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用便携式下肢骨折固定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8711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救用便携式下肢骨折固定牵引装置,包括牵引支撑杆,所述的牵引支撑杆的一端安装有大腿根部连接机构,牵引支撑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上连接有足部固定套,所述的牵引支撑杆上还设置有多组下肢绑带;所述的牵引支撑杆为可折叠牵引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牵引装置能够在下肢中心轴线方向对下肢进行牵引,牵引效果好,固定在下肢后可以通过单手拉动牵引绳进行牵引操作,牵引绳可以随时卡住固定,操作方便,使用完后可以将牵引支撑杆折叠后整个装置收纳进一个很小的便携包中,适用于急救情况下使用。

A Portable Fixation and Traction Device for Lower Limb Fracture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救用便携式下肢骨折固定牵引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领域,涉及骨折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下肢骨折固定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下肢骨折或关节脱位时,受下肢肌肉自然收缩力的作用,常常出现骨折呈角、短缩移位及关节脱位复位后不稳等现象,为了对抗肌肉收缩,临床上常采用牵引治疗,牵引时下肢需要始终保持一定的体位。原始的托马斯架和布朗布朗氏架,是将绷带缠绕在金属架上,患肢小腿放在绷带上,金属架尾端设计有牵引滑轮,牵引砣通过牵引绳、牵引滑轮与骨折远端相连接,完成对抗肌力、达到骨折或关节复位的治疗目的,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广泛使用至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原始的托马斯架及布朗氏架为铁质材料焊接成型,耐腐性差,易生锈,不便储藏和保管,现已改用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很好地解决了生锈及防腐问题,并对牵引架进行改进,出现很多新型下肢牵引架,弥补了很多不足,但经长时间临床观察还存在如下缺陷:(A)牵引架的高度固定,适用于中等身材患者,身材过高或儿童患者使用时,体位明显不舒适,影响牵引及治疗效果。(B)牵引滑轮位置固定,制约牵引角度也恒定不变,不能满足不同类型骨折患者牵引治疗的需要。(C)患肢放置在用绷带缠绕的布托上,大腿依靠环绕的绷带抵抗牵引阻力,长时间牵引会出现环绕的绷带移位及变形,使局部软组织受压,使牵引架直接卡压在腘窝及会阴部,造成局部不适,患者经常自行调整体位,影响牵引及治疗效果。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下肢牵引架,,由主架、升降架及折叠架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主架与升降架套接相连,可上下拉伸,通过升降锁固定,可根据各年龄段不同身高患者的需要,调整升降架高度;主架上设计横向弧形内凹、纵向内弯的托板,适宜牵引肢体的舒适放置且方便清洁消毒;折叠架通过其上的转向器轴与主架相连接,与主架垂直位置时可在主架的滑动槽内上下移动,可改变牵引角度及降低重心,与主架垂直且在最高位置时,可通过转向器向主架方向折转90°,与主架平行叠放,占有空间小,方便护理及储放;多个带轴承牵引滑轮及支撑架的设计,可实现多角度及复合牵引,减少牵引力丢失,使牵引力保持均衡。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对牵引器做了优化改造,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牵引器依旧不够便携,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不适用与急救场景。随着我国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交通伤,建筑摔伤和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逐年增加。同时,现代战争随着高能量武器的发展和使用,导致战伤伤员在多种致伤因素下往往也存在骨折。在创伤急救中,骨折的临时固定和伤员的搬运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技术之一,而美国TCCC委员会也已经公认夹板固定及相关技术是一项适合战时战救人员及非战时急救人员的重要技术手段。如何能够迅速有效的对骨折进行固定,对于伤员能否迅速转送并救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常用的骨折急救固定装置是夹板固定,其具有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特别是对于四肢骨折的临时固定,能够起到较好的固定效果,在伤员后送途中减轻疼痛,止血,降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率,从而避免二次损伤。然而,我国目前急救使用的骨折固定装置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较落后的状态。以往用于急救骨折固定的大多还是木质夹板,不便于携带,固定效果差,同时需要配合绷带及三角巾使用,整个过程费时费力,达不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对于合并软组织伤的开放型粉碎型骨折,无法采用其进行固定;而卷式夹板虽具有可塑性,但这大大降低了其固定强度,一旦使用的三角巾和绷带固定不牢固,极易造成在搬运过程中的二次损伤,加重伤情;最为重要的是,其不具有沿骨折部位牵引的作用,无法减轻伤员局部疼痛,如移位或粉碎性骨折伤员转运时间长,骨折畸形愈合或二次移位,则会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给患者及伤员留下终身的残疾和遗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救用便携式下肢骨折固定牵引装置,解决现有的牵引器便携性和操作方便性不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急救用便携式下肢骨折固定牵引装置,包括牵引支撑杆,所述的牵引支撑杆的一端安装有大腿根部连接机构,牵引支撑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上连接有足部固定套,所述的牵引支撑杆上还设置有多组下肢绑带;所述的牵引支撑杆为可折叠牵引支撑杆;所述的大腿根部连接机构包括套装在牵引支撑杆上的耳座,还包括连接带,连接带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卡钩,一对卡钩与耳座相连;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套装在牵引支撑杆上的L形定滑轮座和动滑轮座,L形定滑轮座内安装有一组定滑轮,定滑轮的转动轴与牵引支撑杆的轴线呈空间异面垂直布设;所述的动滑轮座内安装有一组动滑轮,动滑轮座底部设置有绳座,绳座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绑绳杆,绳座的底部另一侧加工有卡绳槽,绑绳杆上固定有牵引绳的一端,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后卡在卡绳槽中;所述的动滑轮座顶部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与足部固定套相连。本技术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的牵引支撑杆包括多个两端开放的空心支撑杆,与耳座相连的空心支撑杆上只加工有套装母头,与L形定滑轮座相连的空心支撑杆上只加工有套装公头,其它空心支撑杆的一端均加工有套装公头,其它空心支撑杆的另一端均加工有套装母头,通过套装公头和套装母头的配合将多个空心支撑杆拼装在一起;拼装在一起的多个空心支撑杆内穿有一根弹性绳,弹性绳的一端从耳座上设置的第一弹性绳固定孔穿出打结后固定在第一弹性绳固定孔外,弹性绳的另一端从L形定滑轮座的底部设置的第二弹性绳固定阶梯孔中穿出打结后固定在第二弹性绳固定阶梯孔内。所述的连接带上还设置有卡扣,通过卡扣的公头和母头的配合能够实现连接带的开合;所述的卡扣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扣,连接带安装在第一伸缩扣上使得连接带的长度可调节。所述的足部固定套包括脚腕缠绕带,脚腕缠绕带上垂直固定有足底牵引带的一端,足底牵引带的另一端通过柔性套环垂直套装在脚腕缠绕带上,足底牵引带上安装有活动连接座,活动连接座与连接环相连。所述的足底牵引带上设置有第二伸缩扣,足底牵引带安装在第二伸缩扣上使得足底牵引带的长度可调节。所述的脚腕缠绕带采用自粘带制成,脚腕缠绕带上还垂直固定有初步固定自粘带。所述的下肢绑带通过弹性套筒套装在牵引支撑杆上能够在牵引支撑杆上移动。所述的下肢绑带为四组,采用自粘带制成。所述的一组定滑轮为两个,一组动滑轮也为两个。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Ⅰ)本技术的固定牵引装置能够在下肢中心轴线方向对下肢进行牵引,牵引效果好,固定在下肢后可以通过单手拉动牵引绳进行牵引操作,牵引绳可以随时卡住固定,操作方便,使用完后可以将牵引支撑杆折叠后整个装置收纳进一个很小的便携包中,适用于急救情况下使用。(Ⅱ)本技术的牵引机构通过L形结构和滑轮组的配合能够将牵引力施加在下肢轴线处,牵引效果好。(Ⅲ)本技术的牵引机构固定强度好,在搬运过程中能够避免二次损伤,本技术具有沿骨折部位牵引的作用,能够减轻伤员局部疼痛,能够避免骨折畸形愈合或二次移位。(Ⅳ)本技术的牵引支撑杆可折叠,在不使用是能够折叠在一起,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牵引支撑杆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耳座位置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牵引机构和足部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救用便携式下肢骨折固定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支撑杆(1),所述的牵引支撑杆(1)的一端安装有大腿根部连接机构(2),牵引支撑杆(1)的另一端安装有牵引机构(3),牵引机构(3)上连接有足部固定套(4),所述的牵引支撑杆(1)上还设置有多组下肢绑带(5);所述的牵引支撑杆(1)为可折叠牵引支撑杆;所述的大腿根部连接机构(2)包括套装在牵引支撑杆(1)上的耳座(201),还包括连接带(202),连接带(20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卡钩(203),一对卡钩(203)与耳座(201)相连;所述的牵引机构(3)包括套装在牵引支撑杆(1)上的L形定滑轮座(301)和动滑轮座(302),L形定滑轮座(301)内安装有一组定滑轮(303),定滑轮(303)的转动轴与牵引支撑杆(1)的轴线呈空间异面垂直布设;所述的动滑轮座(302)内安装有一组动滑轮(304),动滑轮座(302)底部设置有绳座(305),绳座(305)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绑绳杆(306),绳座(305)的底部另一侧加工有卡绳槽(307),绑绳杆(306)上固定有牵引绳(308)的一端,牵引绳(308)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303)和动滑轮(304)之后卡在卡绳槽(307)中;所述的动滑轮座(302)顶部固定有连接环(309),连接环(309)与足部固定套(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救用便携式下肢骨折固定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支撑杆(1),所述的牵引支撑杆(1)的一端安装有大腿根部连接机构(2),牵引支撑杆(1)的另一端安装有牵引机构(3),牵引机构(3)上连接有足部固定套(4),所述的牵引支撑杆(1)上还设置有多组下肢绑带(5);所述的牵引支撑杆(1)为可折叠牵引支撑杆;所述的大腿根部连接机构(2)包括套装在牵引支撑杆(1)上的耳座(201),还包括连接带(202),连接带(20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卡钩(203),一对卡钩(203)与耳座(201)相连;所述的牵引机构(3)包括套装在牵引支撑杆(1)上的L形定滑轮座(301)和动滑轮座(302),L形定滑轮座(301)内安装有一组定滑轮(303),定滑轮(303)的转动轴与牵引支撑杆(1)的轴线呈空间异面垂直布设;所述的动滑轮座(302)内安装有一组动滑轮(304),动滑轮座(302)底部设置有绳座(305),绳座(305)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绑绳杆(306),绳座(305)的底部另一侧加工有卡绳槽(307),绑绳杆(306)上固定有牵引绳(308)的一端,牵引绳(308)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303)和动滑轮(304)之后卡在卡绳槽(307)中;所述的动滑轮座(302)顶部固定有连接环(309),连接环(309)与足部固定套(4)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用便携式下肢骨折固定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支撑杆(1)包括多个两端开放的空心支撑杆(101),与耳座(201)相连的空心支撑杆(101)上只加工有套装母头(103),与L形定滑轮座(301)相连的空心支撑杆(101)上只加工有套装公头(102),其它空心支撑杆(101)的一端均加工有套装公头(102),其它空心支撑杆(101)的另一端均加工有套装母头(103),通过套装公头(102)和套装母头(103)的配合将多个空心支撑杆(101)拼装在一起;拼装在一起的多个空心支撑杆(101)内穿有一根弹性绳(104),弹性绳(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扬雷伟马真胜杨晓江卢昌波李天清马田成王法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