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79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能抑制工具头的振动。冲击起子(1)包括:马达(10)、在马达(10)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的锤体(70)、沿着旋转方向受到锤体(70)打击的砧座(14)、收纳锤体(70)的锤体壳体(8)、以及设置于锤体壳体(8)内且用于支承砧座(14)的2个轴承(80A、80B),2个轴承(80A、80B)使用种类不相同的轴承,前侧的轴承(80A)为通常的球轴承,后侧的轴承(80B)为角接触球轴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沿着旋转方向受到打击的砧座的冲击起子等冲击工具。
技术介绍
在例如冲击起子中,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从马达接受旋转传递的主轴上借助滚珠而连结有锤体,并且利用外套于主轴上的螺旋弹簧,而使锤体与作为能够安装工具头的输出轴的砧座卡合,随着作用于砧座的转矩的提高,使锤体与砧座进行卡合/脱离,从而能够间歇性地产生旋转打击力(冲击)。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73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现有的冲击工具中,砧座利用滚针轴承等轴承枢转而被支承于锤体壳体等壳体,由于轴承和砧座之间在构造上存在有间隙,因此,会出现:旋转时砧座晃动而导致其前端的工具头产生振动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工具头振动的冲击工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体,其在马达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砧座,其沿着旋转方向受到锤体的打击;锤体壳体,其收纳锤体;以及2个以上的轴承,其设置于锤体壳体内,用于支承砧座,各轴承的种类互不相同。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以技术方案1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各轴承的内径和/或外径互不相同。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以技术方案1或2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各轴承被保持于锤体壳体或砧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体,其在马达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砧座,其沿着旋转方向受到锤体的打击,且具有用来供工具头插入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插入孔;以及锤体壳体,其收纳锤体,在插入孔的内表面中的相面对的平面间的间隔设定为下述这样的尺寸:在插入了对边间宽度的尺寸为6.35mm~6.34mm的六角量规时,能够插入到里侧,且在插入了对边间宽度的尺寸为6.37mm~6.36mm的六角量规时,能够插入到距离插入孔的开口而朝向里侧达到5.4mm以下的位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以技术方案4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相面对的平面间的间隔设定为:对边宽度的尺寸为6.39mm~6.38mm的六角量规无法插入的尺寸。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体,其在马达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砧座,其沿着旋转方向受到锤体的打击,且具有将工具头保持在用来供工具头插入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插入孔内的滚珠;以及锤体壳体,其收纳锤体,在插入孔内配置有:从径向或轴向而与被插入的工具头抵接的抵接构件。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以技术方案6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抵接构件为弹性体。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小砧座的晃动,从而能够抑制顶端工具头的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冲击起子的侧视图。图2是冲击起子的主视图。图3是冲击起子的中央纵向剖视图。图4是主体部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轴承变更例的砧座部分放大剖视图。图6是表示轴承变更例的砧座部分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轴承变更例的砧座部分放大剖视图。图8是表示轴承变更例的砧座部分放大剖视图。图9是具备通过插入孔的尺寸设定而实现防振功能的冲击起子的砧座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0是表示向市场销售的冲击工具的砧座中插入对边间宽度的尺寸不同的六角量规时的验证结果的表。图11是具备通过抵接构件而实现防振功能的冲击起子的砧座部分的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A、1B:冲击起子;2:主体部;3:手柄部;4:主体外壳;8:锤体壳体;10:马达;11: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2:主轴;13:打击机构;14:砧座;23:定子;24:转子;33:旋转轴;50:前筒部;50a:内径部;58:锤体壳体罩;70:锤体;71:螺旋弹簧;80A、80B、105:轴承;80a、106a:内圈;80b、106b:外圈;80c、106c:滚珠;81:臂部;82:中间垫片;84:后垫片;87:O型密封圈;92:插入孔;92a:开口;92b:平面;106:双列球轴承;109:O型密封圈;B:工具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的冲击起子的侧视图,图2是主视图,图3是中央纵向剖视图,图4是主体部的放大剖视图。冲击起子1包括:以中心轴为前后方向的主体部2、和从该主体部2向下方突出的手柄部3。冲击起子1的外壳由主体外壳4、后罩7和锤体壳体8构成,其中,主体外壳4设置成:将形成主体部2的筒状的马达外壳5、和形成手柄部3的手柄外壳6连接起来;后罩7利用螺钉紧固而被安装于马达外壳5的后端;锤体壳体8被组装于马达外壳5的前部。主体外壳4分割为左右半边外壳4a、4b,左右半边外壳4a、4b利用左右方向的螺钉9、9…而被组装起来。在主体部2,从后方起依次设置有:马达10、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1、主轴12和打击机构13。马达10被收纳于马达外壳5内,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1、主轴12和打击机构13被收纳于锤体壳体8内,设置于打击机构13的成为输出轴的砧座14是从锤体壳体8的前端朝向前方突出。在手柄部3的上部,收纳有:使触发器16朝向前方突出的开关15,在手柄部3的下端,形成有:用来安装作为电源的电池组18的电池安装部17。在该电池安装部17内,收纳有:与电池组18电连接的端子台19、以及位于端子台19上方的控制器20。控制器20中,设置有:搭载了微型计算机、开关元件等的控制电路板21,在电池安装部17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控制电路板21电连接的显示面板22,显示面板用来显示马达转数、电池组18的剩余电量等。马达10是:包括定子23和转子24的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首先,定子23被保持于马达外壳5内,其包括:层叠多块钢板而成的定子铁芯25、设置于定子铁芯25前后位置的前绝缘构件26和后绝缘构件27、以及经由前绝缘构件26和后绝缘构件27而被卷绕于定子铁芯25上的多个线圈28、28…。在前绝缘构件26上设置有3个熔合端子29、29…,在各熔合端子29的一端夹持着线圈28的线材且进行熔合在一起,各熔合端子29的另一端被卷绕到:从前绝缘构件26的下端向下突出设置的连结片30。该连结片30上电连接有:侧面看呈コ字状的端子单元31,端子单元31上焊接有从控制器20引出的与各熔合端子29对应的导线,利用螺钉32从下方夹着端子单元31地将其组装于连结片30。从端子单元31引出的三相电源线在开关15的后方从手柄部3内通过,然后与控制器20内的控制电路板21连接。转子24包括:位于轴心的旋转轴33、配置于旋转轴33周围的筒状的转子铁芯34、配置于转子铁芯34的外侧且沿着周向交替地改变极性的筒状的永磁体35、以及在这些部件的前侧呈放射状配置的多个传感器用永磁体36、36…。在前绝缘构件26的前端,利用螺钉固定有传感器电路板37,传感器电路板37上搭载有:用来检测转子24的传感器用永磁体36的位置、并输出旋转检测信号的3个旋转检测元件。在该传感器电路板37的下端,连接有:用来输出旋转检测信号的信号线,该信号线也和电源线一样是在开关15的后方从手柄部3内通过而连接于控制器20内的控制电路板21。后罩7呈帽状,利用未图示的左右的螺钉,从马达外壳5的后方进行安装,被保持于该后罩7的轴承39对旋转轴33的后端进行枢转支承。在轴承39的前方,且在旋转轴33上,之间隔着金属制的镶嵌衬套41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体,其在所述马达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砧座,其沿着旋转方向受到所述锤体的打击;锤体壳体,其收纳所述锤体;以及2个以上的轴承,其设置于所述锤体壳体内,用于支承所述砧座,各所述轴承的种类互不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3 JP 2018-0311731.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体,其在所述马达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砧座,其沿着旋转方向受到所述锤体的打击;锤体壳体,其收纳所述锤体;以及2个以上的轴承,其设置于所述锤体壳体内,用于支承所述砧座,各所述轴承的种类互不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轴承的内径和/或外径互不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轴承被保持于所述锤体壳体或所述砧座。4.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体,其在所述马达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砧座,其沿着旋转方向受到所述锤体的打击,且具有用来供工具头插入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插入孔;以及锤体壳体,其收纳所述锤体,所述插入孔的内表面中的相面对的平面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手岛治树近藤友幸安部健司塚本功儿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