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72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包括:底盘,设于底盘上且上下敞口的修复布撒箱,设于修复布撒箱中的至少一个修复布撒装置;修复布撒装置包括:设有若干个沿前后排列且转轴为横向的上搅拌装置的料仓,设有转轴为横向的下搅拌装置且进口与料仓的出口连通的混合仓,设于料仓下侧且设有供料泵的修复剂箱,两个与混合仓位于前侧和后侧的两个壁板一一对应的修复剂通道,搅拌装置驱动机构;修复剂通道包括:设于壁板中的空腔,设于壁板内侧且与空腔连通的喷嘴孔组,设于壁板外侧且分别与空腔和供料泵的出口连通的管接头。所述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使土壤修复剂与污染土壤混合较均匀,土壤修复效率较高。

Dispersing Vehicle for Rehabilit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
本技术涉及土壤治理领域,尤其是一种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土壤污染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土壤污染后需要进行修复,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土壤修复剂被研制出来;通过人工将土壤修复剂布撒在土壤中,存在土壤修复剂与污染土壤混合不够均匀,土壤修复效率较低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土壤修复剂与污染土壤混合较均匀,土壤修复效率较高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通过人工将土壤修复剂布撒在土壤中,存在土壤修复剂与污染土壤混合不够均匀,土壤修复效率较低的不足;因此,提供一种土壤修复剂与污染土壤混合较均匀,土壤修复效率较高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包括:底盘,设于底盘上且上下敞口的修复布撒箱,设于修复布撒箱中的至少一个修复布撒装置;修复布撒装置包括:设有若干个沿前后排列且转轴为横向的上搅拌装置的料仓,设有转轴为横向的下搅拌装置且进口与料仓的出口连通的混合仓,设于料仓下侧且设有供料泵的修复剂箱,两个与混合仓位于前侧和后侧的两个壁板一一对应的修复剂通道,搅拌装置驱动机构;修复剂通道包括:设于壁板中的空腔,设于壁板内侧且与空腔连通的喷嘴孔组,设于壁板外侧且分别与空腔和供料泵的出口连通的管接头。所述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使用时,上搅拌装置对进入料仓的污染土壤进行粉碎搅拌;下搅拌装置对进入混合仓的粉碎土壤进行搅拌,同时,在供料泵作用下,修复剂从喷嘴孔组喷出与粉碎土壤混合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污染土壤随行走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经混合仓出口向下均匀布撒。所述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使土壤修复剂与污染土壤混合较均匀,土壤修复效率较高。作为优选,所述的底盘包括:设有两个前行走轮和两个后行走轮的底框,两个一一对应设于底框的两个侧边相对侧端的纵向凹槽,两个一一对应设于两个纵向凹槽中且连接架上端与修复布撒箱连接的滚轮组,设于修复布撒箱后侧且与底框连接的推拉驱动电机,与推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带轮,与一个后行走轮同轴连接的从动带轮,分别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传动连接的行走传动带,与修复布撒箱后端连接的连接耳,两端与连接耳和一个后行走轮一一对应铰接的连杆。底盘的推拉驱动电机驱动后行走轮转动使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行走,后行走轮经连杆推拉修复布撒箱前后往复运动,利于提高污染土壤粉碎、土壤修复剂与污染土壤混合均匀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拌装置驱动机构包括:与修复布撒箱侧壁连接的搅拌驱动电机,分别与下搅拌装置的转轴和一个上搅拌装置的转轴传动连接的下传动带,个数比上搅拌装置个数少一个的上传动带;相邻两个上搅拌装置的转轴通过一个上传动带传动连接;搅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个上搅拌装置的转轴一端连接。搅拌装置驱动机构结构实用紧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使土壤修复剂与污染土壤混合较均匀,土壤修复效率较高。底盘的推拉驱动电机驱动后行走轮转动使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行走,后行走轮经连杆推拉修复布撒箱前后往复运动,利于提高污染土壤粉碎、土壤修复剂与污染土壤混合均匀效果。搅拌装置驱动机构结构实用紧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修复布撒箱1、上搅拌装置2、料仓3、下搅拌装置4、混合仓5、供料泵6、修复剂箱7、壁板8、空腔9、喷嘴孔组10、管接头11、前行走轮12、后行走轮13、底框14、纵向凹槽15、滚轮组16、推拉驱动电机17、主动带轮18、从动带轮19、行走传动带20、连接耳21、连杆22、搅拌驱动电机23、下传动带24、上传动带25、电源2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所示:一种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包括:底盘,设于底盘上且上下敞口的修复布撒箱1,设于修复布撒箱1中的两个前后排列的修复布撒装置;修复布撒装置包括:设有两个沿前后排列且转轴为横向的上搅拌装置2的料仓3,设有转轴为横向的下搅拌装置4且进口与料仓3的出口连通的混合仓5,设于料仓3下侧且设有供料泵6的修复剂箱7,两个与混合仓5位于前侧和后侧的两个壁板8一一对应的修复剂通道,搅拌装置驱动机构;修复剂通道包括:设于壁板8中的空腔9,设于壁板8内侧且与空腔9连通的喷嘴孔组10,设于壁板8外侧且分别与空腔9和供料泵6的出口通过连接管(附图未示)连通的管接头11。所述的底盘包括:设有两个前行走轮12和两个后行走轮13的底框14,两个一一对应设于底框14的两个侧边相对侧端的纵向凹槽15,两个一一对应设于两个纵向凹槽15中且连接架上端与修复布撒箱1连接的滚轮组16,设于修复布撒箱1后侧且与底框14连接的推拉驱动电机17,与推拉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带轮18,与一个后行走轮13同轴连接的从动带轮19,分别与主动带轮18和从动带轮19传动连接的行走传动带20,与修复布撒箱1后端连接的连接耳21,两端与连接耳21和一个后行走轮13一一对应铰接的连杆22。前行走轮12为万向轮。所述的底盘还包括:设于底框14中的电源26。所述的搅拌装置驱动机构包括:与修复布撒箱1侧壁连接的搅拌驱动电机23,分别与下搅拌装置4的转轴和一个上搅拌装置2的转轴传动连接的下传动带24,个数比上搅拌装置2个数少一个的上传动带25;相邻两个上搅拌装置2的转轴通过一个上传动带25传动连接;搅拌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与一个上搅拌装置2的转轴一端连接。所述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使用时,上搅拌装置2对进入料仓3的污染土壤进行粉碎搅拌;下搅拌装置4对进入混合仓5的粉碎土壤进行搅拌,同时,在供料泵6作用下,修复剂从喷嘴孔组10喷出与粉碎土壤混合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污染土壤随行走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经混合仓5出口向下均匀布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使土壤修复剂与污染土壤混合较均匀,土壤修复效率较高。底盘的推拉驱动电机驱动后行走轮转动使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行走,后行走轮经连杆推拉修复布撒箱前后往复运动,利于提高污染土壤粉碎、土壤修复剂与污染土壤混合均匀效果。搅拌装置驱动机构结构实用紧凑。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内,本技术的技术特征或技术数据可以进行重新选择及组合,从而构成新的实施例,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进行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的,因此这些本技术没有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包括:底盘,其特征是:所述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还包括:设于底盘上且上下敞口的修复布撒箱,设于修复布撒箱中的至少一个修复布撒装置;修复布撒装置包括:设有若干个沿前后排列且转轴为横向的上搅拌装置的料仓,设有转轴为横向的下搅拌装置且进口与料仓的出口连通的混合仓,设于料仓下侧且设有供料泵的修复剂箱,两个与混合仓位于前侧和后侧的两个壁板一一对应的修复剂通道,搅拌装置驱动机构;修复剂通道包括:设于壁板中的空腔,设于壁板内侧且与空腔连通的喷嘴孔组,设于壁板外侧且分别与空腔和供料泵的出口连通的管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包括:底盘,其特征是:所述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还包括:设于底盘上且上下敞口的修复布撒箱,设于修复布撒箱中的至少一个修复布撒装置;修复布撒装置包括:设有若干个沿前后排列且转轴为横向的上搅拌装置的料仓,设有转轴为横向的下搅拌装置且进口与料仓的出口连通的混合仓,设于料仓下侧且设有供料泵的修复剂箱,两个与混合仓位于前侧和后侧的两个壁板一一对应的修复剂通道,搅拌装置驱动机构;修复剂通道包括:设于壁板中的空腔,设于壁板内侧且与空腔连通的喷嘴孔组,设于壁板外侧且分别与空腔和供料泵的出口连通的管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修复布撒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底盘包括:设有两个前行走轮和两个后行走轮的底框,两个一一对应设于底框的两个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月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鸿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