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士珍专利>正文

新型农业水稻种植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296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1:53
新型农业水稻种植大棚,包括拱杆、定位板、底板、下连杆、固定板、卡板、定位套内孔、上连杆,所述底板下表面连接地面,拱杆下表面连接底板,底板具有多个定位杆,定位杆在拱杆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拱杆具有定位板槽,定位板与定位板槽相适应,定位板穿过定位板槽,定位板两端具有定位杆孔,定位杆与定位杆孔相适应,定位杆上部穿过定位杆孔连接螺母,下连杆侧面连接拱杆,固定板具有下连杆槽,下连杆右侧与下连杆槽相适应,下连杆右侧连接下连杆槽,固定板具有插杆,下连杆右侧具有插杆槽,插杆与插杆槽相适应,插杆插入插杆槽,拱杆具有固定板槽,固定板与固定板槽相适应,固定板插入固定板槽,固定板左侧具有卡板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农业水稻种植大棚
本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农业水稻种植大棚。
技术介绍
在水稻种植之前需要在大棚内对水稻种子育苗,然而现有的水稻育苗大鹏的框架结构不牢固,容易造成倾斜,减少大鹏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新型农业水稻种植大棚。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农业水稻种植大棚,包括拱杆、定位板、底板、下连杆、固定板、卡板、定位套内孔、上连杆,所述底板下表面连接地面,拱杆下表面连接底板,底板具有多个定位杆,定位杆在拱杆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拱杆具有定位板槽,定位板与定位板槽相适应,定位板穿过定位板槽,定位板两端具有定位杆孔,定位杆与定位杆孔相适应,定位杆上部穿过定位杆孔连接螺母,下连杆侧面连接拱杆,固定板具有下连杆槽,下连杆右侧与下连杆槽相适应,下连杆右侧连接下连杆槽,固定板具有插杆,下连杆右侧具有插杆槽,插杆与插杆槽相适应,插杆插入插杆槽,拱杆具有固定板槽,固定板与固定板槽相适应,固定板插入固定板槽,固定板左侧具有卡板槽,卡板与卡板槽相适应,卡板穿过卡板槽,卡板通过螺栓连接拱杆,下连杆在拱杆两侧对称设置。所述拱杆具有定位套,定位套具有定位套内孔,中连杆外侧与定位套内孔相适应,中连杆穿过定位套内孔,支板下表面连接地面,支板上部具有上连杆孔,上连杆外侧与上连杆孔相适应,上连杆穿过上连杆孔,支板上部具有支板上板,支板上板上表面连接拱杆,螺杆依次穿过拱杆、支板上板连接螺母,多个拱杆沿底板前后均匀分布。有益效果:支板上板上表面连接拱杆,支板上板增大支板与拱杆的接触面积,支板对拱杆进行支撑,螺杆依次穿过拱杆、支板上板连接螺母,使支板与拱杆连接牢固,上连杆穿过上连杆孔,通过对上连杆定位,中连杆穿过定位套内孔,定位套对中连杆定位,卡板穿过卡板槽,卡板通过螺栓连接拱杆,使固定板相对拱杆位置固定,下连杆连接下连杆槽,通过固定板压紧下连杆,使下连杆与拱杆紧密连接,插杆插入插杆槽,避免下连杆前后串动,定位板穿过定位板槽,定位杆上部穿过定位杆孔连接螺母,使拱杆下部与底板连接牢固,此装置通下连杆、中连杆、上连杆上中下三个位置对拱杆定位,使前后分布的多个拱杆相对位置固定,互为一体,相互平衡力,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农业水稻种植大棚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农业水稻种植大棚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拱杆、底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拱杆、中连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拱杆、支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新型农业水稻种植大棚,包括拱杆01、定位板03、底板04、下连杆08、固定板11、卡板15、定位套内孔18、上连杆20,所述底板04下表面连接地面,拱杆01下表面连接底板04,底板04具有多个定位杆05,定位杆05在拱杆01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拱杆01具有定位板槽02,定位板03与定位板槽02相适应,定位板03穿过定位板槽02,定位板03两端具有定位杆孔06,定位杆05与定位杆孔06相适应,定位杆05上部穿过定位杆孔06连接螺母07,下连杆08侧面连接拱杆01,固定板11具有下连杆槽09,下连杆08右侧与下连杆槽09相适应,下连杆08右侧连接下连杆槽09,固定板11具有插杆12,下连杆08右侧具有插杆槽10,插杆12与插杆槽10相适应,插杆12插入插杆槽10,拱杆01具有固定板槽13,固定板11与固定板槽13相适应,固定板11插入固定板槽13,固定板11左侧具有卡板槽14,卡板15与卡板槽14相适应,卡板15穿过卡板槽14,卡板15通过螺栓16连接拱杆01,下连杆08在拱杆01两侧对称设置。所述拱杆01具有定位套17,定位套17具有定位套内孔18,中连杆19外侧与定位套内孔18相适应,中连杆19穿过定位套内孔18,支板21下表面连接地面,支板21上部具有上连杆孔22,上连杆20外侧与上连杆孔22相适应,上连杆20穿过上连杆孔22,支板21上部具有支板上板23,支板上板23上表面连接拱杆01,螺杆24依次穿过拱杆01、支板上板23连接螺母25,多个拱杆01沿底板04前后均匀分布。支板上板23上表面连接拱杆01,支板上板23增大支板21与拱杆01的接触面积,支板21对拱杆01进行支撑,螺杆24依次穿过拱杆01、支板上板23连接螺母25,使支板21与拱杆01连接牢固,上连杆20穿过上连杆孔22,通过对上连杆20定位,中连杆19穿过定位套内孔18,定位套17对中连杆19定位,卡板15穿过卡板槽14,卡板15通过螺栓16连接拱杆01,使固定板11相对拱杆01位置固定,下连杆08连接下连杆槽09,通过固定板11压紧下连杆08,使下连杆08与拱杆01紧密连接,插杆12插入插杆槽10,避免下连杆08前后串动,定位板03穿过定位板槽02,定位杆05上部穿过定位杆孔06连接螺母07,使拱杆01下部与底板04连接牢固,此装置通下连杆08、中连杆19、上连杆20上中下三个位置对拱杆01定位,使前后分布的多个拱杆01相对位置固定,互为一体,相互平衡力,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农业水稻种植大棚,其特征是:包括拱杆、定位板、底板、下连杆、固定板、卡板、定位套内孔、上连杆,所述底板下表面连接地面,拱杆下表面连接底板,底板具有多个定位杆,定位杆在拱杆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拱杆具有定位板槽,定位板与定位板槽相适应,定位板穿过定位板槽,定位板两端具有定位杆孔,定位杆与定位杆孔相适应,定位杆上部穿过定位杆孔连接螺母,下连杆侧面连接拱杆,固定板具有下连杆槽,下连杆右侧与下连杆槽相适应,下连杆右侧连接下连杆槽,固定板具有插杆,下连杆右侧具有插杆槽,插杆与插杆槽相适应,插杆插入插杆槽,拱杆具有固定板槽,固定板与固定板槽相适应,固定板插入固定板槽,固定板左侧具有卡板槽,卡板与卡板槽相适应,卡板穿过卡板槽,卡板通过螺栓连接拱杆,下连杆在拱杆两侧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农业水稻种植大棚,其特征是:包括拱杆、定位板、底板、下连杆、固定板、卡板、定位套内孔、上连杆,所述底板下表面连接地面,拱杆下表面连接底板,底板具有多个定位杆,定位杆在拱杆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拱杆具有定位板槽,定位板与定位板槽相适应,定位板穿过定位板槽,定位板两端具有定位杆孔,定位杆与定位杆孔相适应,定位杆上部穿过定位杆孔连接螺母,下连杆侧面连接拱杆,固定板具有下连杆槽,下连杆右侧与下连杆槽相适应,下连杆右侧连接下连杆槽,固定板具有插杆,下连杆右侧具有插杆槽,插杆与插杆槽相适应,插杆插入插杆槽,拱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士珍徐启达
申请(专利权)人:孙士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