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纸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459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折叠纸盒,包括矩形底板、前端板、后端板,矩形底任一相对的两边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一号、二号等腰梯形板,相对的两边分别为一号、二号等腰梯形板的下底边,前端板、后端板上分别竖直设置有两条一号翻折边,一号翻折边分别将前、后端板分成左边、中间、右边三部分,前端板的中间部分与一号等腰梯形板的上底边可折叠连接,后端板的中间部分与二号等腰梯形板的上底边可折叠连接,矩形底板另外两边分别可折叠的连接有左侧板、右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便捷,具有趣味性;纸质材料环保、可以铺展开来进行运输,成本低,实用性强。

A folding cart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纸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纸盒,更具体一点说,涉及一种折叠纸盒,属于纸盒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文具收纳盒是学生日常中必要的工具,市场上售卖的一般是铁盒、塑料盒,由于其固定的造型结构需要较大的空间存储,而且在快件分拣和运输的过程中,纸盒难免会出现碰撞的情况,若遭受一定的外力后难免会出现变形和破损的情况,因此造成运输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法便捷、运输成本低等技术特点的一种纸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折叠纸盒,包括矩形底板,还包括前端板以及高度是前端板高度2-3倍的后端板,所述矩形底任一相对的两边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大小、尺寸相同的一号、二号等腰梯形板,且所述相对的两边分别为一号、二号等腰梯形板的下底边,所述前端板、后端板上分别竖直设置有两条一号翻折边,所述一号翻折边分别将前、后端板分成左边、中间、右边三部分,所述前端板的中间部分与一号等腰梯形板的上底边可折叠连接,所述后端板的中间部分与二号等腰梯形板的上底边可折叠连接,所述前端板的左、右边部分用于与一号等腰梯形板的腰连接,所述后端板的左、右边部分用于与二号等腰梯形板的腰连接,所述矩形底板另外两边分别可折叠的连接有左侧板、右侧板,所述左、右侧板,大小、尺寸相同。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分别与矩形底板间连有一个一号防尘襟片。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前端板的左、右边部分与一号等腰梯形板的腰间以及后端板的左、右边部分与二号等腰梯形板的腰间均设置有二号防尘襟片。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上均连接有三号防尘襟片、四号防尘襟片,所述左侧板上的三号防尘襟片与前端板左部分连接,所述右侧板上的三号防尘襟片与前端板右部分连接;所述左侧板上的四号防尘襟片与后端板左部分连接,所述右侧板上的四号防尘襟片与后端板右部分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一号翻折边上均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孔洞。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便捷,具有趣味性;纸质材料环保、可以铺展开来进行运输,成本低,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为一种折叠纸盒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一种折叠纸盒,包括矩形底板1,还包括前端板2以及高度是前端板2高度2-3倍的后端板3,所述矩形底板1任一相对的两边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大小、尺寸相同的一号等腰梯形板4、二号等腰梯形板5,且所述相对的两边分别为一号等腰梯形板4、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下底边,所述前端板2、后端板3上分别竖直设置有两条一号翻折边6,所述一号翻折边6分别将前端板2、后端板3分成左边、中间、右边三部分,所述前端板2的中间部分与一号等腰梯形板4的上底边可折叠连接,所述后端板3的中间部分与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上底边可折叠连接,所述前端板2的左、右边部分用于与一号等腰梯形板4的腰连接,所述后端板3的左、右边部分用于与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腰连接,所述矩形底板1另外两边分别可折叠的连接有左侧板7、右侧板8,所述左侧板7、右侧板8大小、尺寸相同;本技术一种折叠纸盒,包括矩形底板1、前端板2、后端板3,后端板3的高度是前端板2高度的2-3倍,矩形底板1上任一相对的两边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一号等腰梯形板4、二号等腰梯形板5,一号等腰梯形板4、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大小、尺寸相同,且所述相对的两边分别为一号等腰梯形板4、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下底边,在前端板2、后端板3上均纵向竖直设置有两条一号翻折边6,前端板2上的两条一号翻折边6将其分为左边、中间、右边三部分,后端板3上的两条一号翻折边6也将其分为左边、中间、右边三部分,其中,通过前端板2的中间部分与一号等腰梯形板4的上底边可折叠连接,前端板2的左部分、右边部用于与一号等腰梯形板4的腰连接,使得前端板2可以围绕一号等腰梯形板4设置,通过后端板3的中间部分与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上底边可折叠连接,后端板3的左、右边部分用于与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腰连接,使得后端板3可以围绕二号等腰梯形板5设置,在矩形底板1另外两边分别可折叠的连接有左侧板7、右侧板8,左侧板7、右侧板8大小、尺寸相同,本技术的折叠纸盒在进行运输过程中处于如图1所示的铺展状态,占用空间小,运输成本低,不会碰撞损坏,使用折叠纸盒前,先通过一号翻折边6将前端板2、后端板3弯折,然后将前端板2的左边、中间、右边三部分分别对应连接在一号等腰梯形板4的腰、上底边和腰上并固定,再将后端板3的左边、中间、右边三部分分别对应连接在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腰、上底边和腰上并固定,然后折叠左侧板7、右侧板8,将左侧板7与前端板2、后端板3以及右侧板8与前端板2、后端板3连接固定,获得如图2所示的立体的纸盒,由于后端板3的高度是前端板2高度的2-3倍,从前端板2位置往纸盒内放置笔等其他文具更加方便,且造型美观,因此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便捷,具有趣味性,纸质材料环保、可以铺展开来进行运输,成本低,实用性强。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左侧板7、右侧板8分别与矩形底板1间连有一个一号防尘襟片9;如图1所示,左侧板7、右侧板8分别与矩形底板1间连有一个一号防尘襟片9,通过一号防尘襟片9设置,使得左侧板7与矩形底板1间以及右侧板8与矩形底板1间连接更加牢固,且具有一定的间隙防尘作用。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前端板2的左、右边部分与一号等腰梯形板4的腰间以及后端板3的左、右边部分与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腰间均设置有二号防尘襟片10;如图1所示,前端板2的左、右边部分与一号等腰梯形板4的腰间设置有二号防尘襟片10,后端板3的左、右边部分与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腰间设置有二号防尘襟片10,通过二号防尘襟片10设置,使得前端板2与一号等腰梯形板4连接以及后端板3与二号等腰梯形板5连接的更加牢固,且二号防尘襟片10也具有间隙防尘作用。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左侧板7、右侧板8上均连接有三号防尘襟片11、四号防尘襟片12,所述左侧板7上的三号防尘襟片11与前端板2左部分连接,所述右侧板8上的三号防尘襟片11与前端板2右部分连接;所述左侧板7上的四号防尘襟片12与后端板3左部分连接,所述右侧板8上的四号防尘襟片12与后端板3右部分连接;如图1、2所示,在左侧板7、右侧板8上均连接有三号防尘襟片11、四号防尘襟片12,当纸盒折叠成型后,左侧板7上的三号防尘襟片11与前端板2左部分连接,左侧板7上的四号防尘襟片12与后端板3左部分连接,右侧板8上的三号防尘襟片11与前端板2右部分连接,右侧板8上的四号防尘襟片12与后端板3右部分连接,通过三号防尘襟片11、四号防尘襟片12设置,使得折叠纸盒更加牢固,同时三号防尘襟片11、四号防尘襟片12具有间隙防尘作用。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一号翻折边6上均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孔洞;一号翻折边6上均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孔洞,通过若干个孔洞的设置,使得一号翻折边6翻折时,更加省力、方便,同时也使得一号翻折边6更加醒目,具有导向翻折的作用。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纸盒,包括矩形底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端板(2)以及高度是前端板(2)高度2‑3倍的后端板(3),所述矩形底板(1)任一相对的两边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大小、尺寸相同的一号、二号等腰梯形板(4,5),且所述相对的两边分别为一号、二号等腰梯形板(4,5)的下底边,所述前端板(2)、后端板(3)上分别竖直设置有两条一号翻折边(6),所述一号翻折边(6)分别将前、后端板(2,3)分成左边、中间、右边三部分,所述前端板(2)的中间部分与一号等腰梯形板(4)的上底边可折叠连接,所述后端板(3)的中间部分与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上底边可折叠连接,所述前端板(2)的左、右边部分用于与一号等腰梯形板(4)的腰连接,所述后端板(3)的左、右边部分用于与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腰连接,所述矩形底板(1)另外两边分别可折叠的连接有左侧板(7)、右侧板(8),所述左、右侧板(7,8)大小、尺寸相同;所述左侧板(7)、右侧板(8)分别与矩形底板(1)间连有一个一号防尘襟片(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纸盒,包括矩形底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端板(2)以及高度是前端板(2)高度2-3倍的后端板(3),所述矩形底板(1)任一相对的两边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大小、尺寸相同的一号、二号等腰梯形板(4,5),且所述相对的两边分别为一号、二号等腰梯形板(4,5)的下底边,所述前端板(2)、后端板(3)上分别竖直设置有两条一号翻折边(6),所述一号翻折边(6)分别将前、后端板(2,3)分成左边、中间、右边三部分,所述前端板(2)的中间部分与一号等腰梯形板(4)的上底边可折叠连接,所述后端板(3)的中间部分与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上底边可折叠连接,所述前端板(2)的左、右边部分用于与一号等腰梯形板(4)的腰连接,所述后端板(3)的左、右边部分用于与二号等腰梯形板(5)的腰连接,所述矩形底板(1)另外两边分别可折叠的连接有左侧板(7)、右侧板(8),所述左、右侧板(7,8)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青周楠葛庆邢岑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