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多折伞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03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36
一种超短多折伞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伞骨(1)、第二伞骨(2)和第三伞骨(3),外侧铰接于所述第一伞骨(1)中部的次骨(5),内外两侧分别与所述次骨(5)和第二伞骨(2)铰接的连杆(6);所述第一伞骨(1)和次骨(5)的内侧分别与伞的两个巢体连接;还包括第四伞骨(4),该第四伞骨(4)的内侧与所述连杆(6)铰接、外侧与所述第三伞骨(3)铰接;所述次骨(5)与第一伞骨(1)的铰接点位于该次骨(5)与连杆(6)铰接点的内侧,所述第二伞骨(2)与第一伞骨(1)的铰接点位于该第二伞骨(2)与连杆(6)铰接点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超短多折伞骨展开后开伞尺寸能达到最大,而折叠后的长度较一般折伞更短,方便放在小包中随身携带。

Ultra-short folded umbrella b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短多折伞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多折伞骨的结构改进,适用于手动或自动的多折伞。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折伞由多组径向的伞架单元组成支撑伞面的骨架,目前,市面上的多折伞的每组径向伞架单元多数由3至5根伞骨组成,伞骨之间用铆钉等部件连接在一起,常见的三折伞的伞架单元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第一伞骨91、第二伞骨92和第三伞骨93,外端铰接于第一伞骨91中部的次骨94,连接次骨94和第二伞骨92的连杆95,连接第一伞骨91和第三伞骨93的拉线96。其中,第一伞骨91和次骨94的内端分别与伞的上巢和下巢,第一伞骨91的外端和连杆95的外端分别与第二伞骨92的内端连接,且第一伞骨91与第二伞骨92连接点位于连杆95与第二伞骨92连接点的外侧,第一伞骨91与次骨94的连接点位于连杆95与次骨94的连接点的外侧,拉线96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伞骨91和第三伞骨93但并不与次骨94连接。这种多折伞骨因为上述伞骨的连接结构,在展开伞骨开伞时,其开伞尺寸如图1中虚线所示,第一伞骨91外端与第二伞骨92内端有一部分伞骨长度无法充分利用作为开伞时伞架单元的径向支撑长度,为了保证足够的开伞尺寸,各段伞骨的尺寸也比较长,因此伞骨折叠状态下的长度通常要大于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长度总和的三分之一,造成折叠后比较长不方便放在小包中随身携带的问题,而如果要实现更短的折叠长度只能做更多折数,但这也增加了伞骨部件和装配所需的人工,造成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伞骨长度作为开伞时径向支撑长度因而开伞尺寸更大、折叠长度更短的超短多折伞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超短多折伞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外侧铰接于所述第一伞骨中部的次骨,内外两侧分别与所述次骨和第二伞骨铰接的连杆;所述第一伞骨和次骨的内侧分别与伞的两个巢体连接;还包括第四伞骨,该第四伞骨的内侧与所述连杆铰接、外侧与所述第三伞骨铰接;所述第一伞骨的外端部与第二伞骨的内端部铰接,所述第二伞骨的外端部与第三伞骨的内端部铰接;所述次骨与第一伞骨的铰接点位于该次骨与连杆铰接点的内侧,所述第二伞骨与第一伞骨的铰接点位于该第二伞骨与连杆铰接点的内侧。所述连杆与第四伞骨的铰接点位于该连杆与第二伞骨的铰接点外侧,所述第三伞骨与第四伞骨铰接于该第三伞骨与第二伞骨的铰接点外侧。所述次骨和第二伞骨设在同一侧,所述第一伞骨和连杆铰接于该次骨和第二伞骨的另一侧。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超短多折伞骨对第一伞骨、第二伞骨、第三伞骨、次骨和连杆的连接结构和铰接点作了改进,增加了第四伞骨,取消了拉线,其中的第一伞骨、第二伞骨、第三伞骨由内至外依次首尾相连,能充分利用伞骨的长度,比普通折伞减少了连接所需的关节长度,使得伞骨展开后的开伞尺寸达到最大,而折叠后的长度比传统的折伞更短,三折伞的折叠长度至少可以减少10毫米以上,方便放入较小的包例如女士小包内随身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三折伞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超短多折伞骨在收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超短多折伞骨在半开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超短多折伞骨在开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专利技术的超短多折伞骨适用于三折或以上的多折伞,为了方便描述,这里定义以靠近伞巢体的方向为内侧,以远离伞巢体的方向为外侧。下面以三折伞为例加以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超短多折伞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第一伞骨1、第二伞骨2和第三伞骨3,次骨5,连杆6以及第四伞骨4。其中,所述次骨5的外侧铰接于所述第一伞骨1中部,该次骨5的内侧和第一伞骨1的内侧分别与伞的两个巢体连接,通过其中一个活动的巢体的上下移动可改变第一伞骨1和次骨5之间的夹角,从而带动整个伞骨架展开或折叠以实现开伞和收伞。所述连杆6内端与次骨5内侧铰接、外侧分别与第二伞骨2和第四伞骨4铰接。所述第四伞骨4内端与连杆6铰接、外侧与第三伞骨3铰接。所述第二伞骨2内侧分别与第一伞骨1外侧和连杆6外侧铰接、外侧与第三伞骨3铰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伞骨1的外端部与第二伞骨2的内端部铰接,所述第二伞骨2的外端部与第三伞骨3的内端部铰接。所述次骨5与第一伞骨1的铰接点71位于该次骨5与连杆6铰接点72的内侧,所述第二伞骨2与第一伞骨1的铰接点73位于该第二伞骨2与连杆6铰接点74的内侧。所述连杆6与第四伞骨4的铰接点75位于该连杆6与第二伞骨2的铰接点74外侧,所述第三伞骨3与第四伞骨4的铰接点77位于该第三伞骨3与第二伞骨2的铰接点76外侧。采用以上伞骨连接结构和特定的伞骨铰接点位置后,所述第一伞骨1、第二伞骨2、第三伞骨3、第四伞骨4、次骨5和连杆6之间形成具有共同铰接点74的两个类似平行四边形结构。如图4所示,伞骨展开后,其开伞尺寸如图中虚线所示,第一伞骨、第二伞骨、第三伞骨由内至外依次首尾相连,充分利用了伞骨的长度,比普通折伞减少了连接所需的关节长度,因此能充分利用各段伞骨的长度而达到最大开伞尺寸。也因此,在相同开伞尺寸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伞骨折叠后的长度比传统的折伞更短,至少可缩短10毫米以上,更方便随身携带。为了防止伞骨开收过程更加顺畅,如图3所示,所述次骨5和第二伞骨2设在同一侧,所述第一伞骨1和连杆6铰接于该次骨5和第二伞骨2的另一侧。这样可防止伞骨因交叉而产生的扭力从而影响伞骨的开收。当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三折以上的折伞时,只需要在第三伞骨外侧相应增加伞骨、增加连接该伞骨与内侧伞骨的拉线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短多折伞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第一伞骨(1)、第二伞骨(2)和第三伞骨(3),外侧铰接于所述第一伞骨(1)中部的次骨(5),内外两侧分别与所述次骨(5)和第二伞骨(2)铰接的连杆(6);所述第一伞骨(1)和次骨(5)的内侧分别与伞的两个巢体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伞骨(4),该第四伞骨(4)的内侧与所述连杆(6)铰接、外侧与所述第三伞骨(3)铰接;所述第一伞骨(1)的外端部与第二伞骨(2)的内端部铰接,所述第二伞骨(2)的外端部与第三伞骨(3)的内端部铰接;所述次骨(5)与第一伞骨(1)的铰接点位于该次骨(5)与连杆(6)铰接点的内侧,所述第二伞骨(2)与第一伞骨(1)的铰接点位于该第二伞骨(2)与连杆(6)铰接点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短多折伞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第一伞骨(1)、第二伞骨(2)和第三伞骨(3),外侧铰接于所述第一伞骨(1)中部的次骨(5),内外两侧分别与所述次骨(5)和第二伞骨(2)铰接的连杆(6);所述第一伞骨(1)和次骨(5)的内侧分别与伞的两个巢体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伞骨(4),该第四伞骨(4)的内侧与所述连杆(6)铰接、外侧与所述第三伞骨(3)铰接;所述第一伞骨(1)的外端部与第二伞骨(2)的内端部铰接,所述第二伞骨(2)的外端部与第三伞骨(3)的内端部铰接;所述次骨(5)与第一伞骨(1)的铰接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传扬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美鸿基伞业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