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瘫痪患者仰卧位良肢位摆放下肢控制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742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瘫痪患者仰卧位良肢位摆放下肢控制辅具,包括大腿枕、小腿枕及脚部支撑装置,所述大腿枕和小腿枕弯折连接且弯折角度为锐角,所述小腿枕的下端与脚部支撑装置连接,所述脚部支撑装置的前端设置有限位脚套,所述大腿枕和小腿枕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大腿枕和小腿枕之间的角度,该辅具在实际使用时,将患者的大腿放置在大腿枕上,小腿放置在小腿枕上,脚放置在限位脚套内,利用限位脚套实施对患者脚部的限位,从而避免患者下肢的滑动,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实施对大腿枕与小腿枕之间角度调整,进而实现对患者下肢的大腿与小腿屈曲角度的调整,以达到最为舒适的状态。

A kind of lower limb control AIDS for paralysis patients in supine position and good limb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瘫痪患者仰卧位良肢位摆放下肢控制辅具
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械
,尤其是一种瘫痪患者仰卧位良肢位摆放下肢控制辅具。
技术介绍
良肢位摆放是对偏瘫或截瘫等患者最基础的治疗,对抑制痉挛模式(下肢伸肌痉挛)、防止关节僵硬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且良肢位可以增强对患侧肢体的感知觉的输入,有利于下肢功能的恢复。良肢位摆放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的康复效果。对于偏瘫或截瘫等瘫痪患者仰卧时,其下肢的固定支撑对于患者的康复极为重要,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抱枕来实施对患者下肢的支撑,然而这种状况下很可能因腘静脉在膝下受压导致深静脉血栓,且无法控制脚的位置,导致瘫痪下肢无法维持良好的体位;或者直接将下肢放在屈曲位,使用被子等物品抵住脚,防止脚下滑,但患者稍微移动身体,即容易造成患者的下肢滑动或向两侧倾倒。上述两种方法均不能很好地控制下肢于良肢位,影响康复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瘫痪患者仰卧位良肢位摆放下肢控制辅具,能够有效实施对偏瘫或者截瘫患者下肢的支撑,避免患者下肢滑动或向两侧倾倒,提高患者舒适度。本技术中的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瘫痪患者仰卧位良肢位摆放下肢控制辅具,包括大腿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瘫痪患者仰卧位良肢位摆放下肢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腿枕(10)、小腿枕(20)及脚部支撑装置(30),所述大腿枕(10)和小腿枕(20)弯折连接且弯折角度为锐角,所述小腿枕(20)的下端与脚部支撑装置(30)连接,所述脚部支撑装置(30)的前端设置有限位脚套(31),所述大腿枕(10)和小腿枕(20)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大腿枕(10)和小腿枕(20)之间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瘫痪患者仰卧位良肢位摆放下肢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腿枕(10)、小腿枕(20)及脚部支撑装置(30),所述大腿枕(10)和小腿枕(20)弯折连接且弯折角度为锐角,所述小腿枕(20)的下端与脚部支撑装置(30)连接,所述脚部支撑装置(30)的前端设置有限位脚套(31),所述大腿枕(10)和小腿枕(20)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大腿枕(10)和小腿枕(20)之间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瘫痪患者仰卧位良肢位摆放下肢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枕(10)上设置有第一卡槽(11),所述第一卡槽(11)沿着大腿枕(10)长度方向贯穿布置,所述小腿枕(20)上设置有第二卡槽(21),所述第二卡槽(21)沿着小腿枕(20)长度方向贯穿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瘫痪患者仰卧位良肢位摆放下肢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支撑装置(30)上设置有用于卡置脚掌的沉槽(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瘫痪患者仰卧位良肢位摆放下肢控制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枕(1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调节板(51),所述小腿枕(20)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调节板(52),所述第一调节板(51)的下板面设置有第一支杆(511),所述第二调节板(52)的下板面设置有第二支杆(521),所述第一支杆(511)的杆端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杆(512),所述第二支杆(521)的杆端铰接设置有第二连杆(522),所述第二连杆(522)的另一端与调节盘(53)的盘缘固定,第一连杆(51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13)铰接,所述第三连杆(513)固定在调节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景颂倪朝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