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钢复合板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868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钛钢复合板的生产方法,显著降低了钛钢复合板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所用坯料为Ti板在上表面,Q235在下表面,二者通过爆炸复合法复合在一起,Ti板和Q235的厚度比例为:坯厚56㎜,其中Ti板厚6㎜、Q235板厚50㎜,成品复合板厚度18㎜,其中Ti板厚2㎜、Q235板厚16㎜,厚度公差为正公差(0,+0.5㎜)。该钛钢复合板轧制生产步骤为:加热‑高压水除鳞‑轧制‑热矫直‑剪切‑喷印‑冷矫‑检查收集‑组吊‑入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钛钢复合板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钛钢复合板的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钛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其特征为重量轻、强度高、具金属光泽,亦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由于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强酸、抗强碱,以及高强度、低密度,被誉为“太空金属”。但其使用成本较高,尤其是作为结构部件时问题尤为突出。为降低使用成本,通常将其制成钛钢复合板。不但具有钛的耐蚀性,而且具有普通钢板的强度,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钛钢复合板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填充金属钢锭轧制法、爆炸复合法、轧制压接法、堆焊法等,工业上常采用爆炸复合法或轧制压接法。其中,轧制压接法又包括厚板轧制法与连续热轧法。爆炸复合法通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对环境污染过高,不利于环保。轧制压接法是将板组装、加热轧制。爆炸复合法、厚板轧制法制造的钛钢复合板为中厚板,连续热轧法制造的钛钢复合薄板,主要用作海洋钢构造物的衬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钢复合板的生产方法,轧制制造的钛钢复合板为中板,坯料厚度为56mm、成品厚度18mm,其生产方法不受季节影响,同时满足环境污染小、成本低、生产规格与产品规格可控等特点,尤其适合企业批量生产,重要的是大幅降低使用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钛钢复合板生产方法,该钛钢复合板的生产坯料是Ti板在上表面,结构钢在下表面的复合板,Ti板和结构钢是通过爆炸复合法进行表面预处理后复合在一起。Ti板和结构钢的厚度比例为:复合板坯厚56㎜,其中Ti板厚6㎜、Q235板厚50㎜,轧制后所得成品复合板厚18㎜,其中Ti板厚2㎜、Q235板厚16㎜,厚度公差为正公差:0~0.5㎜。主要生产步骤如下(1)加热:采用四个加热段:预热段温度:600~670℃,一加温度:680~750℃,二加温度860~890℃,均热段温度:900~920℃,在炉时间2~2.5min/㎜,(是普通低合金钢在炉时间的2~2.5倍),当在炉时间超过2.5min/mm时,则二加和均热段的温度均分别下降20~30℃。加热采用步进式加热炉,有4个加热段,板坯先在低温段:预热段和一加热段,缓慢升温至650~720℃,加热60~70min,然后再步进至二加热段升温30~40min,最后在均热段均热30~50min,使得钢板表面温度为880~900℃,从而使整个加热过程板坯的温差在20℃以内,防止因为温差大导致钢板扣头严重。(2)高压水除鳞;初除鳞一道次,除鳞喷嘴下降到对应的位置,除鳞速度1.5m/s。(3)轧制:(3.1)轧前做好清灰工作;采用二级模型轧制,生产号为虚拟号;轧区关闭所有冷却、除鳞水,采用无水轧制,减小氧化皮的生成,和钢板开裂;上工作辊与辊身的切水板间隙在压靠后测量值≤5㎜,预防缠辊。(3.2)因Ti板的延伸大于结构钢,配辊时需保证下辊直径小于上辊0~3mm,保证轧制过程中不扣头。(3.3)轧制规程:因Ti板的延伸率比结构钢大,容易引起扣头,采用5道次轧制,尽量大点压下率轧制,设置最大压下率为29%,根据轧制规程模型计算得到最小压下率为11.5%,钛复合钢板在热轧机上进行5道次轧制,各道次压下量分别为:15mm,12mm,6mm,3.5mm,2.5mm,在轧制过程中关闭机上除鳞水,5道次得到厚度为18mm钛复合钢板,5道次的压下率呈递减抛物线趋势,总压下率为103%,末道次轧制力限定≥25000N,防止增道次。由于是双相钢,单道次中Ti板和结构钢的变形率也是不同比例,因此,道次越少越有助于控制他们各自压下率的精度,对于轧制规程,需要精确计算,才能获得目标总厚度、目标Ti板厚度和目标结构钢厚度。(3.4)开轧温度880~900℃,终轧温度>700℃,采用恒比例凸度轧制方法,在不考虑横向变形的情况下,但只要比例凸度始终保持不变,钢板的板形就能始终保持良好。(3.5)厚度控制:因双钢种轧制,会出现厚度出格现象,采用前一块同规格轧制厚度锁定,采用测厚仪控制方法,根据第一块的实物厚度和测厚仪厚度的偏差来修正轧制目标厚度。(4)热矫直:因Ti的延伸大,最终成品的板形为整体中间鼓包,为了消除整体中间鼓包,采用10000KN以上大矫直力,用负弯辊矫直,矫直过程为:通过第一对矫直辊后,弯曲变为负向弯曲,接着再变为正向弯曲,每次弯曲过程中,曲率都逐渐变小,直到通过最后一道矫直辊,其曲率变为0,钢板平直度良好;(5)精整:定尺剪一分为二;喷印和侧喷(喷印内容:钢板号、钢种、合同尺寸规格),不刻印。在精整工艺之后还可选择性的进行冷矫,但为了保证表面质量,应尽可能不使用冷矫。检查收集后,组吊下线堆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定适当的加热和均热工艺,并在轧制过程中采用无水轧制,防止了复合板在轧制过程中开裂的现象;采用固定下辊小于上辊0-3mm,有效缓解了在轧制过程中出现扣头现象,而且大大减小了对轧辊的伤害;采用测厚仪控制厚度精度,同板差和异板差控制在0.2mm以内;恒比例凸度轧制方法,确保钢板平直度良好,板坯的平直度控制在2mm/m以内。本申请将Ti板和Q235结构钢复合在一起,既有钛的耐蚀性、又有普通钢板作为结构物的强度。本申请公开的轧制方法与现有钛钢复合板的轧制方法相比,轧制成本更低。生产不受季节影响,环境污染小,生产工艺流程短,生产规格与产品规格可控,材料外观和表面质量好,批量生产质量稳定,无质量波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板坯加热工艺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板坯轧制规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轧制参数柱状图,分别涉及道次压下量变化、道次轧制力变化、道次扭矩变化,其中左侧柱状为设定值,右侧柱状为实际值,在实际控制中采用自学习控制原理,以达到实测值和计算值相一致的目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钛钢复合板的产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涉及一种18mm钛钢复合板(中板)的生产方法,该钛钢复合板中Ti板(99%纯Ti)在上表面,Q235在下表面,二者已经通过爆炸复合法进行表面预处理后复合在一起,Ti板和Q235的厚度比例为:坯厚56㎜(其中Ti板厚6㎜、Q235板厚50㎜)→18㎜(其中Ti板厚2㎜、Q235板厚16㎜),厚度公差为正公差(0,+0.5㎜)。该钛钢复合板轧制生产步骤为:加热-高压水除鳞-轧制-热矫直-剪切-喷印-冷矫-检查收集-组吊-入库。一、加热:加热采用步进式加热炉,采用四个加热段:预热段温度:600~670℃,一加温度:680~750℃,二加温度860~890℃,均热段温度:900~920℃,在炉时间2~2.5min/㎜。参见附图1,工业纯Ti的β转变温度在882~920℃之间,超过这个温度范围Ti组织就会粗大,Fe和C在Ti中的扩散速度就会增大,接口上就易形成脆性化合物。因此钢板温度一般低于900℃,在炉时间为2~2.5min/㎜(是一般在炉时间的2~2.5倍),实际加热过程中加热时间为2h,控制均热段炉气温度900℃,控制均热时间25min以上。若其他原因导致加热速率超过2.5min/mm,则二加和均热段下降20~30℃。二、轧制对于钛钢复合板轧制来说,设定控制的首要问题是轧制变形规程的设计问题。目前,生产现场大多根据生产经验制定轧制规范系数,按照规范系数求得压下率分配,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钛钢复合板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钛钢复合板的生产坯料是Ti板在上表面,结构钢在下表面的复合板,主要生产步骤如下(1)加热:采用四个加热段:预热段温度:600~670℃,一加温度:680~750℃,二加温度860~890℃,均热段温度:900~920℃,在炉时间2~2.5min/㎜,,当在炉时间超过2.5min/mm时,则二加和均热段的温度均分别下降20~30℃,控制整个加热过程板坯的温差在20℃以内以抑制扣头严重;(2)高压水除鳞;初除鳞一道次,除鳞喷嘴下降到对应的位置,除鳞速度1.5m/s;(3)轧制:轧前做好清灰工作;采用二级模型轧制,生产号为虚拟号;轧区关闭所有冷却、除鳞水,采用无水轧制;上工作辊与辊身的切水板间隙在压靠后测量值≤5㎜,预防缠辊;因Ti板的延伸大于结构钢,配辊时需保证下辊直径小于上辊0~3mm,保证轧制过程中不扣头;轧制采用的规程:因Ti板的延伸率比Q235大,容易引起扣头,采用5道次轧制,尽量大点压下率轧制,设置最大压下率为29%,根据轧制规程模型计算得到最小压下率为11.5%,钛复合钢板在热轧机上进行5道次轧制,各道次压下量分别为:15mm,12mm,6mm,3.5mm,2.5mm,在轧制过程中关闭机上除鳞水,5道次得到厚度为18mm钛复合钢板,5道次的压下率呈递减抛物线趋势,总压下率为103%,末道次轧制力限定≥25000N,防止增道次;开轧温度880~900℃,终轧温度>700℃,采用恒比例凸度轧制方法;(4)热矫直:因Ti的延伸大,最终成品的板形为整体中间鼓包,为了消除整体中间鼓包,采用10000KN以上大矫直力,用负弯辊矫直,矫直过程为:通过第一对矫直辊后,弯曲变为负向弯曲,接着再变为正向弯曲,每次弯曲过程中,曲率都逐渐变小,直到通过最后一道矫直辊,其曲率变为0,钢板平直度良好;(5)精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钢复合板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钛钢复合板的生产坯料是Ti板在上表面,结构钢在下表面的复合板,主要生产步骤如下(1)加热:采用四个加热段:预热段温度:600~670℃,一加温度:680~750℃,二加温度860~890℃,均热段温度:900~920℃,在炉时间2~2.5min/㎜,,当在炉时间超过2.5min/mm时,则二加和均热段的温度均分别下降20~30℃,控制整个加热过程板坯的温差在20℃以内以抑制扣头严重;(2)高压水除鳞;初除鳞一道次,除鳞喷嘴下降到对应的位置,除鳞速度1.5m/s;(3)轧制:轧前做好清灰工作;采用二级模型轧制,生产号为虚拟号;轧区关闭所有冷却、除鳞水,采用无水轧制;上工作辊与辊身的切水板间隙在压靠后测量值≤5㎜,预防缠辊;因Ti板的延伸大于结构钢,配辊时需保证下辊直径小于上辊0~3mm,保证轧制过程中不扣头;轧制采用的规程:因Ti板的延伸率比Q235大,容易引起扣头,采用5道次轧制,尽量大点压下率轧制,设置最大压下率为29%,根据轧制规程模型计算得到最小压下率为11.5%,钛复合钢板在热轧机上进行5道次轧制,各道次压下量分别为:15mm,12mm,6mm,3.5mm,2.5mm,在轧制过程中关闭机上除鳞水,5道次得到厚度为18mm钛复合钢板,5道次的压下率呈递减抛物线趋势,总压下率为103%,末道次轧制力限定≥25000N,防止增道次;开轧温度880~900℃,终轧温度>700℃,采用恒比例凸度轧制方法;(4)热矫直:因Ti的延伸大,最终成品的板形为整体中间鼓包,为了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波朱进兴王小双侯树龙承伟东林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