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结构及具有导流结构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9631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流结构及具有导流结构的装置,导流结构包括:引流结构,适于连接在出风口处,并具有使所述出风口敞开的第一状态,及封盖所述出风口的第二状态;出风结构,与所述引流结构连接,并由所述引流结构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所述出风结构和所述引流结构围成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排风腔;所述出风结构上设有出风通孔,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体进入所述排风腔并由所述出风通孔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待换热气体转换排出方向的过程不会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而是在转换排出方向后再排出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这样可以使待换热气体在排出后与外界具有更好的热交换效果,从而可以具有更好的升温取暖或降温等温度调节效果。

Diversion structure and device with divers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流结构及具有导流结构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导流结构及具有导流结构的装置。
技术介绍
踢脚线式取暖器一般为对流式取暖器,其出风口大多设置在取暖器的顶部,在取暖器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外界的灰尘等易通过出风口进入到取暖器内部,导致取暖器内部需要经常清洁。为此,现有一种取暖器,在出风口处设置了防尘板,在使用取暖器时,防尘板使出风口处于打开的状态,在不使用取暖器时,防尘板封盖出风口,防止外界的灰尘等通过出风口进入到取暖器内部。上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需要经常清洁取暖器内部的问题,但是,由于对流式取暖器的出风口一般设置在取暖器的顶部,上述取暖器中的热气从出风口排出后,会先向上排出与外界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再通过防尘板的导向作用向电暖器的侧向逸出,这将导致侧向逸出的热气传热效果较差,使得取暖器的取暖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具有温度调节作用的家用电器从出风口排出的气体与取暖器外界热交换效果较差、导致温度调节效果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温度调节效果的导流结构及具有导流结构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流结构,包括:引流结构,连接于出风口处;出风结构,与所述引流结构连接,并由所述引流结构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所述出风结构和所述引流结构围成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排风腔;所述出风结构上设有出风通孔,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体进入所述排风腔并由所述出风通孔排出。所述引流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引流结构具有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上的连接侧,及与所述连接侧相对设置的活动侧;所述出风结构与所述活动侧连接。所述连接侧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铰接。所述出风结构的横截面背向所述连接侧的轮廓线为曲线。所述出风结构的横截面为以所述连接侧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的铰接点为圆心,以所述铰接点到所述出风结构与所述活动侧的连接处为半径的圆弧结构。所述引流结构为防尘结构,并具有使所述出风口敞开的第一状态,及封盖所述出风口的第二状态。所述出风结构为格栅结构。所述出风结构与所述引流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结构上设有滑槽或滑块,所述出风结构上设有与所述滑槽或滑块配合的滑块或滑槽,所述滑块适于沿所述引流结构的长度方向滑入或滑出所述滑槽。还包括至少一个端部挡风结构,设于所述引流结构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引流结构、所述出风结构分别连接,并适于封盖所述引流结构和所述出风结构之间形成的缺口。所述端部挡风结构为端板。所述端板为扇形结构。所述端部挡风结构具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引流结构的两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导流结构的装置,包括上述的导流结构,及设有所述出风口的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出风腔,所述出风口为所述出风腔的开口;所述出风腔与所述排风腔连通,并与所述排风腔共同形成所述具有导流结构的装置的风道。所述出风口为所述出风腔的顶部开口。所述具有导流结构的装置为取暖器。所述取暖器为对流式取暖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结构,包括:引流结构,适于连接在出风口处,并具有使所述出风口敞开的第一状态,及封盖所述出风口的第二状态;出风结构,与所述引流结构连接,并由所述引流结构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所述出风结构和所述引流结构围成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排风腔;所述出风结构上设有出风通孔,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体进入所述排风腔并由所述出风通孔排出。通过设置出风结构,且出风结构与引流结构围成与出风口连通的排风腔,在使用时,由出风口排出的气体进入排风腔,经引流结构的导流后由出风结构上的出风通孔排出,使得需要与外界进行换热的气体的排出方向由与出风口的朝向一致变成与出风通孔的朝向一致,这样可以改变待换热气体的排出方向,一方面,可以将导流结构装在取暖器或空调器等的顶部或底部的出风口处,从而使气体排出方向转变为侧向排出,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另一方面,这种先转换排出方向再排出至外界的方式,可以使待换热气体转换排出方向的过程不会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而是在转换排出方向后再排出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这样可以使待换热气体在排出后与外界具有更好的热交换效果,从而可以具有更好的升温取暖或降温等温度调节效果。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具有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上的连接侧,及与所述连接侧相对设置的活动侧;所述出风结构与所述活动侧连接。这样可以使出风结构与出风口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较小甚至没有间隙,一方面可以防止人手进入到引流结构和出风口的口壁之间被夹伤,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异物进入通过出风口进入到机体中损坏机体。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结构,所述出风结构的横截面为以所述连接侧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的铰接点为圆心,以所述铰接点到所述出风结构与所述活动侧的连接处为半径的圆弧结构。这样可以使出风结构在随引流结构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与出风口的侧壁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或者没有间隙,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防止夹伤人手或防止异物进入的效果。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为防尘结构,并具有使所述出风口敞开的第一状态,及封盖所述出风口的第二状态。这样既能够在使用时具有较好的热交换效果,又能够在不使用时具有防尘效果。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结构,所述出风结构与所述引流结构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便于对出风结构的清洗或更换。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上设有滑槽或滑块,所述出风结构上设有与所述滑槽或滑块配合的滑块或滑槽,所述滑块适于沿所述引流结构的长度方向滑入或滑出所述滑槽。这样只需使滑块滑入或滑出滑槽,便可以完成对出风结构与引流结构之间的安装于拆卸,操作简单,易于实现。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端部挡风结构,设于所述引流结构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引流结构、所述出风结构分别连接,并适于封盖所述引流结构和所述出风结构之间形成的缺口。这样可以减少或防止出风口排出的气体从引流结构和出风结构的端部逸出,从而可以使出风口排出的气体尽量集中由出风通孔排出,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结构,所述端部挡风结构具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引流结构的两端。这样可以防止出风口排出的气体从引流结构和出风结构的端部逸出,从而可以使出风口排出的气体集中由出风通孔排出,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暖器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取暖器在引流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取暖器在引流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引流结构,11-连接侧,12-活动侧,13-滑槽,14-第一板件,15-第二板件,2-出风结构,21-滑块,3-排风腔,4-端部挡风结构,10-出风口,20-机体,30-出风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结构(1),适于连接在出风口(10)处;出风结构(2),与所述引流结构(1)连接,并由所述引流结构(1)朝向所述出风口(10)延伸,所述出风结构(2)和所述引流结构(1)围成与所述出风口(10)连通的排风腔(3);所述出风结构(2)上设有出风通孔,所述出风口(10)排出的气体进入所述排风腔(3)并由所述出风通孔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结构(1),适于连接在出风口(10)处;出风结构(2),与所述引流结构(1)连接,并由所述引流结构(1)朝向所述出风口(10)延伸,所述出风结构(2)和所述引流结构(1)围成与所述出风口(10)连通的排风腔(3);所述出风结构(2)上设有出风通孔,所述出风口(10)排出的气体进入所述排风腔(3)并由所述出风通孔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1)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出风口(10)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1)具有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口(10)的侧壁上的连接侧(11),及与所述连接侧(11)相对设置的活动侧(12);所述出风结构(2)与所述活动侧(1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11)与所述出风口(10)的侧壁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2)的横截面背向所述连接侧(11)的轮廓线为曲线。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2)的横截面为以所述连接侧(11)与所述出风口(10)的侧壁的铰接点为圆心,以所述铰接点到所述出风结构(2)与所述活动侧(12)的连接处为半径的圆弧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1)为防尘结构,并具有使所述出风口(10)敞开的第一状态,及封盖所述出风口(10)的第二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2)为格栅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2)与所述引流结构(1)可拆卸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1)上设有滑槽(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兵廖泓斌王红兵李忠正安继东何静徐荣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