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6817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提高安装管接头、整流部件以及阀主体时的作业效率。流量控制阀具备:设有成为流体的流入口或者流出口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的外壳;设于外壳的内部且调节与阀座之间的开口面积的阀芯;设于第一开口且与阀座连通的第一管接头;以及设于第二开口且与外壳的内部连接的第二管接头,第一管接头以及第二管接头的至少一个管接头在内部具有台阶部,在台阶部设有对流经至少一个管接头的流体进行整流的整流部。

Flow control valv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公知有如下电动阀:为了抑制制冷剂通过阀室时的流动音的产生,而在管中插入设有多个小孔的杯形状的节流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76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为了将杯形状的节流机构夹持在下管接头与阀主体之间,需要通过钎焊、铆接来安装三个部件,存在制造时的作业效率较差的问题。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其设有成为流体的流入口或者流出口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阀芯,其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且调节与阀座之间的开口面积;第一管接头,其设于上述第一开口,且与上述阀座连通;以及第二管接头,其设于上述第二开口,且与上述外壳的内部连接,上述第一管接头以及上述第二管接头的至少一个的管接头在内部具有台阶部,在上述台阶部设有对流经上述至少一个的管接头的流体进行整流的整流部。(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冷冻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方案的流量控制阀亦即膨胀阀;使上述流体气化的蒸发器;将气化后的上述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以及使压缩后的上述流体液化的冷凝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管接头以及第二管接头的至少一个管接头具有对流体进行整流的整流部,因此能够减少安装于外壳时的部件数量,提高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的概略的图。图2是表示设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整流部件、第二整流部件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是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为膨胀阀的冷冻循环系统的制冷剂回路的概念图。图4是表示变形例中的第一整流部件、第二整流部件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是表示变形例中的第一整流部件、第二整流部件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变形例中的第一整流部件、第二整流部件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的概略的图。图中:1—流量控制阀,2、22—横接头,3、32—下接头,4—蒸发器(室内换热器),5—压缩机,6—冷凝器(室外换热器),10—阀芯,20—阀座,21—第一整流部件,37—第二整流部件,90—阀主体,91—第一开口,92—第二开口,201、221—第一部分区域,202、222—第二部分区域,210—主体部,211—贯通孔,223—第三部分区域,301、321—第一部分区域,302、322—第二部分区域,310—主体部,311—贯通孔,323—第三部分区域,500—冷冻循环系统,501、502、503、504—制冷剂通路,901—阀室。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使用图1~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的结构的概略的图。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由X轴、Y轴、Z轴构成的坐标系如图示那样分别设定为图1的上下方向、表里方向、左右方向。流量控制阀1具有:具有阀座20且容纳阀部件55和阀芯10的阀主体90;沿轴向驱动阀芯10的阀轴30;抑制阀轴30的倾斜的阀轴支架40;以及使阀轴30沿阀轴30的延伸方向(X轴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移动的转子70。阀部件55具有阀簧50、弹簧座51、以及在端部焊接有阀芯10的阀导向件60。在阀轴30的位于两端部的中间的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形成有外螺纹31。在阀轴支架40的与阀轴30的周面对置的表面的至少一方的区域形成有内螺纹41。在阀轴支架4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阀导向件60的阀导向件容纳室45。由阀轴30的外螺纹31和阀轴支架40的内螺纹41形成螺纹进给机构35。阀部件55、阀芯10、阀轴30、阀轴支架40、以及转子70容纳于壳体80以及阀主体90。在本实施方式中,阀主体90是在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阀芯10的阀室901的外壳,例如通过将不锈钢等进行冲压加工、切削加工等而制造。在阀主体90形成有:与后述的下接头3连接且成为流体的流入口或者流出口的第一开口91;以及与后述的横接头2连接且成为流体的流入口或者流出口的第二开口92。阀导向件60经由阀簧50而与阀轴30一起被引导至阀轴支架40的阀导向件容纳室45。阀导向件容纳室45作为阀芯10沿上述的阀轴3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的导向件发挥功能。在图1的流量控制阀1中,由转子70和设于壳体80的外侧的定子71构成步进马达。若该步进马达被驱动,则阀轴30随转子70的旋转而沿其延伸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阀芯10与阀导向件60一起沿阀轴30的延伸方向移动。该阀芯10的移动方向包含:阀芯10与阀座20的分离距离增加的第一移动方向(X轴+方向、图1的上方向);以及阀芯10与阀座20的分离距离减少的第二移动方向(X轴-方向、图1的下方向)。此外,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通过步进马达的驱动来使阀芯10移动的电动阀,也可以是通过螺线管的驱动来使阀芯10移动的电磁阀,既可以利用阀芯10与阀座20的分离距离根据压力而变化的压力式使阀芯10移动,也可以以手动使阀芯10移动。将阀芯10抵接于阀座20的状态称为闭阀状态。在闭阀状态下,流路被堵塞,流体不从阀主体90流出。此时,阀芯10与阀座20的分离距离是零或者大致是零。闭阀状态下的阀芯10向上述的第一移动方向移动,从而成为阀芯10离开阀座20的状态。将该状态称为开阀状态,将第一移动方向称为开阀方向。若成为开阀状态,则在阀芯10与阀座20之间产生间隙而形成流路。若形成流路,则流体从阀主体90流出。即、阀芯10调节与阀座20之间的开口面积。在阀主体90连接具有第一整流部件21的横接头2和具有第二整流部件37的下接头3。在开阀状态下,流体从横接头2以及下接头3中的一个接头流入并向另一个接头流出。此外,对于横接头2、下接头3、第一整流部件21以及第二整流部件37,将于后文进行详细叙述。若开阀状态下的阀芯10向上述的第二移动方向移动而来减少阀芯10与阀座20的分离距离,则流路变窄。若不久阀芯10抵接于阀座20而成为闭阀状态,则流路被堵塞,流体不会从阀主体90流出。因此,将第二移动方向称为闭阀方向。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横接头2、下接头3、第一整流部件21以及第二整流部件37进行说明。首先,进行横接头2以及第一整流部件21的说明。横接头2是具有比第二开口92的开口径小的外径的管接头,插入第二开口92,通过钎焊等安装于阀主体90。即、横接头2经由第二开口92而与形成于阀主体90的内侧的阀室901连接。横接头2具有在安装于第二开口92时位于第二开口92的附近的第一部分区域201以及与第一部分区域201连接且向离开第二开口92的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区域202。在第一部分区域201和第二部分区域202,径向的厚度相互不同。第一部分区域201的径向的厚度(壁厚)比第二部分区域202的径向的厚度(壁厚)大,即第一部分区域201的内径比第二部分区域202的内径小。具有这样的构造的横接头2能够通过对线材进行例如塑性加工、切削加工而形成。形成第一部分区域201与第二部分区域202的台阶部203。图1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以下情况:以台阶部203在Z轴方向上位于阀主体90的外表面(Z轴+侧的面)的附近、即第二开口9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其设有成为流体的流入口或者流出口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阀芯,其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且调节与阀座之间的开口面积;第一管接头,其设于上述第一开口,且与上述阀座连通;以及第二管接头,其设于上述第二开口,且与上述外壳的内部连接,上述第一管接头以及上述第二管接头的至少一个管接头在内部具有台阶部,在上述台阶部设有对流经上述至少一个管接头的流体进行整流的整流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1 JP 2018-0287461.一种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其设有成为流体的流入口或者流出口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阀芯,其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且调节与阀座之间的开口面积;第一管接头,其设于上述第一开口,且与上述阀座连通;以及第二管接头,其设于上述第二开口,且与上述外壳的内部连接,上述第一管接头以及上述第二管接头的至少一个管接头在内部具有台阶部,在上述台阶部设有对流经上述至少一个管接头的流体进行整流的整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管接头包含上述第一管接头时,在上述第一开口附近设有上述整流部,上述至少一个管接头包含上述第二管接头时,在上述第二开口附近设有上述整流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管接头以及第二管接头的至少一个管接头具有:在上述第二开口的附近具有第一内径的第一部分区域;以及具有比第一内径大的内径的第二部分区域,上述整流部配置于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