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成岩油藏注水/注气开发效果评价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6755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成岩油藏注水/注气开发效果评价装置及方法,包括透明箱体、量筒、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储水罐、储气罐、储油罐、隔板,所述透明箱体内竖向放置有隔板,上端面依次设有三个采出口,下端面依次设有六个注入口,三个采出口均与量筒相连,六个注入口分别与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相连,所述第一蠕动泵连接储水罐,第二蠕动泵的右端依次连接储气罐、储油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实验装置还原了火成岩油藏的物理模型。由于透明箱体和岩心均采用四棱台(前后端面为梯形)结构,较真实的还原了火成岩油藏的特性。本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本装置进行驱替实验,可以更加方便的研究火成岩油藏注水与注气驱油机理。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Water/Gas Injection in Igneous Reservoi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成岩油藏注水/注气开发效果评价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成岩油藏开发
,具体的涉及一种火成岩油藏注水/注气开发效果评价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火成岩储层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类型,它的油气储量和开发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火成岩储层的孔隙和裂缝的发育情况受多重因素控制,其中火成岩的岩相的分布对火成岩的孔隙和裂缝的发育程度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不同岩相的火成岩中的裂缝发育特征存在明显差别。其中爆发相形成于火山作用早期,因岩浆中含有大量气体对围岩造成巨大压力,导致岩浆的爆炸,形成各种不同粒级的火山碎屑物质的堆积;溢流相形成于火山喷发旋回的中期,是含晶出物和同生角砾的熔浆在后续喷出物推动下和自身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在沿着地表流动过程中,熔浆逐渐冷凝固结而形成;爆发溢流相主要为爆发相和溢流相的叠加。火成岩横向上发育特征为:自火山口由近及远划分为:爆发相、爆发溢流相、溢流相。火成岩的岩相对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发育程度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火成岩储层孔隙和裂缝发育,且相互组合,表现为不同的岩相带储层孔-缝特征差异较大,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其中爆发相孔洞发育,顶部气孔密集且厚度大。溢流相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成岩油藏注水/注气开发效果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箱体(30)、量筒(7)、第一蠕动泵(9)、第二蠕动泵(17)、储水罐(10)、储气罐(19)、储油罐(20)、隔板(29),所述透明箱体(30)为四棱台结构,前后端面为梯形,箱体内竖向放置有隔板(29),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采出口(1)、第二采出口(2)、第三采出口(3),下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注入口(11)、第二注入口(12)、第三注入口(13)、第四注入口(14)、第五注入口(15)、第六注入口(16),左端端面上设有一通孔,通孔内内嵌一螺母(31);所述第一采出口(1)、第二采出口(2)、第三采出口(3)均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成岩油藏注水/注气开发效果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箱体(30)、量筒(7)、第一蠕动泵(9)、第二蠕动泵(17)、储水罐(10)、储气罐(19)、储油罐(20)、隔板(29),所述透明箱体(30)为四棱台结构,前后端面为梯形,箱体内竖向放置有隔板(29),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采出口(1)、第二采出口(2)、第三采出口(3),下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注入口(11)、第二注入口(12)、第三注入口(13)、第四注入口(14)、第五注入口(15)、第六注入口(16),左端端面上设有一通孔,通孔内内嵌一螺母(31);所述第一采出口(1)、第二采出口(2)、第三采出口(3)均通过管路与量筒(7)相连,所述第一注入口(11)、第三注入口(13)、第五注入口(15)均与第一蠕动泵(9)的左端相连,第二注入口(12)、第四注入口(14)、第六注入口(16)均与第二蠕动泵(17)的左端相连,所述第一蠕动泵(9)的右端连接储水罐(10),第二蠕动泵(17)的右端依次连接储气罐(19)、储油罐(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成岩油藏注水/注气开发效果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蠕动泵(9)与储水罐(10)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流量计(8),第二蠕动泵(17)与储气罐(19)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流量计(18),储气罐(19)与储油罐(20)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气体流量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成岩油藏注水/注气开发效果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9)左端面交叉设有2条钢板,钢条交汇处设有支撑板(32),2条钢板的两端分别与隔板(29)的四个角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成岩油藏注水/注气开发效果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箱体(30)由透明有机玻璃板拼接而成,连接处设有密封条。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成岩油藏注水/注气开发效果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装置的管路进行清洗并干燥,将爆发相岩心模型(4)、爆发溢流相岩心模型(5)、溢流相岩心模型(6)放入透明箱体(30)内并保证每块岩心模型的下端面有两个注入口;S2、向右推动隔板(29),使爆发相岩心模型(4)、爆发溢流相岩心模型(5)、溢流相岩心模型(6)紧密接触,使用透明PVC薄膜包裹爆发相岩心模型(4)、爆发溢流相岩心模型(5)、溢流相岩心模型(6)的侧面,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S3、A、向爆发相岩心模型(4)下端分别采用不同速度注水,并分别在爆发相岩心模型(4)、爆发溢流相岩心模型(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明唐海吕栋梁何江卢异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