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安山专利>正文

大蒜播种机的栽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8263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蒜播种机的栽植装置,它包括有一个以上播蒜组件;所述播蒜组件包括有插管和压杆芯,二者为分别通过相应的凸轮和弹性件来实现上下的往复作动,并通过彼此的差动配合来实现将蒜种栽植入土中;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插管和所述压杆芯为整合在同一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在高度方向上可自适应调节地连接于机架,其上还设有接地轮,所述接地轮为同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左右对齐;当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插管处于上极限位置时,其下口为仍突出所述安装座一定距离,并通过所述接地轮来实现与土面的间隙配合,从而在前移过程中既可含带蒜种,又能够避免与土壤发生抵顶产生阻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易于维修且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蒜播种机的栽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播种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蒜播种机的栽植装置。
技术介绍
大蒜的种植方式,一种是插播,一种是平播;其中,所谓插播是指将蒜种芽头朝上、蒂端朝下而按照一定的行、株距直立或近似直立地栽入土中。因此,对于按照插播种植方式设计的大蒜播种机而言,栽植装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件。现有技术中,与本专利技术最为接近的CN99247691.7号技术专利公开有这样一种大蒜播种机的栽植装置,它包括数个并排间开设置的播蒜组件;所述播蒜组件包括有插管和压杆芯,二者为分别通过相应的凸轮和弹性件来实现上下的往复作动,并通过彼此的差动配合来实现将蒜种栽植入土中,且当二者均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压杆芯的下端为高于所述插管侧壁上设置的进蒜孔。为避免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插管在前移过程中与土壤发生抵顶产生阻力,该栽植装置的技术思路是使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插管在处于上极限位置时为距离土面一定的高度,而通过下口套装弹性鸭嘴来实现对蒜种的含带;但所述弹性鸭嘴由于材质的原因,一方面是易损、不耐磨,另一方面也无法提供给蒜种刚性的导向,实际上并不能约束蒜种直立入土。虽然申请人于2013年4月25日也曾递交过一份名为‘蒜种播入装置’的CN103270836A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大体是在对称设置的左右两作为行走机构的链环上周向共同搭载有若干顺序排列的横置条形枕板,基于所述枕板整合有数个并排间开设置的播蒜组件,所述播蒜组件亦为插管和压杆芯,并同样是通过二者的差动配合来实现将蒜种栽植入土中;因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枕板在随所述链环平铺向土面的过程中有覆盖所述链环前端的挡罩辅助来阻止蒜种掉落,故而也就不存在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但由于其自重大,因此只适合大型的播种机械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蒜播种机的栽植装置,其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易于维修、耐用等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大蒜播种机的栽植装置,它包括有一个以上播蒜组件;所述播蒜组件包括有插管和压杆芯,二者为分别通过相应的凸轮和弹性件来实现上下的往复作动,并通过彼此的差动配合来实现将蒜种栽植入土中,且当二者均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压杆芯的下端为高于所述插管侧壁上设置的进蒜孔;特征是: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插管和所述压杆芯为整合在同一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在高度方向上可自适应调节地连接于机架,其上还设有接地轮,所述接地轮为同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左右对齐;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插管为不通过相应的所述凸轮来控制其上极限位置,或者,相应的所述凸轮为也整合在所述安装座上;当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插管处于上极限位置时,其下口为仍突出所述安装座一定距离,并通过所述接地轮来实现与土面的间隙配合,从而在前移过程中既可含带蒜种,又能够避免与土壤发生抵顶产生阻力。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所述插管是与土面间隙配合的,故二者间的距离使得蒜种不能够脱离出所述插管的内腔,从而不需要在所述插管的下端再额外设置弹性鸭嘴,因此也就不存在现有技术的问题;同时,由于所述播蒜组件的行程得到了缩短,故本专利技术相较现有技术亦提高了播种效率;另所述播蒜组件在将蒜种栽植入土中的过程中,所述插管亦能提供蒜种刚性的导向,从而保证了其直立度。优选的,所述相关凸轮的设置为使得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压杆芯在向下作动到距离土面约一个蒜种高度时,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插管才开始向下同步作动;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所述插管在向下作动的过程中,土壤不必要的进入其内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大蒜播种机的栽植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大蒜播种机的栽植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它包括有安装座1和整合在所述安装座1上的数个并排间开设置的播蒜组件2。所述安装座1为通过两侧的光轴支腿3而在高度方向上可自适应调节地连接于机架(图未示),其两端设有接地轮4,中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导柱5;所述两导柱5上均套设有一塔弹簧6及一柱弹簧7,并共同支承有两平行设置的上、下横梁8和9。所述塔弹簧6为夹在所述下横梁9和所述上横梁8之间,用于抵顶所述上横梁8而使之能够从下极限位置得以复位至上极限位置,所述上横梁8为通过所述导柱5顶端设置的带帽螺母10来控制其上极限位置;所述柱弹簧7为夹在所述安装座1和所述下横梁9之间,用于抵顶所述下横梁9而使之能够从下极限位置得以复位至上极限位置,所述下横梁9为通过连于所述安装座1上的拉绳11来控制其上极限位置。设于所述安装座1上的所述接地轮4同所述这些播蒜组件2为左右对齐,所述播蒜组件2为包括有插管2-1和压杆芯2-2,所述插管2-1为自所述下横梁9延伸向下穿置过所述安装座1,所述压杆芯2-2为自所述上横梁8向下延伸穿置过所述下横梁9;当二者分别在随所述下横梁9和上横梁8均处于上极限位置时(也就是复位状态),所述插管2-1的下口为仍突出所述安装座1一定距离,从而避免所述安装座1与土面发生抵顶或接触,所述压杆芯2-2的下端为高于所述插管2-1侧壁上设置的进蒜孔2-1’,从而方便蒜种补入到所述插管2-1中。所述接地轮4即为用于控制所述这些播蒜组件2的所述插管2-1与土面间隙配合,以使之在前移过程中既可含带蒜种,又能够避免与土壤发生抵顶产生阻力。为实现所述插管2-1和所述压杆芯2-2的向下作动,所述上、下横梁8和9的中间位置附近分别设有用与上方相应凸轮(图未示)配合的触头12、13,所述触头13穿置过所述上横梁8,所述上横梁8上亦设置有供所述触头13活动的通孔,从而避免产生干涉。所述这些播蒜组件2的所述插管2-1和所述压杆芯2-2即为通过相应的凸轮和所述柱弹簧7及所述塔弹簧6分别作用于所述下横梁9与所述上横梁8来实现彼此的往复差动配合,以此将蒜种栽植入土中。优选的,所述相关凸轮的设置为使得所述这些播蒜组件2的所述压杆芯2-2在向下作动到距离土面约一个蒜种高度时,所述这些播蒜组件2的所述插管2-1才开始向下同步作动。此外,若驱动所述下横梁9而使所述这些播蒜组件2的所述插管2-1得以向下作动的所述相应凸轮为也整合在所述安装座1上,则所述这些播蒜组件2的所述插管2-1亦可以通过该凸轮来控制其上极限位置。上面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技术大蒜播种机的栽植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不能当然地以之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所属
普通技术人员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凡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应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蒜播种机的栽植装置,它包括有一个以上播蒜组件;所述播蒜组件包括有插管和压杆芯,二者为分别通过相应的凸轮和弹性件来实现上下的往复作动,并通过彼此的差动配合来实现将蒜种栽植入土中,且当二者均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压杆芯的下端为高于所述插管侧壁上设置的进蒜孔;特征是: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插管和所述压杆芯为整合在同一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在高度方向上可自适应调节地连接于机架,其上还设有接地轮,所述接地轮为同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左右对齐;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插管为不通过相应的所述凸轮来控制其上极限位置,或者,相应的所述凸轮为也整合在所述安装座上;当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插管处于上极限位置时,其下口为仍突出所述安装座一定距离,并通过所述接地轮来实现与土面的间隙配合,从而在前移过程中既可含带蒜种,又能够避免与土壤发生抵顶产生阻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蒜播种机的栽植装置,它包括有一个以上播蒜组件;所述播蒜组件包括有插管和压杆芯,二者为分别通过相应的凸轮和弹性件来实现上下的往复作动,并通过彼此的差动配合来实现将蒜种栽植入土中,且当二者均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压杆芯的下端为高于所述插管侧壁上设置的进蒜孔;特征是: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插管和所述压杆芯为整合在同一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在高度方向上可自适应调节地连接于机架,其上还设有接地轮,所述接地轮为同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左右对齐;所述或所述这些播蒜组件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李安山单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安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