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686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根据获取到的工况参数确定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或在所述制热模式中开启电辅热组件;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控制四通阀维持导通方向不变,以及控制打开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控制阀以使对应的旁通管路导通。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检测到存在结霜风险但是未达到化霜条件的阶段,由于结霜的限制导致空调器的制热效果降低,因此可以先开启电辅热组件,以提升存在结霜风险的工况下的制热效果,进而提升室内机的出风温度与房间制热效果。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s, control devices, air conditioner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行控制方法、一种运行控制装置、一种空调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处于低温高湿环境的室外换热器容易结霜,当前的解决方案为化霜时进行四通阀的换向,转为制冷循环运行,达到室外机除霜的目的,但会影响对房间的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中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别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与回气端;由第一冷媒管路连接的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二冷媒管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三冷媒管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路或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节流装置以及所述控制阀电连接,在由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四通阀保持导通方向不变、控制所述打开控制阀以使所述旁通管路导通、以及控制调节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至指定开度。其中,在制冷模式中,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端排向四通阀,由四通阀流向室外换热器,在制热模式中,冷媒从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然后从室外换热器流向四通阀,并返回压缩机的回气端。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节流装置包括阀座以及通过励磁控制往返移动的阀针,所述阀座上开设有与所述阀针配合的节流孔,以由所述阀针与所述节流孔限定出冷媒的流通面积,其中,从第一开度至所述第二开度,所述流通面积根据所述第一速率增加,自所述第二开度起,所述流通面积根据第二速率增加,所述第二速率大于所述第一速率。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具有两种节流装置的冷媒流通面积的增加速率,以在检测到室外换热器出现结霜现象时,将第一速率调节至第二速率,以快速将室内换热器中的冷媒导入室外换热器中,由于此时冷媒仍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能够实现四通阀不换向时的化霜操作。其中,第二开度对应的冷媒流量与第一开度对应的冷媒流量之间的比值在[3.34,100]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旁通管路,与设置有所述节流装置的冷媒管路并联设置;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旁通管路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旁通管路导通或截止;在由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打开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并联的控制阀以使对应的旁通管路导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与设置有节流装置的冷媒管路并联旁通管路,并在旁通管路上设置控制阀,在执行化霜操作时,通过控制阀控制与第一冷媒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导通,结合对节流装置的控制,以减小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压差,并且通过第一旁通管理导通,使室内换热器侧的高温冷媒能够快速流至室外换热器,进而通过高温冷媒散热实现化霜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冷媒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管路上,和/或设置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用于在化霜模式中开启,以对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进行加热和/或对返回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行加热。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压缩机的排气端设置冷媒加热装置,以提升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温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制热模式下对室内的制热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自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携带的热量,进而提升化霜效果。通过在气液分离器上设置冷媒加热装置,能够提升化霜时吸气干度,缓解压缩机回液的问题,提高可靠性。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电辅热组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化霜模式中开启。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存在结霜风险但是未达到化霜条件的阶段,由于结霜的限制导致空调器的制热效果降低,因此可以先开启电辅热组件,以提升存在结霜风险的工况下的制热效果,进而提升室内机的出风温度与房间制热效果。另外,在化霜模式下,由于室内换热器的高温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因此导致影响制热效果,通过开启电辅热组件,能够弥补化霜模式下对室内制热能力的不足,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由单排换热管构造形成。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单排换热管构造室外换热器,减小暴露于室外的表面积,因此能够降低化霜的难度,以保证在四通阀维持与制热模式相同的流通方向时进行化霜操作的可靠性。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由多排换热管构造形成。其中,多排换热管可以包括室2.6排、双排,1.6排,1.5排等。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室外风机,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室内风机,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其中,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室外风机降速,并根据防冷风规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运行。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即检测到室内换热器的管温在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室内风机开启会向室内吹冷风,导致影响制热效果,通过室内风机的设置防冷风控制规则,即在室内换热器的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才开启室内风机,并且室内风机的转速与室内换热器的管温成正比,以达到较好的制热效果。另外,在执行化霜操作时,通过控制室外风机降速或停止运行,以防止室外换热器的热量向室外扩散,以得到良好的化霜效果。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可以根据用户的体表冷热感应确定。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所述控制阀为电磁截止阀。另外,在节流装置不经过控制器控制的情况下,节流装置还可以为毛细管,节流阀,自保持节流阀,热力膨胀阀等节流元器件。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双向电磁截止阀,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单向电磁截止阀或双向电磁截止阀,其中,若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上设置所述单向电磁截止阀,所述单向电磁截止阀的单向导通方向由所述四通阀向所述室外换热器方向。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常闭单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电子膨胀阀并联设置或常闭双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电子膨胀阀并联设置,有利于改善执行化霜操作时的液击风险。另外,单向电磁截止阀由于断电的情况下具有单相截止功能,因此在制冷模式下,不需要控制上电,因此制备成本更低,而双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电子膨胀阀结合,能够实现流量控制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运行控制方法,适用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调器,所述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根据获取到的工况参数确定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或在所述制热模式中开启电辅热组件;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控制四通阀维持导通方向不变,以及控制打开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控制阀以使对应的旁通管路导通。其中,所述工况参数包括温度工况参数和/或时间工况参数。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中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别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与回气端;由第一冷媒管路连接的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二冷媒管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三冷媒管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路或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节流装置以及所述控制阀电连接,在由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四通阀保持导通方向不变、控制所述打开控制阀以使所述旁通管路导通、以及控制调节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至指定开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中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别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与回气端;由第一冷媒管路连接的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二冷媒管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三冷媒管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路或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节流装置以及所述控制阀电连接,在由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四通阀保持导通方向不变、控制所述打开控制阀以使所述旁通管路导通、以及控制调节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至指定开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包括阀座以及通过励磁控制往返移动的阀针,所述阀座上开设有与所述阀针配合的节流孔,以由所述阀针与所述节流孔限定出冷媒的流通面积,其中,从第一开度至所述第二开度,所述流通面积根据所述第一速率增加,自所述第二开度起,所述流通面积根据第二速率增加,所述第二速率大于所述第一速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通管路,与设置有所述节流装置的冷媒管路并联设置;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旁通管路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旁通管路导通或截止;在由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打开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并联的控制阀以使对应的旁通管路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媒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管路上,和/或设置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用于在化霜模式中开启,以对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进行加热和/或对返回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行加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辅热组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化霜模式中开启。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由单排换热管构造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由多排换热管构造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风机,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室内风机,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其中,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室外风机降速,并根据防冷风规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运行。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所述控制阀为电磁截止阀。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双向电磁截止阀,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单向电磁截止阀或双向电磁截止阀,其中,若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上设置所述单向电磁截止阀,所述单向电磁截止阀的单向导通方向由所述四通阀向所述室外换热器方向。11.一种运行控制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根据获取到的工况参数确定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或在所述制热模式中开启电辅热组件;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控制四通阀维持导通方向不变,以及控制打开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控制阀以使对应的旁通管路导通。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在所述制热模式中开启电辅热组件,则继续采集所述工况参数,以根据所述工况参数继续检测是否有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分别设置于室外换热器两侧的第一电磁截止阀与第二电磁截止阀,所述第一电磁截止阀靠近室内换热器设置,所述第二电磁截止阀靠近四通阀设置,所述空调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坤唐亚林杜顺开蔡志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