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机房防水防潮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25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机房防水防潮设备,包括支撑脚、保护外壳和上盖板,所述支撑脚固定安装在保护外壳的底端四角位置,所述上盖板固定安装在保护外壳的顶端中心位置,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底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中心下侧端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中心下部背离湿度传感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器,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侧端中心位置开设有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固定机构、通风机构、温度感应器和控制器,解决了机房防潮设备不能保护服务器和服务器在潮湿环境下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除潮措施。

A Waterproof and Moisture-proof Equipment for Machine Room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机房防水防潮设备
本技术涉及防潮设备
,具体为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机房防水防潮设备。
技术介绍
机房现阶段一般是指电信、网通、移动、双线、电力以及政府或者企业等,存放服务器的,为用户以及员工提供IT服务的地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房不在局限于给员工提高IT服务,在机电工程施工中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机电工程施工的机房中对于温度和湿度都会有者非常严格的要求,机房中的每一个服务器都关系到机电工程施工时的准确性,在机房中需要专业人员不断巡查、管理,以保证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确保机电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1、现阶段的服务器一般都是直接跟柜体、柜面、墙体等直接接触,一旦在气候潮湿环境下,墙面、柜体等极易出现潮湿、渗水的情况,不具备防水功能,不能起到保护服务器的任务;2、当服务器在潮湿环境下,分秒必争,现阶段的防潮设备不能及时有效的提供除潮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机房防水防潮设备,解决了机房防潮设备不能防患于未然的保护服务器和服务器在潮湿环境下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除潮措施。(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机房防水防潮设备,包括支撑脚、保护外壳和上盖板,所述支撑脚固定安装在保护外壳的底端四角位置,所述上盖板固定安装在保护外壳的顶端中心位置,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底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中心下侧端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中心下部背离湿度传感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器,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侧端中心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端固定安装有通风机构。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孔、螺纹柱、连接杆、螺纹孔、第一通孔、螺母、支撑杆、第二通孔、第一吸潮板、第二吸潮板、连接板、吸潮剂和滑槽,所述第二吸潮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机构的底端,所述第一吸潮板通过连接板固定安装在第二吸潮板的上端中心位置,所述滑槽等距开设在第一吸潮板的上端,所述吸潮剂固定安装在相邻滑槽之间的中心位置,所述支撑杆滑动安装在滑槽的内端,所述第二通孔等距开通在支撑杆的侧端,所述连接杆通过螺纹柱插接在第二通孔的内端,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相邻支撑杆之间,所述相邻连接杆通过螺纹柱和螺纹孔螺旋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固定孔等距开设在连接杆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通孔均匀开设在第一吸潮板和第二吸潮板的上端面。优选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第一保护框、电动机、转动轴承、通风扇和第二保护框,所述第一保护框固定安装在通风机构的侧端中心位置,所述电动机固定安装在第一保护框的内腔侧端中心位置,所述通风扇通过转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电动机背离第一保护框的一端,所述第二保护框固定安装在第一保护框的侧端。优选的,所述相邻第一吸潮板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滑槽相适配,所述吸潮剂和滑槽共设有四个,所述相邻支撑杆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吸潮板和第二吸潮板的型号均为UPE。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框和第二保护框的外侧端等距开设有通孔,所述通槽与第二保护框相适配,所述电动机的型号为YE2/YL,所述控制器与电动机采用串联的方式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通过第一吸潮板和第二吸潮板固定安装在保护外壳的内腔中心位置,所述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AM2001,所述温度感应器的型号为m300700,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BLP05,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温度感应器分别采用串联的方式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机房防水防潮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机构,使本技术具有了防水、防湿的功能,避免了在气候潮湿的环境下,墙面、柜体等极易出现潮湿、渗水的时候,无法保护服务器的情况,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机房防潮设备不能防患于未然的保护服务器的问题,通过安装保护外壳和上盖板,可以起到保护固定机构和通风机构的作用,通过安装支撑脚,给与了保护外壳一个支撑力,通过安装第一吸潮板和第二吸潮板,第一吸潮板和第二吸潮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吸潮板和第二吸潮板可以吸附湿气,通过安装第一通孔,可以帮助第一吸潮板和第二吸潮板进行吸附湿气和便于通风的作用,通过安装吸潮剂,可以加强第一吸潮板和第二吸潮板的吸附湿气的能力,通过安装支撑杆,使用者可以利用支撑杆与滑槽的相适配性,将支撑杆自由的在滑槽内滑动,通过开设第二通孔,使用者可以灵活的将螺纹柱插入到支撑杆的任意高度,然后通过螺母螺旋紧固,使用者可以通过旋转螺纹柱实现螺纹柱和螺纹孔分离和固定,通过安装固定孔,便于服务器通过螺旋栓在相邻连接杆之间进行固定安装,服务器不直接跟墙面和柜面接触,可以防患于潮湿环境下带来的危害。(2)本技术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通风机构、温度感应器和控制器,使本技术具有了及时调整温度、湿度的功能,避免了在服务器受到潮湿环境影响时,无法及时有效的提供除潮措施的情况,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服务器在潮湿环境下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除潮措施的问题,通过安装通槽,给与了第一保护框和第二保护框一个支撑力,第一保护框和第二保护框之间通过螺旋栓紧固在一起,在正常使用时,湿度传感器和温度感应器时时刻刻接受外界的湿度、温度数据,并及时的给与控制器进行反馈,当湿度传感器和温度感应器任意一个采集的湿度、温度数据低于设定值时,便于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接受数据后执行对电动机开始工作的命令,电动机通过转动轴承带动通风扇,实现通风扇的转动,带动空气的流通,降低湿度和温度,当湿度传感器和温度感应器采集的数据都高于设定值时,便会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接受数据后执行对电动机关闭工作的命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通风机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脚;2、保护外壳;3、湿度传感器;4、固定机构;5、上盖板;6、通风机构;7、通槽;8、温度感应器;9、控制器;10、固定孔;11、螺纹柱;12、连接杆;13、螺纹孔;14、第一通孔;15、螺母;16、支撑杆;17、第二通孔;18、第一吸潮板;19、第二吸潮板;20、连接板;21、吸潮剂;22、滑槽;23、第一保护框;24、电动机;25、转动轴承;26、通风扇;27、第二保护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机房防水防潮设备,包括支撑脚1、保护外壳2和上盖板5,支撑脚1固定安装在保护外壳2的底端四角位置,上盖板5固定安装在保护外壳2的顶端中心位置,保护外壳2的内腔底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9,保护外壳2的内腔中心下侧端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3,保护外壳2的内腔中心下部背离湿度传感器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器8,保护外壳2的内腔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机房防水防潮设备,包括支撑脚(1)、保护外壳(2)和上盖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1)固定安装在保护外壳(2)的底端四角位置,所述上盖板(5)固定安装在保护外壳(2)的顶端中心位置,所述保护外壳(2)的内腔底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9),所述保护外壳(2)的内腔中心下侧端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3),所述保护外壳(2)的内腔中心下部背离湿度传感器(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器(8),所述保护外壳(2)的内腔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4),所述保护外壳(2)的内腔侧端中心位置开设有通槽(7),所述通槽(7)的内端固定安装有通风机构(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机房防水防潮设备,包括支撑脚(1)、保护外壳(2)和上盖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1)固定安装在保护外壳(2)的底端四角位置,所述上盖板(5)固定安装在保护外壳(2)的顶端中心位置,所述保护外壳(2)的内腔底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9),所述保护外壳(2)的内腔中心下侧端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3),所述保护外壳(2)的内腔中心下部背离湿度传感器(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器(8),所述保护外壳(2)的内腔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4),所述保护外壳(2)的内腔侧端中心位置开设有通槽(7),所述通槽(7)的内端固定安装有通风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机房防水防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孔(10)、螺纹柱(11)、连接杆(12)、螺纹孔(13)、第一通孔(14)、螺母(15)、支撑杆(16)、第二通孔(17)、第一吸潮板(18)、第二吸潮板(19)、连接板(20)、吸潮剂(21)和滑槽(22),所述第二吸潮板(19)固定安装在固定机构(4)的底端,所述第一吸潮板(18)通过连接板(20)固定安装在第二吸潮板(19)的上端中心位置,所述滑槽(22)等距开设在第一吸潮板(18)的上端,所述吸潮剂(21)固定安装在相邻滑槽(22)之间的中心位置,所述支撑杆(16)滑动安装在滑槽(22)的内端,所述第二通孔(17)等距开通在支撑杆(16)的侧端,所述连接杆(12)通过螺纹柱(11)插接在第二通孔(17)的内端,所述连接杆(12)通过螺母(15)固定安装在相邻支撑杆(16)之间,所述相邻连接杆(12)通过螺纹柱(11)和螺纹孔(13)螺旋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固定孔(10)等距开设在连接杆(12)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通孔(14)均匀开设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城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刁江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