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672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丝装置,包括在拉丝方向上顺次设置的放线轮、至少一对拉丝模组件及收线轮,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收集槽、沉淀箱、水泵、储液箱及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拉丝模组件的上方,所述收集槽位于拉丝模组件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喷头用于提供冷却液将拉丝工序中丝线产生的热量吸收并带走,收集槽用于收集使用后的冷却液,并将其送入沉淀箱中,通过沉淀箱的沉淀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冷却液再泵入储液箱中,实现冷却液的回收再利用,有效降低冷却液的消耗量。

A Wire Draw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丝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拉丝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拉丝装置。
技术介绍
拉丝机是电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电缆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作为电缆芯的金属材料进行拉丝处理,使其直径变小,满足生产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金属丝与拉丝模之间产生的距离的摩擦以及拉丝过程中金属内部组织运动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过不能够及时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会使丝线的温度不断升高,进而影响拉丝效果。现有技术中,拉丝机中设置喷头喷洒冷却液的方式来对拉丝过程中的丝线进行降温,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回收冷却液的设备,无法实现冷却液的回收再利用,使冷却液的用量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拉丝装置,通过增加一种冷却液的回收处理环节,实现冷却液的回收再利用,有效降低冷却液的用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拉丝装置,包括在拉丝方向上顺次设置的放线轮、至少一对拉丝模组件及收线轮,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收集槽、沉淀箱、水泵、储液箱及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拉丝模组件的上方,所述收集槽位于拉丝模组件的下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沉淀箱内沿冷却液流动方向顺次设置有稳流池、沉淀池以及存液池,所述稳流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一对相互匹配的挡坝与挡堰,所述沉淀池与存液池之间设有溢流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稳流池内设有稳流桶,稳流桶位于稳流池入水口的下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拉丝模组件包括沿拉丝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拉丝模与第二拉丝模,所述第一拉丝模与所述第二拉丝模之间的拉丝方向竖直设置,所述喷头布置在第一拉丝模与第二拉丝模之间的拉丝方向的延长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放线轮与所述拉丝模组件之间设有第一导线轮,所述第一导线轮与所述拉丝模组件之间设有第一张紧压辊,所述拉丝模组件与所述收线轮之间设有第二导线轮,所述拉丝模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线轮之间设有第二张紧压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张紧压辊与所述第二张紧压辊均包括辊体和气动弹簧,气动弹簧包括固定筒体与活动杆体,活动杆体套接在所述固定筒体内,活动杆体的端部与辊体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张紧压辊与所述收线轮之间设有电热丝,电热丝设置与拉丝方向的一侧,且与拉丝方向保持平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拉丝装置中设计了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收集槽、沉淀箱、水泵、储液箱及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拉丝模组件的上方,所述收集槽位于拉丝模组件的下方,喷头用于提供冷却液将拉丝工序中丝线产生的热量吸收并带走,收集槽用于收集使用后的冷却液,并将其送入沉淀箱中,通过沉淀箱的沉淀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冷却液再泵入储液箱中,实现冷却液的回收再利用,有效降低冷却液的消耗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A部详图;图4为图1的B部详图。1-放线轮,2-收线轮,3-拉丝模组件,31-第一拉丝模,32-第二拉丝模,4-第一导线轮,5-第二导线轮,6-储液箱,7-喷头,8-第一张紧压辊,9-电热丝,10-第二张紧压辊,11-丝线,12-收集槽,13-沉淀箱,131-稳流池,132-沉淀池,133-存液池,134-稳流桶,135-挡坝,136-挡堰,137-溢流墙,14-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拉丝装置,包括在拉丝方向上顺次设置的放线轮、至少一对拉丝模组件及收线轮,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收集槽、沉淀箱、水泵、储液箱及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拉丝模组件的上方,所述收集槽位于拉丝模组件的下方。工作时,需要进行拉丝处理的丝线卷绕在放线轮上,且端部穿过拉丝模组件后固定在收线轮上,收线轮用于卷取拉丝处理之后的丝线,拉丝模组件用于对丝线进行拉丝处理,储液箱中储存有用于对拉丝处理过程中的丝线进行冷却的冷却液,冷却液从喷头中流出,下落过程中于丝线接触,并与去产生热交换,带走丝线产生的热量,实现对丝线的降温,冷却液最终落入拉丝模组件下方的收集槽内,然后再从收集槽中流入沉淀箱中,冷却液在沉淀箱中进行沉降处理,使其中的杂质沉降在沉淀箱的底部,然后使用水泵将沉淀箱中的冷却液泵入储液箱中,最终实现冷却液的回收再利用,从而降低冷却液的用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提供了一种拉丝装置,包括在拉丝方向上顺次设置的放线轮1、至少一对拉丝模组件3及收线轮2,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收集槽12、沉淀箱13、水泵14、储液箱6及喷头7,所述喷头7位于拉丝模组件3的上方,所述收集槽12位于拉丝模组件3的下方。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沉淀箱13内沿冷却液流动方向顺次设置有稳流池131、沉淀池132以及存液池133,所述稳流池131与沉淀池132之间设有一对相互匹配的挡坝135与挡堰136,所述沉淀池132与存液池133之间设有溢流墙137。进一步的,所述稳流池131内设有稳流桶134,稳流桶134位于稳流池131入水口的下方。从收集槽12收集的冷却液首先进入沉淀箱13中的稳流池131,由于稳流池131中稳流桶134以及挡坝135与挡堰136的设计,使新进入稳流池131中的冷却液对稳流池131中原有冷却液的扰动的影响被大大的降低,并被限定在稳流池131中,然后再从稳流池131穿过挡坝135与挡堰136之间的通道进入沉淀池132中,沉淀池132中的冷却液的流动缓慢,有利于冷却液中杂质的沉降,实现固液分离,然后沉淀池132中的冷却液再翻过溢流墙137进入存液池133内,将沉降处理后的冷却液存储在存液池133内,最后再使用水泵14将存液池133中的冷却液泵入储液箱6内,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稳流桶134与挡坝135及挡堰136的设计,能够迅速降低冷却液的流动,有利于冷却液的稳定与杂质的沉降。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拉丝模组件3包括沿拉丝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拉丝模31与第二拉丝模32,所述第一拉丝模31与所述第二拉丝模32之间的拉丝方向竖直设置,所述喷头7布置在第一拉丝模31与第二拉丝模32之间的拉丝方向的延长线上。拉丝过程中,丝线11在经过所述第一拉丝模31与所述第二拉丝模32之间时呈竖直状态,且是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一拉丝模31与第二拉丝模32,另外喷头7设置在第一拉丝模31与第二拉丝模32之间的拉丝方向的延长线上,喷头7喷出的冷却液自上而下落下,且与第一拉丝模31与第二拉丝模32之间的丝线11相接触,由于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与丝线11的移动方向相反,使冷却液与丝线11能够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冷却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放线轮1与所述拉丝模组件3之间设有第一导线轮4,所述第一导线轮4与所述拉丝模组件3之间设有第一张紧压辊8,所述拉丝模组件3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拉丝方向上顺次设置的放线轮、至少一对拉丝模组件及收线轮,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收集槽、沉淀箱、水泵、储液箱及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拉丝模组件的上方,所述收集槽位于拉丝模组件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拉丝方向上顺次设置的放线轮、至少一对拉丝模组件及收线轮,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收集槽、沉淀箱、水泵、储液箱及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拉丝模组件的上方,所述收集槽位于拉丝模组件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内沿冷却液流动方向顺次设置有稳流池、沉淀池以及存液池,所述稳流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一对相互匹配的挡坝与挡堰,所述沉淀池与存液池之间设有溢流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池内设有稳流桶,稳流桶位于稳流池入水口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丝模组件包括沿拉丝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拉丝模与第二拉丝模,所述第一拉丝模与所述第二拉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登瑞卢鹏程肖剑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电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