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多功能操作平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772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46
一种电梯井多功能操作平台系统,统包括筒模、物料平台和升降平台,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下平台以及连接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下平台以及连接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的升降装置;筒模承托在上平台上;物料平台位于筒模内、底部穿过上平台置于升降装置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四重功能:一、模板支撑,利用液压杆实现筒模的支设与回收;二、操作平台灵活升降,利用电梯井四周结构墙体上的预留卡槽,实现升降装置的上下交替爬升固定;三、物料运输,上平台与筒模可拆卸连接,实现了物料周转运输;四、电梯井洞口防护,筒模顶部设有防护平台,实现了上层洞口的有效防护。可广泛应用于电梯井施工。

Multifunctional Operation Platform System for Elevator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多功能操作平台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梯井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井是安装电梯的井道,井道的尺寸是按照电梯选型来确定的,每层上需要预留洞口安装电梯门,浇筑施工时,需要在井道内支设浇筑模板,但是电梯井内操作空间有限,同时,随着结构高度增加,施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尤其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电梯井的施工也将影响着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目前,电梯井施工中一般需要通过操作平台进行模板支设施工,存在如下问题:一、筒模的对中和垂直度是通常施工的难点;二、电梯井钢制筒模自重大、提升施工负担重;三、操作平台功能单一,只能为模板支设提供支撑;四、操作平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因此,使用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井多功能操作平台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提高操作平台灵活性和使用效率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电梯井施工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井多功能操作平台系统,包括筒模、物料平台和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下平台以及连接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下平台以及连接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的升降装置;所述筒模承托在上平台上;所述物料平台位于筒模内、底部穿过上平台置于升降装置顶部。所述上平台包括上平台架体和均匀连接在上平台架体底面的上滑动限位组件;所述下平台包括下平台架体和均匀连接在下平台架体底面的下滑动限位组件。所述上滑动限位组件至少有四组,包括连接在上平台架体底面的支架、连接在支架底面的滑道、连接在滑道侧面的液压杆以及与液压杆连接的限位销,其中限位销位于滑道内;所述下平台滑动限位组件与上滑动限位组件结构相同。所述滑道横截面呈U形,且上端边向外水平翻折形成连接边;所述滑道通过连接边与支架以及液压杆一端的连接耳板连接。所述支架包括连接上平台架体和滑道连接边之间的横梁以及连接在横梁与上平台架体之间的加强肋,保证了滑道的连接强度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滑道为分段式或者通长式;其中分段式的滑道个数与限位销一一对应,两者长度相适应;通长式的滑道对应连接两个限位销,且在滑道上、限位销的内侧端连接有后限位挡件。所述限位销为矩形管,其内侧端为坡面、且在底板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限位销的底面设有垫板,垫板上开有穿过紧固螺栓的通孔。所述限位销的顶板外侧面与液压杆另一端的连接耳板连接。所述滑动限位组件还包括前限位挡件,所述前限位挡件位于滑道的外侧端,横向挡在限位销上液压杆连接耳板的前方,起到限位液压杆的作用,防止液压杆伸长量过大、限位销脱轨的情况发生。所述上平台架体为矩形框架结构,其中部开有穿过物料平台的预留口。所述物料平台包括物料底板、竖向平行间隔连接在物料底板上的物料护栏、连接在物料护栏下部的物料平台架、铺设在物料平台架上的物料平台板以及连接在物料平台板四周的物料踢脚板;其中,物料底板穿过上平台架体的预留口置于升降装置顶板上的,物料平台板与上平台架体平齐。所述筒模是由平模和角模围合拼接而成的矩形筒体模架,其中一侧平模上设有预留洞口;所述平模的端部上下通长设有卡条,所述角模的两端部对应卡条上下通长设有限位翼缘,所述卡条位于限位翼缘内、且两者活动连接;所述筒模内套接有框模、两者通过框模液压杆连接。卡条受到限位翼缘限制、配合框模液压杆的使用,当平模外移时,卡条顶接在限位翼缘上,完成平模与角模的拼接,平模内缩时,可以实现筒模的无障碍升降;而平模外展时,可以实现筒模的迅速支设。所述平模的底部设有地轮,减小了平模与上平台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了平模内外平移调整。所述框模的框架包括四组立杆,每组立杆之间通过一组水平横杆连接;每组立杆中包括两根立杆和水平斜向连接在两根立杆之间的连杆;横杆和连杆将框架横截面围合呈中心对称的八边形、且对边并行;其中横杆位于对应的平模内侧、连杆位于对应的角模内侧;所述框模液压杆一端的连接耳板与框模的立柱连接、另一端的连接耳板与平模对应连接,且框模液压杆垂直于对应连接的平模;所述框模的立柱在竖向上至少连接两个框模液压杆。这样,保证了在框模液压杆在推动平模平移的过程中,平模垂直受力、受力稳定、不会偏移。所述框模的立杆底部设有框模连接板,通过紧固件与上平台连接,保证框模的稳定性,不会在升降过程中位置产生偏移。所述角模包括内角模和外角板,所述内角模呈L形,其角部外侧面贴合设置有L形外角板;所述外角板的端部超出内角模的端部形成限位翼缘。所述平模的内侧面通过连接件连接有背楞,所述背楞为双管组合结构,包括两根平行间隔分布的单管、且两单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背楞的两端对应连接有滑动背销;所述滑动背销滑动连接在背楞的两单管之间,滑动背销18的端部抵接在角模上、并通过紧固件与背楞紧固连接,滑动背销上设有穿过紧固件的长圆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紧固螺栓、竖向穿接在紧固螺栓前端上的卡板、固定在紧固螺栓末端的侧板以及水平穿过侧板的连接螺栓,其中紧固螺栓与连接螺栓空间上垂直;所述紧固螺栓的前端穿过背楞并因此通过卡板和螺母紧固,卡板对应卡接在背楞上,其中卡板为条形板,两端对应朝向背楞弯折;所述连接螺栓穿过侧板与平模连接。还包括防护平台,所述防护平台设置于筒模顶部,包括防护底架、铺设在防护底架上的防护底板、竖向为何在防护底架上的防护围栏以及连接在防护围栏下端的防护踢脚板。所述上平台与升降装置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操作平台系统可以实现四重功能:一、模板支撑,操作平台上连接有筒模,用升降装置顶升电梯井筒模,筒模采用可内缩液压铝模,利用液压杆实现筒模的支设与回收,保证筒模的重复利用;二、操作平台灵活升降,利用电梯井四周结构墙体上的预留卡槽,实现升降装置的上下交替爬升固定;三、物料运输,上平台与筒模可拆卸连接,利用升降装置自身液压升降的功能结合预留的限位卡槽的限位固定,实现上平台的上下移动和与主体结构的临时固定,从而实现了物料周转运输,效率高;四、电梯井洞口防护,筒模顶部设有防护平台,实现了上层洞口的有效防护,保证施工安全。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电梯井施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操作平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上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上平台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上平台与主体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下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筒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筒模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筒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筒模地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框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框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物料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物料平台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防护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防护平台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施工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施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平台、11-上平台架体、12-液压杆、13-限位销、14-滑道、15-垫板、16-紧固螺栓、17-前限位挡件、18-后限位挡件、19-支架、2-下平台、21-下平台架体、3-升降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多功能操作平台系统,包括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模(5)、物料平台(4)和防护平台(7);所述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1)、下平台(2)以及连接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的升降装置(3);所述筒模(5)承托在上平台(1)上;所述物料平台位于筒模内、底部穿过上平台(1)置于升降装置(3)顶部;所述防护平台设置于筒模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多功能操作平台系统,包括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模(5)、物料平台(4)和防护平台(7);所述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1)、下平台(2)以及连接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的升降装置(3);所述筒模(5)承托在上平台(1)上;所述物料平台位于筒模内、底部穿过上平台(1)置于升降装置(3)顶部;所述防护平台设置于筒模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梯井多功能操作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台(1)包括上平台架体(11)和均匀连接在上平台架体底面的上滑动限位组件;所述下平台包括下平台架体(21)和均匀连接在下平台架体底面的下滑动限位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梯井多功能操作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动限位组件至少有四组,包括连接在上平台架体(11)底面的支架(19)、连接在支架底面的滑道(14)、连接在滑道侧面的液压杆(12)以及与液压杆连接的限位销(13),其中限位销(13)位于滑道(14)内;所述下平台滑动限位组件与上滑动限位组件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梯井多功能操作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14)横截面呈U形,且上端边向外水平翻折形成连接边;所述滑道(14)通过连接边与支架以及液压杆一端的连接耳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梯井多功能操作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14)为分段式或者通长式;其中分段式的滑道个数与限位销(13)一一对应,两者长度相适应;通长式的滑道对应连接两个限位销(13),且在滑道上、限位销的内侧端连接有后限位挡件(1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梯井多功能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秀峰何江李加昌李波黄旭腾侯志刚谢建刚王旭李怡刘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