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1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折叠成紧凑结构以便进行搬运或储存的可折叠桌,该桌具有一上支撑板;从上支撑板向下延伸以便与地板接触的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一可向下枢转并铰链于上支撑板的上枢转板;可向内枢转并铰链于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的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以及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上并可从侧枢转板向上枢转的第一和第二翼板。当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向内枢转且上枢转板向下枢转时,所述可折叠桌可折叠成紧凑结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桌,且特别涉及这样一种可折叠桌,其在需要挪动或储存时可折叠成紧凑结构,并可展开以便充分利用空间。近年来,出现了各种用以改善空间利用的可分离式或可伸缩式家具。开发此类家具不仅是为了有效地利用空间而且也是为了便于搬运。在可分离式或可伸缩式家具中,橱柜、床、桌子等以这样一种方式设置,使得它们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它们所放置的空间利用各种连接结构作适应性改变。另外,在另一种类型的家具中,相邻各件彼此铰接以便围绕它们枢转,从而改变形状和尺寸。可分离式或可伸缩式家具实例是展示商品用的可折叠展示桌、伸缩式沙发、工作台和可展开桌。然而,上述传统家具具有相对复杂的组装或伸缩机构。因此,在家具架设好后使用者要将其搬运和储存时,拆卸或伸缩工作不那么容易。同时,附图说明图1示出一传统可展开桌。参见图1,第一和第二伸展部4和5可向外错动以便将桌子展开,并可朝向中部3彼此相向地退回以便在第一和第二倾斜部分6和7枢转的同时将桌子折叠起来。第一和第二接合部8a和9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伸展部4和5内端部处并伸向桌子的内侧。第一和第二接合部8a和9导引第一和第二伸展部4和5的移动。另一方面,在其底部具有滚轮的各第一腿10分别固定到第一接合部8a的各角部,而各第二腿13固定到第二接合部9的各角部,从而支撑桌子。因此,在完全展开时,该桌子在其上提供了相对较宽的面积,而在完全缩回时在其上提供较小的面积。然而,上述桌子仅在完全展开或缩回时才能使用,因为各滚轮在处于中间位置时会滑动。此外,该桌子不能完全折叠,因为各腿10和13总是处于伸出位置,因此不便于使用者搬运和储存。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桌,其中,桌的上部和两侧部分别包括固定部分和枢转部分,从而当每一个枢转部分相对于相应的固定部分向内枢转时,桌子可折叠成完全折叠状态而象一手提箱,此外,翼板形成在两测部以提供辅助物件可放置其上的额外空间,从而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桌,包括一个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细长结构的上支撑板;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分别从上支撑板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的下侧向下延伸以便与底部接触;一上枢转板,可绕一沿第一方向的轴相对于上支撑板向下枢转,上枢转板在其一端铰链于上支撑板;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可绕一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轴向内枢转,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分别铰链于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以及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的预定部位处、并可从该部位向上枢转的第一和第二翼板;其中,当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向内枢转约90度且上枢转板向下枢转约90度时,所述可折叠桌以紧凑结构折合在上支撑板与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中。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固定于上支撑板,并与上支撑板一起形成一倒U形。第一侧支撑板的宽度比上支撑板的宽度小约第一侧枢转板的厚度,而第二侧支撑板的宽度比上支撑板的宽度小约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的厚度之和,当第二和随后第一侧枢转板顺序折叠后,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在其上端接触上支撑板的下侧,从而允许上枢转板向下枢转。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形成有分别开向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的第一和第二切口部分,第一和第二翼板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和第二切口部分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并在其上端分别铰接于第一和第二切口部分的上端。第一和第二翼板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支撑杆被保持在以约90度从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向上枢转后的位置,各支撑杆单独设置并各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杆。第一和第二切口部分分别在其各下角部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台阶,用于支撑第一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而所述第一和第二翼板分别在其各下角部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凹座,用于支撑第一和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上枢转板在其远侧端部形成有一对凸起,而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在其远侧端部的顶面形成有一对孔,当上枢转板位于其充分向上枢转位置且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位于其充分向外枢转位置时,每一个凸起插入到相应一个孔中,且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在其下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滚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可折叠桌还包括一个插在所述上枢转板下面并可与之分离的托盘。一对导轨安装在上枢转板的下侧且彼此之间以预定间隔分隔开,而托盘在其两侧部分别形成有凸缘,所述凸缘沿所述导轨插入。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可折叠桌还包括至少一个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之间,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有多对沿第二方向对齐的凸起。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桌,包括一个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细长结构的上支撑板;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分别从位于上支撑板下侧且彼此之间间隔开预定间隔的预定位置处向下延伸以便与底部接触;一对上枢转板,可绕一沿第一方向的轴相对于上支撑板向下枢转,上枢转板分别铰链于上支撑板的两端部,所述两端部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彼此相对;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每一侧枢转板为一对并可绕一沿垂直于第一和第三方向的第二方向的轴向内枢转,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中的每一个分别铰接于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中的每一个的两侧;以及一固定地接合在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之间的中间板;其中,当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向内枢转约90度且上枢转板向下枢转约90度时,所述可折叠桌以紧凑结构折合在上支撑板与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中。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与其它优点通过参阅附图详细描述其优选实施例会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其中图1是传统可展开桌的透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桌的透视图;图3是图2所示可折叠桌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支撑杆的支撑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上枢转板和第一或第二侧枢转板之间的接合结构局部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托盘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7是表示可折叠桌的全折叠状态的透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可折叠桌的透视图;以及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可折叠桌的透视图。下面,将结合附图2至9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各图中,各方向表示为第一、第二和第三方向901、902和903。但是,它们并非单纯地局限于图中所示者,即它们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而示出。这里使用了笛卡儿坐标。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桌200,而图3是可折叠桌的分解透视图。参见图2和3,可折叠桌200包括一个上支撑板210,具有沿第一方向901延伸的细长结构;以及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230和240,分别从上支撑板210的沿第一方向901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211和212的下侧向下延伸,以便与诸如地板等接触。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230和240固定于上支撑板210,并与上支撑板210一起形成一倒U形。上枢转板220在其一端部铰接于上支撑板210,以便绕一沿第一方向901的轴相对于上支撑板210向下枢转。特别参见图3,上支撑板210和上枢转板220通过至少两个铰链216进行组装。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270和280分别铰接于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230和240,以便绕一与第一方向901垂直的第二方向902的轴向内枢转。同样,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270和280中的每一个通过多个铰链236安装于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230和240。同时,最好是,第一侧支撑板230的宽度比上支撑板210的宽度小约第一侧枢转板270的厚度t1,而第二侧支撑板240的宽度比上支撑板210的宽度小约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桌,包括:一个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细长结构的上支撑板;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分别从上支撑板的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的下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向下延伸以便与底部接触;一上枢转板,可绕一沿第一方向的轴相对于上支撑板向下枢转,上枢 转板在其一端铰链于上支撑板;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可绕一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轴向内枢转,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分别铰链于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以及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的预定部位处、并可从该部位向上枢转第一和第二翼板;其中,当 第一和第二侧枢转板向内枢转约90度且上枢转板向下枢转约90度时,所述可折叠桌以紧凑结构折合在上支撑板与第一和第二侧支撑板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仲熹赵根植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鲜明工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