功能的需要,因而现有的LCD显示模组无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背光模组11的内侧设置红外发光单元22,用以发射红外光,红外光的频段大于760nm。而LCD显示模组10进行背光显示所需的光源为可见光,可见光光源的频段为380~760nm,小于红外光频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相应地对屏幕组件12和背光模组11的透光性能进行改进,在确保LCD显示模组10正常发射可见光实现显示的同时,确保LCD显示模组10能够透过红外光。由于屏幕组件12和背光模组11可透过红外光,当用户的手指按压在屏幕组件12上时,红外发光单元22发射的红外光能够透过背光模组11和屏幕组件12,到达用户手指后再反射回来,接着再次透过屏幕组件12和背光模组11,并透过光学镜头211和可见光滤波片212,最后到达图像传感器213,图像传感器213通过感应手指指纹峰和谷反射红外光光源能量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灰度的图像,即形成指纹原始图像,该指纹原始图像经过进一步缓存处理后传输给终端处理器,以实现指纹识别。这样,也就使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在确保LCD显示模组10能够正常实现显示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提高了终端的适用性。请参照图1,终端还包括电路板30,图像传感器213及红外发光单元22设于电路板30上,例如图像传感器213及红外发光单元22可以是焊接在电路板30上,以确保图像传感器213及红外发光单元22在终端内安装的稳固性。其中,光学镜头211主要用于采集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还包括支架23,支架23可以是固定于电路板30上,光学镜头211及可见光滤波片212可以是固定于支架23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红外发光单元22的发射频率为760~1000nm。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红外发光单元22的发射频率优选为940nm。可以理解地,红外发光单元22独立采用红外光谱,不需要采用背光显示所需的可见光光谱,因此不会影响显示效果,人眼也无法观察到红外光。相应地,图像传感器213的感光频段为760~1000nm。优选地,图像传感器213可以是采用感光QE(QuantumEfficiency,光谱响应)峰值在940nm芯片,以与红外发光单元22的发射频率相匹配,以更高效地接收从手指反射回来的红外反射光能量,形成更优的指纹图像。另外,红外发光单元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红外发光单元22以图像传感器213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这样,也就使得至少两个的红外发光单元22是均匀地分布在图像传感器213周围,以确保图像传感器213接收到的图像效果更好,避免出现因红外发光单元22设于图像传感器213一侧而造成指纹图像模糊的情况。请再次参照图1,LCD显示模组10包括屏幕组件12和背光模组11,背光模组11位于屏幕组件12与指纹识别模组20之间,且屏幕组件12和背光模组11均可透过红外光。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屏幕组件12和背光模组11的透光性能进行了改进,以确保红外发光单元22发射的红外光能够透过屏幕组件12和背光模组11,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屏幕组件(12),所述屏幕组件可透过红外光;背光模组(11),所述背光模组(11)可透过红外光;指纹识别模组(20),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红外成像组件(21)和红外发光单元(22),所述背光模组(11)位于所述屏幕组件(12)与指纹识别模组(20)之间,所述红外成像组件(21)包括依次设置的光学镜头(211)、可见光滤波片(212)和图像传感器(213),且所述光学镜头(211)位于所述背光模组(11)与所述可见光滤波片(21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屏幕组件(12),所述屏幕组件可透过红外光;背光模组(11),所述背光模组(11)可透过红外光;指纹识别模组(20),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红外成像组件(21)和红外发光单元(22),所述背光模组(11)位于所述屏幕组件(12)与指纹识别模组(20)之间,所述红外成像组件(21)包括依次设置的光学镜头(211)、可见光滤波片(212)和图像传感器(213),且所述光学镜头(211)位于所述背光模组(11)与所述可见光滤波片(21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11)包括依次叠置的增亮膜(111)、扩散膜(112)、导光板(113)和反射膜(114);其中,所述反射膜(114)位于所述背光模组(11)的与所述屏幕组件(12)背对的一侧;所述反射膜(114)反射可见光,且可透过红外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114)的透光频段为760~1000n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金山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