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88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0)和位于底壳(10)上的面板,底壳(10)内设置有发热元件(30)和风机(20),风机(20)的出风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风组件(40),导风组件(40)包括沿风机(20)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筋(41)和第二导风筋(42),两者之间形成导风通道(43),第一导风筋(41)具有弯曲部(41a),风机(20)的散热风流在导风通道(43)内流经弯曲部(41a)的凹面(41b)一侧,并从导风通道(43)的出风口流向发热元件(3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加风机出风的均匀性,提高发热元件周围散热风流的流量和流速,增强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保证电磁炉使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Electromagnetic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炉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磁炉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具有快速加热、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现有的电磁炉主要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顶部的面板,壳体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和发热元件,发热元件一般包括线圈盘和电路板,线圈盘和电路板位于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处,散热风扇产生的风流流动至电路板和线圈盘的位置,利用风流带走聚集在两者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线圈盘和电路板的温度,避免两者工作时温度过高,影响电磁炉的正常工作。然而目前的电磁炉内部散热风扇风流方向较为集中,且发热元件的设置位置较为分散,导致风流无法均匀分散至发热元件的各个位置,导致散热范围较小,并且风流的流速和流量随流经路径的增加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从而导致被风流带走的热量较少,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增加风机出风的均匀性,提高流至发热元件处散热风流的流量和流速,从而增强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避免发热元件周围的热量聚集,保证电磁炉使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和位于底壳上的面板,底壳内设置有发热元件和风机,风机的出风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风组件,导风组件包括沿风机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筋和第二导风筋,第一导风筋和第二导风筋之间形成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进风口朝向风机的出风方向,导风通道的出风口朝向发热元件;第一导风筋具有朝远离导风通道的中心弯曲的弯曲部,风机的散热风流在导风通道内流经弯曲部的凹面一侧,并从导风通道的出风口流向发热元件。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底壳内风机的出风方向上设置导风组件,利用导风组件内部的导风通道将风机产生的散热风流引导至发热元件的位置,使得散热风流顺利流至发热元件,并将发热元件周围的热量传输至外部。并且导风组件中第一导风筋具有弯曲部,散热风流会流经弯曲部的凹面后流出导风通道,该弯曲部能够提高进入导风通道的风量,从而增加流至发热元件的风量,因此能够增强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在上述电磁炉中,可选的是,第一导风筋的第一端抵接在风机的外周,第一导风筋的第二端朝向发热元件延伸,弯曲部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且第一导风筋靠近风机一侧的筋板面的延伸方向与风机的外周面相切。通过将第一导风筋靠近风机一侧筋板面设置为与风机的外周面相切,使得由风机外周面流出的散热风流能够流经第一导风筋的弯曲部后进入导风通道中,从而利用导风通道引导散热风流至发热元件的位置,增加了发热元件周围的散热风流的流量,因此可以增强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在上述电磁炉中,可选的是,第二导风筋的第一端朝向风机延伸,第二导风筋的第二端朝发热元件延伸;第一导风筋的第一端和第二导风筋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导风通道的进风口。上述的设置可以利用第一导风筋和第二导风筋的筋板对散热风流起到引导作用,从而利用散热风流朝发热元件所在位置流动。在上述电磁炉中,可选的是,至少部分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由靠近风机一侧向靠近发热元件一侧逐渐减小。在上述电磁炉中,可选的是,第一导风筋和第二导风筋之间的距离由靠近风机一侧向靠近发热元件一侧逐渐减小。通过第一导风筋和第二导风筋之间的距离向发热元件一侧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向靠近发热元件一侧逐渐减小,在导风通道内风量稳定的前提下,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以有效提高流向发热元件的散热风流的流速,利用高速的散热风流冲击并携带发热元件周围的热量至外部,从而增强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在上述电磁炉中,可选的是,第一导风筋的第一端与第二导风筋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导风筋的第二端与第二导风筋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的1.2倍。上述的设置可以保证导风通道的进风口大于出风口,从而保证流入导风通道的散热风流的风量大于流出导风通道的散热风流的风量,利用导风通道聚集散热风流,并且提高其流速,最终以高速散热风流的形式流至发热元件位置,增强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在上述电磁炉中,可选的是,风机的出风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导风组件,多个导风组件沿风机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将导风组件进行上述的设置,可以利用导风组件形成的导风通道对风机出风口的散热风流进行分流处理,使得不同散热支流流向发热元件的不同位置,从而保证了发热元件散热的均匀性。在上述电磁炉中,可选的是,导风组件与底壳一体成型。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导风组件和底壳,不仅增强了导风组件和底壳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导风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导风组件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底壳的整体机械强度,延长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在上述电磁炉中,可选的是,导风组件的上表面高于或齐平于风机的上表面。通过将导风组件进行上述的设置,可以保证风机出风口的散热风流能尽可能的流经导风组件,从而利用导风组件对散热风流进行分流处理,以使不同的散热支流流至发热元件的不同位置,从而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均匀性。在上述电磁炉中,可选的是,发热元件包括电路板,电路板靠近风机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导风通道的出风口朝向电路板远离风机一侧的端部。通过在电路板靠近风机的一侧设置散热器,利用散热器对电路板的一端进行散热,并将导风通道出风口朝向电路板远离风机一侧的端部,利用散热器对电路板的另一端散热,可以有效提高电路板的散热效果,保证电路板以及电磁炉的正常使用。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内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风机和导风组件的细节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底壳;20—风机;30—发热元件;31—线圈盘;32—电路板;40—导风组件;41—第一导风筋;41a—弯曲部;41b—凹面;42—第二导风筋;43—导风通道;50—散热器;51—散热基板;52—散热翅片;60—进风孔;70—出风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0)和位于所述底壳(10)上的面板,所述底壳(10)内设置有发热元件(30)和风机(2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0)的出风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风组件(40),所述导风组件(40)包括沿所述风机(20)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筋(41)和第二导风筋(42),所述第一导风筋(41)和所述第二导风筋(42)之间形成导风通道(43),所述导风通道(43)的进风口朝向所述风机(20)的出风方向,所述导风通道(43)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发热元件(30);所述第一导风筋(41)具有朝远离所述导风通道(43)的中心弯曲的弯曲部(41a),所述风机(20)的散热风流在所述导风通道(43)内流经所述弯曲部(41a)的凹面(41b)一侧,并从所述导风通道(43)的出风口流向所述发热元件(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0)和位于所述底壳(10)上的面板,所述底壳(10)内设置有发热元件(30)和风机(2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0)的出风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风组件(40),所述导风组件(40)包括沿所述风机(20)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筋(41)和第二导风筋(42),所述第一导风筋(41)和所述第二导风筋(42)之间形成导风通道(43),所述导风通道(43)的进风口朝向所述风机(20)的出风方向,所述导风通道(43)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发热元件(30);所述第一导风筋(41)具有朝远离所述导风通道(43)的中心弯曲的弯曲部(41a),所述风机(20)的散热风流在所述导风通道(43)内流经所述弯曲部(41a)的凹面(41b)一侧,并从所述导风通道(43)的出风口流向所述发热元件(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筋(41)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风机(20)的外周,所述第一导风筋(41)的第二端朝向所述发热元件(30)延伸,所述弯曲部(41a)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且所述第一导风筋(41)靠近所述风机(20)一侧的筋板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机(20)的外周面相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筋(42)的第一端朝向所述风机(20)延伸,所述第二导风筋(42)的第二端朝所述发热元件(30)延伸;所述第一导风筋(4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导风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勇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