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油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656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24
一种耐油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组分按照质量份配比包括:硅橡胶70‑80份、氟橡胶10‑20份、聚四氟乙烯3‑8份、白炭黑40‑50份、填充剂10‑30份、结构化控制剂3‑10份和耐热剂2‑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耐油硅橡胶增加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降低压缩永久和提升耐油、耐热性能,质量稳定,实用性强,制备方便,操作性强,成本较低,解决现有硅橡胶耐油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油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硅橡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油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硅橡胶具有耐高低温、耐紫外、耐辐照、耐候、憎水、难燃等特点,在航空航天、军用和民用快速增多,并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其中,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电气、石油化工等行业的某些应用场合对橡胶材料的使用环境苛刻,通常需要在高温、有机油的场所工作,硅橡胶也因耐油的短板难以达到其使用要求。为了满足相关工业的发展和需求,开发一种耐高低温性能、耐油性优异的新型橡胶材料具有非常实际的使用意义。目前研究成功的氟硅橡胶、睛硅橡胶既保持了硅橡胶的耐热性、耐寒性、耐候性、低压缩变形性、回弹性、电气特性、脱模性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同时具备了的耐油、耐溶剂性,能够满足某些特殊场合的使用要求,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使其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耐油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对硅橡胶进行了多重改性,硅橡胶常拥有耐油、耐溶剂性能,解决现有硅橡胶耐油性差的问题;同时,制备过程使用氟橡胶、聚四氟乙烯较少,主要使用沉淀法白炭黑、廉价填充剂,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油硅橡胶,组分按照质量份配比包括:硅橡胶70-80份、氟橡胶10-20份、聚四氟乙烯3-8份、白炭黑40-50份、填充剂10-30份、结构化控制剂3-10份和耐热剂2-6份。优选的,硅橡胶为分子量50-70万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其中,乙烯基含量为0.03-0.08%,或乙烯基含量为0.03-0.15%。优选的,白炭黑为沉淀法白炭黑,且白炭黑通过不同类型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疏水型白炭黑;白炭黑的比表面积为180m2/g及以上。优选的,填充剂为细石英粉、硅藻土、云母粉、硅灰石或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填充剂为细石英粉、硅藻土、云母粉、硅灰石或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结构化控制剂包括含氟助剂和非含氟助剂;其中,含氟助剂为乙烯基含氟硅油、甲基含氟硅油或端羟基含氟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非含氟助剂为羟基硅油、甲氧基硅油、二甲基硅油或甲基苯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耐热剂为纳米氧化铈、纳米氧化镁、稀土复合耐热剂或纤维状硅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氟橡胶为市场常用的含氟橡胶。优选的,聚四氟乙烯为市场常用的聚四氟乙烯粉末。本专利技术中,根据上述的耐油硅橡胶,还提出一种关于上述耐油硅橡胶的制备方法,耐油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生胶的选用和搭配;S2:白炭黑的选用和处理;S3:原料填料处理;S4:混炼胶的炼制及处理;其中,混炼胶的炼制包括氟橡胶与硅橡胶的开炼和混炼胶的捏合;S5:过滤;S6:成品包装。优选的,氟橡胶和硅橡胶比例为1:1;氟橡胶与硅橡胶的开炼,包括以下步骤:S101:将氟橡胶在开炼机中打软,在此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含氟硅油;待氟橡胶软化包辊以后可以分3-5次加入硅橡胶,完全混合均匀以后为混炼胶A;S102:将混炼胶A和原料中其余生胶均加入捏合机中,再依次加入处理好的白炭黑、结构化控制剂、填充剂和耐热剂,捏合均匀,得到混炼胶B;S103:捏合机升温,至待混炼胶B实际温度达到130℃以后,开启抽真空处理,持续80分钟,真空度控制在负压0.06-负压0.08MPa,捏合机实际温度控制在160℃以下。本专利技术中:耐油硅橡胶增加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降低压缩永久和提升耐油、耐热性能,质量稳定,实用性强,制备方便,操作性强,成本较低,解决现有硅橡胶耐油性差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油硅橡胶,组分按照质量份配比包括:硅橡胶70-80份、氟橡胶10-20份、聚四氟乙烯3-8份、白炭黑40-50份、填充剂10-30份、结构化控制剂3-10份和耐热剂2-6份。本专利技术中,耐油硅橡胶增加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降低压缩永久和提升耐油、耐热性能,质量稳定,成本较低,且实用性强;在GB/T1690-2010测试环境中,本专利技术可以而且耐油性能优异在ASTM1#标准油中的△V为2%-5%(150℃×72h),ASTM3#标准油中△V为20%-25%(150℃×24),可以代替市场上的耐油胶。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硅橡胶为分子量50-70万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其中,乙烯基含量为0.03-0.08%,或乙烯基含量为0.03-0.15%。需要说明的是,乙烯基含量为0.03~0.08%硅橡胶有利于增加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其中乙烯基含量高于0.15~0.35%有利于降低压缩永久和提升耐油、耐热性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白炭黑为沉淀法白炭黑,且白炭黑通过不同类型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疏水型白炭黑;白炭黑的比表面积为180m2/g及以上。白炭黑使用效果好,替代炭黑进行补强,满足白色或半透明产品的需要,白炭黑同时具有超强的粘附力、抗撕裂及耐热抗老化性能,从而提高耐油硅橡胶的屋里性能和化学性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填充剂为细石英粉、硅藻土、云母粉、硅灰石或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多种。填充剂为比表面积大且耐耐高温,能够提升混炼胶的耐油性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结构化控制剂包括含氟助剂和非含氟助剂;其中,含氟助剂为乙烯基含氟硅油、甲基含氟硅油或端羟基含氟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非含氟助剂为羟基硅油、甲氧基硅油、二甲基硅油或甲基苯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含氟助剂为3-8份,非含氟助剂为1-4份。需要说明的是,含氟助剂具有提升硅橡胶、氟橡胶与聚四氟乙烯的相容性和结构化控制作用;非含氟助剂主要起结构化控制作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耐热剂为纳米氧化铈、纳米氧化镁、稀土复合耐热剂或纤维状硅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提升硅橡胶的耐热性。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氟橡胶为市场常用的含氟橡胶。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聚四氟乙烯为市场常用的聚四氟乙烯粉末。需要说明的是,原料常见易获取,成本低,使用效果好。本专利技术,根据上述的耐油硅橡胶,还提出一种关于上述耐油硅橡胶的制备方法,耐油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生胶的选用和搭配;S2:白炭黑的选用和处理;S3:原料填料处理;S4:混炼胶的炼制及处理;其中,混炼胶的炼制包括氟橡胶与硅橡胶的开炼和混炼胶的捏合;S5:过滤;S6:成品包装。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氟橡胶和硅橡胶比例为1:1;氟橡胶与硅橡胶的开炼,包括以下步骤:S101:将氟橡胶在开炼机中打软,在此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含氟硅油;待氟橡胶软化包辊以后可以分3-5次加入硅橡胶,完全混合均匀以后为混炼胶A;S102:将混炼胶A和原料中其余生胶均加入捏合机中,再依次加入处理好的白炭黑、结构化控制剂、填充剂和耐热剂,捏合均匀,得到混炼胶B;S103:捏合机升温,至待混炼胶B实际温度达到130℃以后,开启抽真空处理,持续80分钟,真空度控制在负压0.06-负压0.08MPa,捏合机实际温度控制在160℃以下。本专利技术中,耐油硅橡胶制备方便,操作性强,质量稳定,成本较低,使用性能高,解决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油硅橡胶,其特征在于,组分按照质量份配比包括:硅橡胶70‑80份、氟橡胶10‑20份、聚四氟乙烯3‑8份、白炭黑40‑50份、填充剂10‑30份、结构化控制剂3‑10份和耐热剂2‑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油硅橡胶,其特征在于,组分按照质量份配比包括:硅橡胶70-80份、氟橡胶10-20份、聚四氟乙烯3-8份、白炭黑40-50份、填充剂10-30份、结构化控制剂3-10份和耐热剂2-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油硅橡胶,其特征在于,硅橡胶为分子量50-70万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其中,乙烯基含量为0.03-0.08%,或乙烯基含量为0.03-0.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油硅橡胶,其特征在于,白炭黑为沉淀法白炭黑,且白炭黑通过不同类型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疏水型白炭黑;白炭黑的比表面积为180m2/g及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油硅橡胶,其特征在于,填充剂为细石英粉、硅藻土、云母粉、硅灰石或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油硅橡胶,其特征在于,结构化控制剂包括含氟助剂和非含氟助剂;其中,含氟助剂为乙烯基含氟硅油、甲基含氟硅油或端羟基含氟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非含氟助剂为羟基硅油、甲氧基硅油、二甲基硅油或甲基苯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油硅橡胶,其特征在于,耐热剂为纳米氧化铈、纳米氧化镁、稀土复合耐热剂或纤维状硅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雁南吴奇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南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