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163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换热结构;其中,换热结构为套管结构,其包括多层换热环管,其沿壳体的径向依次套设;任意相邻两层换热环管之间均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催化剂层;各换热环管的横截面均为环状结构,用以补入换热介质以对催化剂进行换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成多层环套式结构的换热结构对壳体内部的催化剂进行换热,即通过换热环管内的换热介质对换热环管之间的催化剂进行换热,由多层环套式结构的面式换热代替列管式的线式换热,增大冷却面积,有利于转移催化剂反应放出的热量,提高了换热效率;该环套式结构抗温差性能好减少热膨胀对反应器的影响,避免出现换热结构焊缝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催化反应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应器。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如甲醇、低碳醇合成等一些强放热反应,为了提高反应效率,通常在反应的同时移出反应热,目前国内外一些装置中例如Lurgi管壳式合成塔利用壳程水移走反应管中的反应热,但是这种管内装催化剂的副产蒸汽塔为线式换热,冷却面积小,移热效果不好,易导致催化剂“超温”和“飞温”,影响反应效率;同时,列管热胀冷缩会导致列管与反应器焊接处开裂,其阻碍了反应器的发展,进而阻碍了催化合成化工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反应器,旨在解决现有反应器通过列管换热管进行移热导致移热效果差和列管与反应器焊接处开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换热结构;其中,所述换热结构为套管结构,其包括多层换热环管,各层所述换热环管沿所述壳体的径向依次套设;任意相邻两层所述换热环管之间均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催化剂层,用以装填催化剂;各所述换热环管的横截面均为环状结构,用以补入换热介质以对催化剂进行换热。进一步地,上述反应器,最内侧所述换热环管围设的中空区域中设置有中心换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换热结构(2);其中,所述换热结构(2)为套管结构,其包括多层换热环管(21),各层所述换热环管(21)沿所述壳体(1)的径向依次套设;任意相邻两层所述换热环管(21)之间均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催化剂层(22),用以装填催化剂;各所述换热环管(21)的横截面均为环状结构,用以补入换热介质以对催化剂进行换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换热结构(2);其中,所述换热结构(2)为套管结构,其包括多层换热环管(21),各层所述换热环管(21)沿所述壳体(1)的径向依次套设;任意相邻两层所述换热环管(21)之间均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催化剂层(22),用以装填催化剂;各所述换热环管(21)的横截面均为环状结构,用以补入换热介质以对催化剂进行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最内侧所述换热环管(21)围设的中空区域中设置有中心换热管(24),其与最内侧所述换热环管(21)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二催化剂层(25),用以装填催化剂;所述中心换热管(24)内部用以补入冷却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层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催化剂层横截面面积之比为1~5;所述换热层横截面面积为各所述换热环管(21)和所述中心换热管(24)的横截面面积之和;所述催化剂层横截面面积为各所述第一催化剂层(22)和所述第二催化剂层(25)的横截面面积之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最内侧所述换热环管(21)内壁围设的中空区域作为第三催化剂层(26)用以装填催化剂,并且,所述换热层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催化剂横截面面积之比为1~5;所述换热层横截面面积为各所述换热环管(21)的横截面面积之和;所述催化剂横截面面积为各所述第一催化剂层(22)和所述第三催化剂层(26)的横截面面积之和。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热结构(2)两端的第一收集结构(5)和第二收集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水邢浩李克忠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